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10月13日至14日,一場高規格的重要會議——中央人大工作會議在京召開。黨中央召開人大工作會議,這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人大工作歷史上還是首次,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大論斷,深刻回答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大工作的指導思想、重大原則和主要工作,深刻回答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講話豐富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治內涵、理論內涵、實踐內涵,是一篇充滿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綱領性文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講話中深刻闡釋了民主的本質。究竟什么是民主?如何評判一個國家制度是否是民主?總書記提出用“八個能否”來判定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
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
這“八個能否”是繼2014年9月紀念全國人大成立60周年大會后,總書記第二次強調判定民主的標準。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強調“八個能否”的基礎上,還創造性地提出了“四個要看、四個更要看”。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要看人民在選舉過程中得到了什么口頭許諾,更要看選舉后這些承諾實現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規定了什么樣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規則,更要看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執行,要看權力運行規則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權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監督和制約。專家認為,這“四個更要看”展現了強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自信和底氣。
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那么什么樣的制度才能真正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
那么什么樣的制度是穩和強的呢?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了我國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在我國政治發展史乃至世界政治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全新政治制度。
1954年,我國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此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黨領導人民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戰略全局出發,繼續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和人大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于關鍵時期。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不會一帆風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