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24日電 (宋亞芬)隨著全國多地試點數字人民幣活動陸續啟動,數字人民幣已真正融入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的日常生活中。
數字人民幣對百姓而言,最大的好處是什么?從大的層面來看,為何各國都投入大量的資金研究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有沒有可能替代我們過去通用的法定貨幣?圍繞這些問題,中新經緯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進行了專訪。
談起數字人民幣發展對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影響,黃益平認為并不是很大。“它主要還是一個支付方式,和我們常用的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工具可能差異不是特別大。最大的差別在于,它是一種央行發行的貨幣,具有法償性,可能安全性更高一些。”
不過,黃益平認為,數字人民幣將來可能會顯示出更多普惠性,因為央行數字貨幣支付不會有其他收費可能。此外,數字人民幣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可以在不聯網的狀態下支付,而我們現在普遍應用的這些支付工具,是必須有網絡的。“比如,河南鄭州突發雨災導致斷電,就出現了很多支付困難問題。這可能是除黑客外,數字金融最大的風險,也是我們下一階段需要考慮的、新的系統性風險。”黃益平補充說。
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投入大量的資金研究央行數字貨幣。國際清算銀行2021年1月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全球已有86%的央行正在研究央行數字貨幣。
為何各國都如此熱衷研究數字貨幣?對此,黃益平認為,各國央行都下大力研究數字貨幣,應該是出于長遠考慮。2019年6月18號,臉書(Facebook)發布“天秤幣”(Libra)白皮書。臉書在全世界有30億的用戶,如果“天秤幣”真正落地,就可能實際上變成一種國際貨幣,這個時候可能各國央行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黃益平進一步指出,問題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天秤幣”將來如果可以在世界各國隨便流動,監管部門控制不住的話,會不會影響金融穩定。第二方面,如果“天秤幣”在100多個國家都可以同時使用,有沒有可能替代現存的國際貨幣。
“這些問題我們不能忽視。”黃益平強調,“各國央行一下子對研究數字貨幣感興趣,可能就是意識到這些。你不做別人在做,另外,也許這就是一場新的國際貨幣競爭的開始,各國都不愿意缺席。”
中國央行在2014年就已成立專門的團隊開始數字貨幣研究。目前,數字人民幣已在北京、河北、四川、廣東、長沙、上海等地試點。黃益平表示:“客觀地說,這只是萬里長征中很小的一步。現在只是在零售方面使用,而且是小額支付,將來要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貨幣,將來能不能成為一個國際貨幣,現在說起來還為時還早。因此,在短期內,我覺得對普通老百姓的影響應該不是特別大。”(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