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運行了很多年,聚集了一大批還是有創新和成(002001,股吧)長價值的一些企業,這是北交所成立的一個重要基礎。北交所應充分研究借鑒納斯達克等境外成熟市場經驗,發揮好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功能。”10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由《財經》(博客,微博)雜志、《財經智庫》主辦的“2021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如此表示。本屆論壇聚焦“打造開放創新的財富管理新高地”。
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
談及北交所,吳曉求表示,北交所的成立有它的時代背景,也有歷史的基礎。首先,我們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格局之中,對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的轉型,以及提升科技型企業在整個經濟中的地位,如何讓現代金融和科技型企業結合,這是一個時代背景。
新三板運行了很多年,聚集了一大批還是有創新和成長價值的一些企業,這是北交所成立的一個重要基礎。當然,也為過去新三板的出入尋找到一個更高的平臺。
此外,北交所的成立為投資者、融資者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中國金融改革的核心,實際上要為融資者提供多樣化的融資工具。要讓投資者可以選擇流動性好,收益和風險匹配的多元化的金融資產,這實際上是中國金融改革的最重要的內容。
北交所在這樣一個大的框架下,無論為融資者,為專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平臺。同時,為投資者也包括基金,也包括私募、公募都選擇了可選擇的工具、資產。
一個金融體系有沒有價值是看他對投資者有沒有充分的選擇權。如果一個金融體系高度發展,顯而易見投資者有充分的選擇權。所以北交所也提供了一種新的組合的可能,這是它的意義。
吳曉求提醒,目前中國形成的京滬深三個證券交易所的格局是恰到好處的。他認為不能再批設第四個交易所了。“我們雖然不搞壟斷,但是交易所數量應當是有限的。”吳曉求如此表示。
對于信息披露,吳曉求認為,一定要減少它的企業成本,“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運行成本很高的。每年要花大幾百萬。中小型的創新企業,讓他花幾百萬搞這個是搞不了的,要大幅度的減少他們的財務成本。但是又必須按照《證券法》的精神、按照公眾公司的基本要求進行信息披露。”
以下為發言實錄:
吳曉求:北交所的成立在中國發展的歷史上有重大的意義,因為它是中國制度上新格局的出現。也是新時期以來我們發展資本市場新理念的一個具體的表現,所以應該說對于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格局,包括如何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命題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就是北交所成立的價值,當然北交所的成立有它的時代背景,也有歷史的基礎。
我們現在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格局之中,對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的轉型,以及提升科技型企業在整個經濟中的地位,如何讓現代金融和科技型企業結合,這是一個時代背景。他有一個基礎是新三板運行了很多年,應該說聚集了一大批還是有創新和成長價值的一些企業,這是北交所成立的一個重要基礎。當然,也為過去新三板的出入尋找到一個更高的平臺。
北交所的成立為投資者、融資者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中國金融改革的核心,實際上要為融資者提供多樣化的融資工具。要讓投資者可以選擇流動性好,收益和風險匹配的多元化的金融資產,這實際上是中國金融改革的最重要的內容。
當然,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要培育市場,要發展資本市場,因為資本市場有脫媒的過程,從容自的角度來看他脫媒了,從投資角度來看他提供了多樣化的產品,這對未來的中國非常重要。我們現在人均GDP一萬一千美元,到2035年是2.5萬美元,我們金融體系需要為社會提供多樣化的支撐,這是非常重要的。
北交所在這樣一個大的框架下是非常重要的,無論為融資者,為專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平臺。同時,為投資者也包括基金,也包括私募、公募都選擇了可選擇的工具、資產。一個金融有沒有價值是看他對投資者有沒有充分的選擇權,如果一個金融體系高度發展,顯而易見投資者有充分的選擇權。所以北交所也提供了一種新的組合的可能,這是它的意義。
當然,北交所因為在新時期成立的,他有后發優勢,可以避免走滬深交易所的彎路。但盡管如此,我認為北交所還是有幾個事情要深刻的把握好。
第一,還是要認真深刻的理解原來的新三板和交易所的差別,他們之間有根本性的差別。新三板的信息披露必須適應中小企業的特點和承受能力。北交所設立后,作為一個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必須要給公司證券化的要求,要如實披露信息,信息披露是強制性的要求,所以未來北交所上市的企業要給他教育,你是未來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法律義務先告知他,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對上市公司教育的過程。
第二,北交所的制度規則和現在已經成熟的滬深交易所有什么差別。在我的理解中,應該說90%是一樣的,規則和形態是一樣的。當然,可能因為他的上市公司個性的不同,他可能在有一些方面比如說并購,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應該是一樣的。包括對交易規則方面可能又有一些差別。把規則做好,不要匆忙,我們國家目標非常好,一落實就匆忙上陣,包括雙碳急于求成,搞著搞著問題就很多,我希望北交所把制度建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三個,還是要認真的理解有一些企業是不能成為上市公司,作為一個公眾公司,作為交易的資產,他對風險的成大必須在一個未定的范圍內,否則就沒有那么多其他資本業態。我們有天使、VC等等各種并購,是因為有一些企業還到不了公開,必須之前的資本業態孵化他,讓他脫離死亡期甚至高風險期,高風險期的企業不可以到這個市場來交易,這也是對資本上上市公司的深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個就是國際化,大幅度提升國際化的水平,北交所畢竟新起點、新平臺、新目標,輕裝上陣很容易國際化。
第五個,北交所畢竟在北京金融街(000402,股吧),而且是首都核心的地段,它的效力以及安全的關系,平穩的關系,雖然今天的投資者已經成熟了,但是因為北交所必定是上市公司相對年輕的,風險相對大,如果哪一些工作沒有做好他來找你也是一種風險,保持首都的平穩非常重要。北交所要做到萬無一失,北交所所在的位置沒有緩沖。我想這五點可能對北交所該是有一些參考價值。
吳曉求:剛才已經提了對北交所的建議,有這么幾點:第一,我認為在中國目前來看,三個交易所是可以的,我建議不能再批第四個交易所了,我們各地都想辦交易所。我們雖然不搞壟斷,但是交易所是有限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北交所要認真研究一下納斯達克的成長歷史,在那樣一個時代,實際上美國早年美交所根本看不上的,研究納斯達克的歷史,其中有他抓住歷史的機會,特別是科技進步非常重要。同時,在規則層面上要做完善,要做創新。
第三個,在北京金融街辦北交所有它的優勢,也有如何處理好的關系,有的時候深圳和上海可以創新,這個地方沒有緩沖區,而且它的目標非常多。關于交易量很重要,還有交易量更高的東西,如何處理好平衡是一個大的問題。
第四個,當然要披露信息,但是一定要減少它的運行成本,我們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運行成本很高的。每年要花大幾百萬,我們中小型的創新企業,讓他花幾百萬搞這個是搞不了,要大幅度的減少他們的財務成本。但是又必須按照證券化公司化的要求,包括信息披露。這四個方面可能還是比較重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