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TCL科技(000100.SZ)發布2021年三季報,今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09.3億元,同比增長148.3%;實現凈利潤131.6億元,同比增長53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91.0億元,同比增長349.4%。
半導體顯示、半導體光伏和半導體材料兩大核心業務全面超額完成預算,業績創歷史新高。其中,半導體顯示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65.6億元,同比增長106%,凈利潤97.4億元,同比增長16.2倍;中環半導體實現營業收入290.9億元,同比增長117%,凈利潤32.8億元,同比增長190%。
TCL華星推進中尺寸和產品高端化戰略,凈利97.4億元增16.2倍
今年前三季度,TCL華星實現銷售面積2847.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3%。半導體顯示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65.6億元,同比增長106%,凈利潤97.4億元,同比增長16.2倍,其中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31.3億元,同比增長347%。
今年上半年,供需關系及上游材料供應緊缺,主要顯示產品價格繼續上漲,第三季度,受海運物流影響及全球部分區域市場需求擾動,TV面板價格高位回調。
在TV面板價格高位回調之際,中尺寸產品成為盈利基礎。TCL華星在2020年初預測到高端IT面板市場快速增長的機遇,確定了快速突破中尺寸戰略。TCL華星一方面調整已有產線的產品結構,今年前三季度t3產線非手機類產品出貨占比提升至30%,產品和客戶結構不斷優化,產線盈利能力提升。9月底完成t10(原蘇州三星液晶顯示工廠)剩余30%少數股權收購,進一步增強TCL華星在曲面電競顯示屏、特顯等市場的競爭優勢。此外,TCL華星加快投建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t9項目,主要生產和銷售中尺寸高附加值IT顯示屏(包括Monitor、Notebook、平板)等。
報告期內,TCL華星中尺寸業務份額快速增長,電競顯示器市場份額全球第二,LTPS筆電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二,LTPS平板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一,LTPS車載導入多家國內外頭部客戶,出貨量快速提升,搭載Miniled背光的顯示器和筆電產品與品牌客戶達成合作,VR/AR新型顯示產品加速拓展。
TCL華星同步推進大尺寸業務領域的高端化戰略,不斷優化產線和產品結構。目前,全球最高世代線11代線不足10條,TCL華星獨占2條,其t6和t7主要定位是大尺寸超高清新型顯示生產線,可彌補大尺寸8K超高清產品的市場空缺。TCL華星65吋及以上尺寸產品出貨面積占比接近50%,65吋和75吋產品份額全球第二,8K和120HZ高端電視面板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一,高端化戰略成效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面板需求短期擾動難改格局長期向好的趨勢。對于近期面板價格的調整,華西證券認為更多是產業鏈各環節間的短期博弈,短期供需關系轉變,面板資源向頭部品牌聚集趨勢不變,頭部面板廠商有產品結構、更好的客戶、有更豐富的世代線產能儲備,會有更好的整體盈利能力。
中環半導體優勢產能持續釋放,凈利32.8億元
中環半導體在光伏和半導體材料領域實現高速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完成營業收入290.9億元,同比增長117%,凈利潤32.8億元,同比增長190%。
半導體光伏上游材料供應短缺,價格上漲,加速了光伏硅片產品大尺寸化、薄片化趨勢。硅片尺寸的增加,可以直接提升組件功率,促進度電成本的降低。
中環半導體的G12恰好符合光伏硅片大尺寸化、薄片化趨勢,市場持續供不應求,中環半導體積極擴大優勢產品產能,天津和內蒙地區的鉆石線切割超薄硅片智慧工廠項目投產順利,寧夏中環六期項目預計年底投產。報告期末,公司單晶總產能提升至73.5GW,其中G12產能占比約59%,公司G12硅片市場滲透率由年初6%提升至報告期末的20%。同時,伴隨先進工藝技術積累,晶體單爐月產及硅片A品率持續提升,單位產品硅耗明顯下降,盈利能力逆勢季度性改善。
同時,中環半導體在光伏電池及組件端,推進“G12+疊瓦”兩大技術平臺與工業4.0制造的深度融合,產品市占率穩步提高。江蘇地區G12高效疊瓦組件項目產能實現6GW,天津地區投建的G12高效疊瓦組件項目已正式進入投產階段,為業務高速成長增添動能。
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全球缺芯潮持續,半導體材料供應緊張情況未見緩和,行業景氣度高漲。8英寸、12英寸的大硅片保持高速增長,根據ICInsights預測,2021年12英寸硅片產能占比有望提升至71.2%。
為彌補中國大陸12英寸大硅片產能不足,中環半導體通過與下游客戶協同建立柔性化合作模式,并依托特色工藝構筑競爭壁壘,加速先進制程產品發力。報告期末,已形成月產能8英寸65萬片,12英寸10萬片,新增布局小直徑擴產和8英寸新產品項目。預計2021年年末,公司可實現月產能8英寸75萬片,12英寸17萬片的既定目標,加速半導體業務發展。
展望未來,TCL科技表示,作為中國制造業和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先行者,TCL科技將把握全球經濟格局調整和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從追趕者轉變為領跑者,以更加強勁的發展動力邁向全球行業領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