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理財公司的成立,承擔著銀行業務模式轉型、資管行業新舊動能轉換和理財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使命,承載著巨大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和社會融資需求”。10月23日,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楊新蘭在由《財經》(博客,微博)雜志、《財經智庫》主辦的“2021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如此表示。本屆論壇聚焦“打造開放創新的財富管理新高地”。
(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楊新蘭)
在關于全面凈值化理財市場新格局新賽道的討論中,楊新蘭基于戰略視角表達了四點實踐體會。
第一,銀行系理財公司的成立,承擔著銀行業務模式轉型、資管行業新舊動能轉換和理財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使命,承載著巨大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和社會融資需求。
第二,全球經濟復蘇仍然存在壓力,低利率環境成為常態,大類資產輪動加快,風險傳染加大,銀行理財轉型發展遭遇歷史性挑戰。
第三,當前理財發展的戰略、組織、制度、系統、文化以及流程發生深刻變革。銀行理財聯結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客戶理財與企業融資的橋梁作用愈加重要,理財的普惠性和服務實體作用愈加凸顯。
第四,有效推進新一輪理財業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必須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投資理財需求、促進人民福祉為根本,堅持金融價值取向,深入踐行新發展觀。
關于資管新規后如何滿足中國居民理財追求穩健收益的主流訴求問題,楊新蘭表示,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結束以及資管會計處理、估值減值要求的深度實施,理財產品凈值將嚴格遵守公允價值計量規則。基于投資客觀規律,在傳統優勢領域--固定收益市場的投資收益中樞下滑、“資產荒”可能成為常態的條件下,普遍兼顧理財產品的高流動性、高收益、低回撤、低波動、低風險是極為挑戰的。這就必然要求理財公司革故鼎新,拓寬新的投資能力圈,發掘新的高收益資產,并創新風控模式,走出一條為居民創造財富的新路。楊新蘭分別從理財供需兩端提出了“四個”強化,她強調進一步加強客戶陪伴、培育客戶價值投資理念、積極響應房住不炒背景下的居民金融資產配置需求升級、深化“三位一體”適當性管理,強化產品戰略布局、推進產投研一體化、構建金融生態鏈和推動數字化經營。
關于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發展,楊新蘭表示應堅持“合規、專業、創新”方向,著力做穩壓艙石、做專產品穩健運作、做細流動性管理和做好新產品引導。
以下為發言全文:
非常榮幸參加本次論壇,共同探討構建理財市場發展新格局新賽道這個具有戰略意義和現實必要性的重大命題。我談四點實踐體會:第一,使命重大。我們深刻認識到,銀行系理財公司的成立承擔著銀行業務模式轉型、資管行業新舊動能轉換和理財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使命,承載著巨大的居民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和社會融資需求。農銀理財牢記使命,秉持金融為民的情懷,積極有效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普惠民生,目前管理的全部理財產品規模峰值突破2.2萬億元,子公司規模超過1.5萬億元。
第二,任務艱巨。全球經濟復蘇仍面臨較大壓力,低利率市場環境成為常態,大類資產輪動加快,風險傳染加大,銀行理財轉型變革遭遇歷史性挑戰。農銀理財抓住機遇,保持定力,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服務質效為核心,以資管能力建設為抓手,積極推進管理變革,推進供給創新,不斷增強韌性。
第三,未來已來。當前銀行理財的戰略、組織、制度、系統、文化、流程已經發生了深刻變革,理財市場的“戰略轉折點”已經來臨。我們正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有理由相信,隨著理財供需改善、直接融資市場發展以及金融雙向開放,理財聯結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客戶理財與企業融資的橋梁作用必將進一步提升,理財的普惠性和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必將進一步增強。在政府、市場和社會的共同治理下,我國大資管市場格局必將呈現新的積極變化。
第四,行穩致遠。我認為,有效推進新一輪理財業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應堅持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投資理財需求、促進人民福祉為根本,堅守金融價值取向;應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統籌好發展與安全,服務經濟社會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應深入踐行新發展觀,抓住新經濟帶來的中長期價值機遇,在經濟雙循環中找到新賽道。創新發展,著力深化理財領域新舊動能的轉換與變革。協調發展,著力優化理財市場結構、客戶、產品和投資結構,理順發展中的金融關系。綠色發展,著力推進綠色投資和ESG負責任投資,助力經濟轉型升級。開放發展,著力提升全球金融資產配置核心競爭力。共享發展,著力提升理財服務的充分性、普惠性和均衡性,助力共同富裕。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共同富裕目標下,財富管理不止于高凈值金融人群,普惠理財時代已經來臨,財富管理進入千家萬戶已不是夢想。
長期以來,傳統銀行理財客戶追求“保本保收益”,銀行多以資金池-資產池運作等方式滿足這種訴求,而資管新規下的理財全面凈值化時代這種剛兌已被禁止,一些“儲蓄”類理財客戶資金合理回歸至存款產品,目前大多數客戶能夠接受理財凈值波動,投資理性逐步增強,打破剛兌、重塑資管定價機制取得來之不易的成效。
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結束,以及資管會計處理、估值減值要求的深度實施,理財產品凈值將全面嚴格遵守公允價值計量規則,必須探索深耕全面凈值化下的資管新模式、新賽道。基于投資客觀規律,在傳統優勢的投資領域特別是固定收益市場的投資收益中樞下滑,“資產荒”可能成為常態的條件下,若要普遍兼顧理財產品的高流動性、高收益、低回撤、低波動和低風險,是極為挑戰的。這就必然要求理財公司革故鼎新,拓寬新的投資能力圈,挖掘新的高收益資產,并創新風控模式,走出一條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的新路。
我想可以從理財的供需兩端做一些探索,需求端(也就是客戶端)可以有“四個”強化:一是強化客戶陪伴,客戶的專業投資陪伴需要大力推進,要加強客戶的觸達、觸點管理,做好客戶理財產品配置的顧問,努力陪伴客戶投資全生命周期,培育客戶從普通投資者成長為專業投資者。二是強化理財投資素養教育,維護好客戶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增強客戶金融資產配置意識以及價值投資觀。三是強化客戶真實金融需求分析,持續關注并積極響應房住不炒背景下的客戶財富結構、金融資產配置需求的升級和演變。四是強化客戶風險承受力評估、產品風險評級及客戶分層“三位一體”的適當性管理,確保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投資者。
從供給端看,可以強化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強化產品戰略布局,深耕主力產品,推進財富管理升級。要切實提升理財產品的多樣性、流動性、收益性和功能性等,提升產品競爭力。同時積極探索對小微、三農、鄉村振興、個人養老以及跨境理財通等新型理財服務,助力增進社會福祉。農銀理財目前深耕安心、同心、匠心和進取等系列的支柱類產品,積極打造普惠性鄉村振興惠農和ESG等彰顯社會責任的特色品牌。
第二,強化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雙輪”驅動,推動產投研一體化。我認為,理財公司應堅持理財的普惠性、投資收益的穩健性等優勢和特色,繼續積極滿足廣大客戶對穩健收益的理財需求和日益增長的差異化產品需求,創新推進“固收+”投資策略的深度應用,做大做強固收類產品,做優做專混合類產品。同時,從委外到直投全面提升權益投資能力,積極探索多資產配置策略,借助一些模型開展大類資產配置、輪動以及精選底層資產,努力為長期投資客戶創造超額收益。此外,積極參與股票、外匯、衍生品和跨境市場,并引入“配置+對沖+管理”一攬子風控工具,定量控制收益波動,提升客戶投資理財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第三,強化渠道建設、集團協同以及同業競合,有序推動開放式平臺,有效推進在產品創設、投資、風控、運營、銷售等方面的合作共贏,構建新型合作機構金融生態鏈。
第四,強化數字化經營,主動擁抱全面凈值化的深度考驗。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新科技手段的應用,可以在理財資金端賦能精準營銷、智能投顧和產品差異化創新,在資產端賦能量化交易、項目篩選和風險對沖等技術,在運營端賦能風險識別與防范、數據加總與經營決策等等。農業銀行(601288,股吧)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戰略,深耕“大財富、強零售”管理體系,建設數據化驅動的客戶視圖和大聯動的客戶AUM,農銀理財大力開展A+系統建設、凈值計量一體化項目等科技資管應用,理財公司的經營數字化與數字化經營也將迎來新時代。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一度受到理財機構和投資者的青睞。從理財機構看,現金管理類產品屬于凈值型產品,也較好體現了銀行系理財公司在投資、流動性管理等方面的傳統優勢。從資金端看,現金管理類產品以其流動性高、風險低、收益穩健等優勢,受到一些中低收入群體和中低風險偏好者的偏愛。農銀理財發行的時時付系列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具有實時贖回、凈值波動小、收益較為穩定等特點,還能支持信用卡與個貸還款、生活繳費等功能,在努力做好杠桿比例和偏離度等管控的前提下,兼顧了理財產品的流動性、收益性和功能性。
2022年現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對于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全面實施規模管控。這有助于現金管理類產品的長期穩健發展,有助于調整優化理財市場產品結構,有助于防控市場流動性風險。
由于理財公司成立時間短而積累的風險準備金不足,一些公司可能會面臨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壓降。挑戰與機遇并存,我認為,現金管理類產品的發展要把握定位,堅持“合規、專業、創新”的方向,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一步著力長期能力建設:
第一,做穩理財壓艙石。當前現金管理類產品具有相當優勢,已發展成為客戶的高流動性金融資產,屬于客戶金融資產配置中的壓艙石。理財公司需要結合自身發展戰略、業務規模和風控能力,確立適于實際的業務模式,評估保有科學合理的現管類產品規模,大力加強產品穩健運作,服務好客戶金融資產配置與流動性管理的需求。
第二,做專產品穩健運作。以工匠精神,研究實施產品運作策略,著力培養專業投資經理隊伍,不斷提升產品穩健運作的水平;著力提高市場研判與多策略運作能力,努力為客戶積累財富;合規拓展產品功能和使用場景,提升客戶體驗。
第三,做細流動性管理。完善流動性管理工具箱,引入一些定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切實做好資產流動性與產品運作之間的匹配工作,提升流動性管理的專業水平,共同維護市場流動性。
第四,做好新產品引導。目前,凈值型理財產品圖譜不斷豐富,產品貨架體系基本建立,為不同投資素養、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流動性管理需求的投資客戶提供了多樣選擇。可以進一步通過精準客戶畫像、了解客戶真實需求等多途徑,創設一些申贖靈活、凈值波動小、功能類似、投資收益更高的新產品,深入開展精準專業銷售,科學引導客戶調整優化其理財投資周期、風險偏好并分散風險,引導其理財產品與金融資產配置更加經濟,促進客戶投資成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