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意見》)正式發布。作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的“1”,《意見》為碳達峰碳中和這項重大工作進行了系統謀劃、總體部署。
來看要點:
1、制定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業和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2、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統籌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
3、完善電力等能源品種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理順輸配電價結構,全面放開競爭性環節電價,推進煤炭、油氣等市場化改革,加快完善能源統一市場
4、制定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編制碳中和技術發展路線圖
5、加強氫能生產、儲存、應用關鍵技術研發、示范和規模化應用
6、推進規模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發、示范和產業化應用,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7、建立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核算體系,開展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凍土、巖溶等碳匯本底調查和碳儲量評估
8、加快建設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完善配額分配管理
9、將碳匯交易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立健全能夠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10、完善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交易市場,加強電力交易、用能權交易和碳排放權交易的統籌銜接
根據《意見》,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80億立方米。
到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000591,股吧)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
到2060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境界。
制定能源等行業和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意見》指出,我國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業固碳增效。制定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業和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節能降碳為導向,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開展鋼鐵、煤炭去產能“回頭看”,鞏固去產能成果。
同時,我國將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新建、擴建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嚴格落實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出臺煤電、石化、煤化工等產能控制政策。未納入國家有關領域產業規劃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擴建煉油和新建乙烯、對二甲苯、煤制烯烴項目。合理控制煤制油氣產能規模。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能耗準入標準。加強產能過剩分析預警和窗口指導。
《意見》強調,我國將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
加快培育發展配售電環節獨立市場主體
《意見》指出,我國將嚴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優先推動風能、太陽能就地就近開發利用。因地制宜開發水能。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合理利用生物質能。加快推進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
《意見》透露,我國將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加快培育發展配售電環節獨立市場主體,完善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銜接機制,擴大市場化交易規模。
同時,我國將推進電網體制改革,明確以消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增量配電網、微電網和分布式電源的市場主體地位。加快形成以儲能和調峰能力為基礎支撐的新增電力裝機發展機制。完善電力等能源品種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從有利于節能的角度深化電價改革,理順輸配電價結構,全面放開競爭性環節電價。推進煤炭、油氣等市場化改革,加快完善能源統一市場。
加強綠色低碳重大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
《意見》指出,我國將強化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布局,制定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編制碳中和技術發展路線圖。采用“揭榜掛帥”機制,開展低碳零碳負碳和儲能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攻關。加強氣候變化成因及影響、生態系統碳匯等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推進高效率太陽能電池、可再生能源制氫、可控核聚變、零碳工業流程再造等低碳前沿技術攻關。培育一批節能降碳和新能源技術產品研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重大科技創新平臺。
此外,我國還將深入研究支撐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友好并網的智能電網技術,加強氫能生產、儲存、應用關鍵技術研發、示范和規模化應用。推進規模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發、示范和產業化應用。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等。
碳匯交易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意見》強調要推進市場化機制建設,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加快建設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完善配額分配管理。同時,將碳匯交易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立健全能夠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交易市場。加強電力交易、用能權交易和碳排放權交易的統籌銜接。
同時,《意見》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用于綠色低碳項目建設運營,擴大綠色債券規模。研究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
在財稅價格政策方面,《意見》提出要研究碳減排相關稅收政策,比如完善差別化電價、分時電價和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嚴禁對高耗能、高排放、資源型行業實施電價優惠,加快形成具有合理約束力的碳價機制等。
根據《意見》,我國將研究制定碳中和專項法律,抓緊修訂節約能源法、電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增強相關法律法規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加強標準國際銜接等。
編輯:萬健祎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點擊關鍵字可查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