據紅星新聞消息,自9月以來,我國已陸續開展疫苗加強針的注射工作。據紅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5個省市啟動了此項工作,但各地對接種人群限制、年齡限制等規定則各有不同。如安徽蕪湖、福建廈門等地接種加強針的年齡限制,放寬到了12周歲以上。
多地開打疫苗加強免疫接種
今年9月,浙江、河南等地就提出啟動新冠疫苗加強免疫接種工作。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安徽、福建、河南、黑龍江、湖北等10余省份已明確啟動加強針接種。
在湖北,武漢、襄陽、宜昌、黃石、荊州等多地已啟動新冠疫苗加強免疫接種工作。截至10月10日,湖北已有4.071萬人完成加強免疫接種。例如,武漢市已優先對金銀潭醫院和機場等重點區域的高暴露風險人員實施加強免疫,目前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廣西于10月9日正式啟動新冠疫苗加強免疫接種,并實施居民免費接種政策,已全程接種新冠疫苗滿6個月的18歲以上人群均可接種。
在福建,廈門、泉州、晉江等地已開啟新冠疫苗加強免疫工作。廈門市衛健委提出,10月10日起,廈門市針對12歲以上、已經完成兩劑次滅活疫苗或一劑次腺病毒載體疫苗接種滿6個月的人群,啟動加強免疫接種。
值得注意的是,據黑龍江省疾控中心10日發布消息稱,完成新冠疫苗加強針接種的人群,健康碼將由“金碼”升級為“鉆石碼”,作為后續加強針查驗憑證。
為啥要鼓勵接種加強針,過去的疫苗難道“白打”了?
專家:此前疫苗已形成免疫記憶,第三針會誘導強烈免疫反應
多地區放開疫苗加強針接種后,不少網友也提出疑問,為何前期接種了疫苗,還是需要再接種加強針?難道前面的疫苗“白打”了嗎?
對此,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在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指出,根據世衛組織的建議,特別需要接種加強針的目前是部分重點人群。但從全局來看,未來可能所有人都需要接種加強針。
“如果世衛組織沒有相應的證據,就不會提出接種加強針的建議。”金冬雁解釋稱,目前已有充分證據說明之前接種的兩劑滅活疫苗,經過一段時間后其免疫效果確已下降。但對于疫苗免疫效果具體下降的數值,目前仍不可確定。因此,在金冬雁看來,在免疫效果下降的現實下,進一步接種加強針,是筑牢病毒防御較為明智的選擇。
那么,接種第三針疫苗,前面打過的疫苗是否仍有效呢?紅星新聞記者查閱發現,科興近期發表在健康科學預印本論文平臺Medrxiv的一項新冠滅活疫苗Ⅱ期臨床試驗中期結果表明,盡管6個月后中和抗體水平下降,但兩劑疫苗免疫程序產生了良好的免疫記憶。
同時,上述文章也指出,在接種第三劑后,能夠迅速誘導強烈的免疫反應,中和抗體滴度顯著提高,接種第三劑后28天中和抗體滴度比第二劑后28天中和抗體滴度增加了3-5倍,且第三劑與第二劑間隔時間越長,增長倍數越高。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大健康產業論壇暨第三屆“互聯網+醫療健康”應用大會上也指出,滅活疫苗或mRNA疫苗接種之后半年,免疫功能都有明顯下降。而根據國內最新研究,接種疫苗第二劑后6個月再接種一劑,抗體水平增幅達到十多倍,且接種后再過6個月還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他表示,這是一個很有希望的增強免疫的辦法。
“接種新冠疫苗的加強針,肯定對提高疫苗的防疫效果有一定幫助,所以我建議相關人群盡快接種加強針。”金冬雁指出,加強針接種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輕重緩急。因此,他認為,目前老年人、患有基礎病的體弱多病者、從事保證社會正常運行的保障人員,是急需盡快接種加強針的群體。
在此前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也曾強調,加強免疫產生的抗體持久力更強。加強免疫半年之后,雖然抗體水平也有下降,但依然高于兩劑或一劑接種后的峰值。這些都提示,加強免疫之后會有較好的保護效果。
接種疫苗后仍有少數感染現象,加強針能規避這一現象嗎?
專家:接種加強針后,該現象會有所緩解
在此前的哈爾濱、南京疫情反彈過程中,出現了接種疫苗后仍被感染的情況。那么,未來接種了加強針,這一現象能否被規避?
“相比于之前疫苗接種后發生的并不少見的聚集性感染狀況,接種加強針后這種情況會有一定的緩解。”金東雁回應稱,目前我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仍然很大,加之冬季病毒活躍性有所提高,因此普遍接種疫苗,特殊人群接種加強針仍具有相當必要性。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8月2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介紹,從前期南京、揚州、鄭州等地發生的疫情來看,在重癥病例當中,完成了兩劑新冠疫苗接種的,占重癥的比例小于5%。也就是說,95%以上的是沒有接種或者沒有完成免疫程序的人員。第二,在60歲以上重癥人群當中,超過90%以上是沒有接種或者沒有完成接種疫苗的。在揚州出現的危重癥患者,也均未接種疫苗。
另據金冬雁透露,相關調查數據已經顯示,在確診病例中,沒有接種疫苗或者只接種了一劑疫苗的人,其病毒載量會比接種完疫苗的人成倍增長。換言之,接種完疫苗的人群,再傳染給他人的風險就會降低。因此,在金冬雁看來,接種加強針后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體自身抵御病毒的風險,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降低傳染的概率。
10月1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指出,我們和病毒的持久戰仍處于相持階段,疫苗應該抓緊打,尤其是強化疫苗,可以喚醒人體免疫力。在面對疫苗對變異病毒作用的質疑上,張伯禮表示:“疫苗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甚至對確診病例防止轉重和死亡都很有效果。”
另據中國日報報道,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近期接受的采訪中提出,如果2022年初疫苗接種率超過85%,中國就將考慮開放邊境。高福指出,疫苗接種率能達到85%以上感染者將變得很少,感染者也不會再處于重癥或死亡的危險之中。
未來,不斷接種疫苗是否會成常態?
專家:受多重因素影響,但不排除這一可能性
既然當下疫苗的免疫能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降低,那么在未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時代里,不斷接種疫苗又是否會成為一種新常態?
“具體是否會常態化接種目前還不能夠明確,但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原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主管醫師、疫苗專家陶黎納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疫苗發展的歷史來講,因為新冠病毒來勢洶洶,疫苗的研制和使用進程也隨之加快。“我們最初要求接種兩針滅活疫苗,但當時并不能確定這就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程序。”陶黎納表示,從現實來看,打兩針滅活疫苗或許未必是一個完整的程序,而現在只是把第三針定義成加強針,實際上也可能整個完整的接種程序本身就需要完成三針注射。
同時,金冬雁也指出:“新冠疫苗并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病毒,未來是否要定期接受新冠疫苗注射,其影響因素是多樣的。”他解釋稱,目前世界范圍內一些地區呈現的疫情發展趨勢表明,在注射完加強針后,新冠病毒有可能向“普通感冒”的方向轉化。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長期接種疫苗就不會成為一種剛需。
另一方面,金冬雁表示,隨著人們對新冠疫情的控制,也有可能導致病毒的傳染性和致命性逐步衰弱,同時,人類身體通過自然感染或者接種疫苗獲取抗體后,也能在一定程度降低新冠病毒的危害性。長期下來,終身接種疫苗的可能性也不會太大。
“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我們還不能確定未來是否要定期接受新冠疫苗注射。這更需要我們與時俱進,根據疫情的變化來解決新情況和新問題。”金東雁說。
原標題:多地開打新冠疫苗加強針 專家解讀安徽河南多地啟動新冠疫苗加強針未來不間斷接種疫苗會成新常態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