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全球(2021.10.22)
日本半導體設備商從越南向中國分散生產
日本經濟新聞22日報道,開展半導體晶圓傳送設備業務的日本Rorze將對集中于越南的生產體制進行調整。
Rorze的業績維持強勁勢頭,但課題是產能集中于越南。在越南約有2200名員工,超過集團整體的7成。目前半導體相關設備的7-8成在越南生產。
2021年內,Rorze將在中國大陸的子公司設置小型無塵車間(Clean Room),對于已在越南完成一定程度組裝的設備,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最終組裝和微調。計劃首先使現有設備實現滿負荷運轉,測試能否啟動正式生產。
到2022財年(截至2023年2月)以后,將在中國大陸充分利用具備無塵車間的租賃工廠。將展開設備投資,使得工廠能夠進行大型設備組裝。為應對中國臺灣企業等的需求,將同時通過分散生產基地,加強業務連續性計劃(BCP)。
以物聯網(IoT)和5G手機的普及等為東風,全球半導體需求持續增加。Rorze來自中美半導體廠商的訂單正在增加,預計2021財年(截至2022年2月)的合并凈利潤同比增長70%,增至109億日元,將創出歷史利潤新高。
海外資金成為日本新興企業的大買家
日本經濟新聞22日報道,海外資金已迅速成為日本國內初創企業的買家。2021年1-9月,海外以日本初創企業為對象的并購(M&A)金額達到4000多億日元,為去年同期的22倍,首次超過了日本國內企業的收購額。對于依賴以個人資金為主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初創企業來說,融資難度降低,可以加快增長性投資。
日本并購顧問公司樂國富(RECOF)統計了以新興企業為對象的并購情況。1-9月海外企業和投資者的并購金額(包括出資)猛增至4066億日元,自2000年調查開始以來首次超過日本國內企業的并購金額(3621億日元,增長51%)。即便從全年數據來看,海外企業的并購金額也已超過2015年的峰值529億日元,創歷史新高。
從1-9月的交易宗數來看,海外企業的并購增加6成,達到98宗,增速超過了全年創下歷史最高紀錄的2019年(111宗)。雖然數量少于日本國內企業的并購(943宗),但每宗金額為41億日元,大于日本國內企業(3.8億日元),由此拉高了整體并購金額。還出現了單宗交易金額超過100億日元的例子。
并購額猛增的第一大背景原因是,隨著數字化的進步,發揮重要作用的實力型初創企業越來越多。在大企業積累了豐富經驗的人才選擇創業,在創業幾年內將企業價值提高到數百億-1000億日元以上,這樣的例子接連不斷,投資者對這些企業的成長充滿期待。
第二個原因是海外資金的流動發生變化。海外的風險投資(VC)和機構投資者瞄準未來的大型IPO,紛紛“提前掐尖”初創企業。在中美對立的背景下,也有海外資金意識到中國風險轉投日本的原因。
歐盟領導人希望加快與第三方國家的新冠通行證互認工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2日報道,歐盟領導人峰會后發布的書面聲明稱,歐盟領導人根據布魯塞爾峰會第一天會議結果表示贊成放寬因新冠疫情而實施的歐盟域內人員流動限制措施,同時還呼吁加快與第三方國家的新冠通行證互認工作。
聲明說:“鑒于疫情的發展,歐洲理事會呼吁為歐盟內部自由流動和放寬出行措施繼續進行協調工作。歐洲理事會同時還呼吁歐盟委員會加快與第三方國家的新冠通行證互認工作!
此前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表示,歐盟目前正在同俄羅斯就新冠通行證互認進行技術磋商。他證實,俄羅斯方面已向歐盟提交用于核實發放新冠通行證系統與歐盟系統兼容性的相關文件。
目前已有43個國家加入歐洲電子新冠通行證系統,包括27個歐盟國家、進入歐盟經濟空間的3個國家以及世界12個其他國家和地區。此外,還正在同28個國家進行技術談判。
歐盟于夏季實施新冠通行證,目的是為了放寬聯盟內部人員的流動限制措施。通行證滿足下列條件中的一種即可發放,即完全接種新冠疫苗、新冠檢測陰性或具有新冠抗體。共計已發放約6億份通行證。
今日圖片
為研發飛行汽車 日企開展無人機收集數據測試
界面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021年10月22日,由來自豐田汽車公司技術人員等設立的創新企業“SkyDrive”(東京)為實現載人移動的“空中飛行汽車”,在大阪市大阪港實施了小型無人機收集數據的實證試驗。試驗中運載貨物的無人機在海上飛行,調查海風的影響和電池消耗情況,以期帶動飛行汽車的實際應用。
(本文編譯自日本經濟新聞、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周雨晴 整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