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教育10月18日訊 近日,2021年度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開幕,首日舉辦的核心專場之一“兒童康復產教融合論壇”吸引了大量參會者關注。此次論壇集結數位行業權威專家,并有30余家高校、20余家行業機構參與其中,北大醫療腦健康作為此次論壇的重要參與單位,從行業視角分享了兒童康復領域中應用技術與人才培養發展趨勢,并在現場發布“A-PKU校園杯”兒童康復職業技能大賽數字創新賽道,與行業共襄一線實操經驗,探尋兒童康復行業專業人才培養的最優解。
此次論壇獲得了中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的大力支持,中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全國工作處處長胡國強出席并發表致辭,胡國強表示,兒童康復是殘疾人康復工作的重點,得到了社會廣泛的共識,歷來受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著重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兒童康復從特殊教育機制、救助制度等方面描繪出美好的藍圖。
但對于兒童康復行業來說,為這群孩子們提供充分有效的康復路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以孤獨癥行業為例,我國孤獨癥患兒多、專業人才有限,供給嚴重不平衡。據統計,我國孤獨癥患兒高達300-500萬人次,康復師僅2萬名,平均每143名孤獨癥患兒才能匹配1名康復老師。嚴重的康復人才缺口成為了行業軟肋,制約著孤獨癥康復產業的向前發展。
關于行業人才培養,北大醫療腦健康線上事業部總經理杜俐佼分享了站在企業視角的經驗見解:“高校是輸出兒童康復從業者的重要源頭,‘產教融合’是激活源頭的源動力,北大醫療腦健康一直致力于此,通過校企的優勢互補,實現行業與專業對接、實踐與教學對接、崗位與課程對接,與高校建立起高效的人才培養輸送通道,促進整個兒童康復行業向創新高效的方向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行業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全國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北大醫療腦健康行為發展教研院聯合舉辦的“A-PKU校園杯”兒童康復職業技能大賽(后文簡稱‘A-PKU校園杯’)應運而生,這是行業中首個校企聯動的職業技能大賽,首屆大賽吸引了超過100所高校、5000名學子參與,在高校師生間引發了高度關注討論,此次“A-PKU校園杯”數字創新賽道在兒童康復產教融合論壇的首次亮相,也掀起了新一波討論熱潮。
在數字創新賽道的啟動儀式上,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教育培訓處處長盧曉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賈美香、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院長葉曉、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研究所教授霍麗娟、全國殘疾人用品開發供應總站總經理郭媛媛、北大醫療腦健康總經理王磊共同參與“A-PKU校園杯”新賽道發布,見證數字科技深入高校特教人才培養的標志性時刻。
談及我國兒童康復領域現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賈美香表示,“我們覺得整體的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希望政府能夠出臺相關的政策,能夠讓這個行業有一套標準化的服務體系。也就是說建立行業的標準、教師的培訓與考核標準等。”
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創新科技不斷迭代,兒童康復領域的數字化需求被頻頻提及,尤其在經歷過新冠疫情的沖擊后,數字化成為康復行業亟需解決的難題,正因如此北大醫療腦健康在“A-PKU校園杯”中推出數字創新賽道,為高校學子打造符合時代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實踐練習場”,期冀高校學子能夠以賽促訓,鍛煉成為新時代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同時通過大賽的舉辦推動院校建設兒童康復專業及方向,協助院校進行課程建設、師資培養、人才實習實訓,為兒童康復行業提供定制化人才培養機制,從源頭上解決人才缺口問題,完善兒童康復領域“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