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經營與數字化,成為貫穿今年消費金融市場的兩大關鍵詞。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經過十年市場歷練,通過牌照優勢和數字技術能力,以主力軍的姿態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消費金融產品。同時,疫情促使消費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從市場前端到中后臺智能化改造,科技已成包括馬上消費在內的消費金融主體的核心競競爭力。
顯然,在中國經濟進入雙循環的背景下,伴隨著制度和監管的不斷完善,放眼未來,擁有數字化實力、善于精細化運營的消費金融機構,才有可能在殘酷競爭的紅海市場里脫穎而出。
牌照優勢凸顯
消費金融牌照因其稀缺性的特點,同時也具備了高含金量的特性。截至目前,全國共有30張消費金融牌照,由中國銀保監會發放、監管。
2020年是消費金融的政策紅利年。
“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發展消費金融能夠極大地促進居民消費,進而發揮消費對經濟的基礎性作用。
當年11月,銀保監會辦公廳向各地銀保監局下發了《關于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明確了消費金融公司明確與商業銀行差異化、專業化的發展定位,對消費金融公司提出了打造核心競爭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具體要求。彼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發表文章《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并重點點出金融是特許行業,必須持牌經營。此前,監管人士就曾密集表態,“金融是特許行業,必須持牌經營。”
在近日召開的2021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上,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對持牌經營做了進一步闡釋,他表示,在鼓勵數字金融發展的同時,應該堅持金融服務業持牌經營的原則,持牌的基本條件包括:資本的充實、抗風險能力、專業人員以及對規則的了解。
在一系列的政策影響下,消費金融牌照的含金量大大提升,也為其發展進一步掃清了障礙。馬上消費董事長趙國慶指出,行業將邁入嚴監管、持牌合規發展的新通道,巨頭不斷加入,多元開放競爭格局漸清晰,消費金融牌照會越來越主流,行業將迎來更加透明、公平的賽道。
據統計,2020年監管部門頒發了5張消費金融牌照,被稱為牌照審批大爆發的一年,重慶小米消費金融、北京陽光消費金融、重慶螞蟻消費金融、蘇銀凱基消費金融、唯品富邦消費金融分別獲審批并均已獲準開業。此外,富滇銀行、寧波銀行(002142,股吧)、上海農商行等也有籌建消費金融公司的計劃。
2020年消費金融牌照開閘,2021年初便迎來了深度監管。
1月13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試行)的通知。根據《辦法》,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要素共5項:公司治理與內控、資本管理、風險管理、專業服務質量、信息科技管理,各部分權重占比分別為28%、12%、35%、15%、10%。
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對金融市場的風險防范進入了“嚴監管防風險”階段,這也是沿襲對網貸等平臺整頓后的“順藤摸瓜”,畢竟消費金融人群和網貸人群的重合率超過了30%。《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試行)》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的堆積,規范行業的發展,對消費金融公司扶優懲劣,引導金融行業健康持續地服務實體,促進消費升級,相應“需求側供給”的宏觀目標。
數字化實力制勝
面臨入局者的增多、監管趨嚴,消費金融行業已進入精耕細作的數字化發展階段。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線上化、個性化、智能化、彈性化與綠色化的金融服務模式新要求,推動金融機構必然向全面數字化經營轉變。
未來政府部門也將加大對數字金融的支持力度,一些省市已經將支持企業建設現代化數字金融體系列為重點工作。其中,北京市將培育壯大數字金融領軍企業,支持數字金融領域的高成長初創企業、獨角獸企業、隱形冠軍企業等在數字金融創新示范區集聚發展,在企業設立資金支持、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予以支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成長。
顯然,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最先構筑全閉環的數字能力,以數字化能力和手段為驅動,賦能消費金融企業將有先發優勢。
如今,頭部消費金融公司不斷加大科技投入,通過自主研發的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對自身業務進行數字化改造以提升獲客能力、風控能力、用戶體驗及降低運營成本。非接觸服務、智能語音機器人、大數據風控、智能中臺等數字科技,成為眾多消費金融公司的標配,也是決定消費金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
其中,科技驅動的馬上消費已建成堅實數字化能力底座,構建了領先的個性化需求精準服務能力、“千人千面”數字風控能力。數據風控方面,構建了超2萬個基礎決策變量、10萬個衍生變量,研發2000個風險策略集、超500個風控模型,實現以數據高效決策、秒級審批、0人工干預。
作為一家“科技創新”為主導的金融機構,“數字化”是馬上消費一直以來發展的核心,堅持通過“數字化”服務實體經濟,以自研大數據、人工智能、金融云、生物識別、區塊鏈五大核心技術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目前馬上消費已擁有自研系統900余個,累計申請專利330件,累計參與國標/團標14項。
馬上消費依托自身領先的科技能力深度推進全流程數字化經營,實現金融服務全環節不同程度降碳,使企業充滿綠色發展活力。截止今年8月末,公司已為1.4億用戶提供全線上無紙化服務,累計減少碳排放54.74萬噸,深入踐行全流程數字化綠色金融服務。
數字化經營已成為金融行業共識,金融機構紛紛開展數字化轉型實踐。在趙國慶看來,以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為代表的消費金融機構,唯有順應數字化發展浪潮,把數字科技真正融通于業務場景之中,才能在新的市場格局中抓住機遇,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實現持續盈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