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隆重召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名單中再添兩位科學家——91歲的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顧誦芬院士和86歲的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王大中院士。
此外,擁有近50年呼吸疾病研究前沿經驗,以鐘南山、何建行和冉丕鑫為帶頭人的鐘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創新團隊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殊榮。
顧誦芬、王大中榮獲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據中新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64個項目、10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除顧誦芬、王大中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之外,還評選出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4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1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58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57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18項,二等獎137項。
據科技日報,自1999年科技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共有吳文俊、袁隆平等35位科學家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這兩位剛剛摘得至高榮譽的科學家,究竟有著怎樣的精彩人生?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圖片來源:科技日報(航空工業集團供圖)
顧誦芬,1930年2月出生,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顧誦芬始終致力于推動中國航空科技事業的發展。他組織攻克了一系列航空關鍵核心技術,主持建立了我國飛機設計體系,主持研制的型號開創了我國殲擊機從無到有的歷史,牽引并推動我國航空工業體系建設,培養了大批院士、專家等領軍人才,極大地支撐了我國航空武器裝備型號研制。
他是新中國航空科技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飛機氣動力設計的奠基人。他主持了殲教1、初教6、殲8、殲8Ⅱ飛機氣動布局設計,奠定了我國亞音速飛機和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的基石,推動了我國氣動力研究、設計基礎手段建設發展。
他還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了大飛機專項、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等多項發展建議,從航空武器裝備體系發展層面提出了新一代戰斗機、直升機等多項武器裝備發展建議,從前瞻性顛覆性技術方面提出了軍事人工智能、突防型轟炸機等一些技術群的發展建議,圍繞航空強國等戰略提出多項發展建議,均已被采納并付諸實踐,為新中國航空工業70年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圖片來源:科技日報(清華大學供圖)
王大中,1935年2月出生,清華大學教授、原校長,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大中具有深厚的為國為民情懷,矢志建堆報國。他在先進核能技術研發領域耕耘數十年,主持研究、設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5MW殼式一體化低溫核供熱試驗堆和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10MW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實驗堆,并大力推動以上兩種先進反應堆技術的應用。
他領導清華大學核能研究團隊以提高核能安全性為主要學術理念,成功走出了一條以固有安全為主要特征的先進核能技術的發展之路。
值得關注的是,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王大中和領導班子一起帶領廣大師生員工,積極探索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道路,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鐘南山團隊獲
2020年度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
據央視新聞,擁有近50年呼吸疾病研究前沿經驗,以鐘南山、何建行和冉丕鑫為帶頭人的鐘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創新團隊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殊榮,從“非典”到“新冠”,從肺癌到慢阻肺,他們實事求是、敢醫敢言、生命至上的科學態度和研究成果不僅在中國挽救了無數生命,更在全球防治呼吸系統疾病領域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鐘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創新團隊是“非典”中首先明確病原并實現世界上最高救治率的團隊,對“人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征”等呼吸道烈性傳染病的防控也起到重要作用。而2020年全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時,以鐘南山為首的團隊成員更是守護人民健康的堅實堡壘。團隊搭建的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7大國家級平臺,助力中國在全球抗擊“新冠”疫情中發揮“領頭羊”作用。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子峰表示,去年就是我們團隊率先團結全國的研究者進行了總結(分析),使得我們在世界上第一個發表新冠(患者)的臨床特征,這個文章也是排在前列的高頻被引用的文章,說明我們中國(呼吸疾病)的工作經驗引導了全世界的“抗疫”的工作認識。
歷經半個世紀,鐘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創新團隊提出了“隱匿性哮喘”“無管手術”“慢阻肺早期干預與綜合防控”等國際領先的新理念,并構建了國際領先的評估肺癌復發的分子標記物預測模型及慢阻肺早期干預與綜合防控的社區模式,對我國呼吸疾病的防控、診療及預后做出了重要貢獻。
鐘南山團隊認為“早發現、早診斷、早檢測、早治療”是攻克重大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關鍵,以肺癌為例,該團隊通過及時篩查確診治療,手術后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部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梁文華提到,以前早期的肺癌是非常難診斷的光靠人去判斷的話,可能準確率在全國范圍內大概在60%~70%左右,通過加入我們的(ctDNA檢測)方法可以提高到90%(以上)。
從治病救人到推動跨行業融合發展,鐘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創新團隊構建呼吸系統疾病科普基地與產學研轉化中心。團隊在國家疾病防治急需的領域,緊盯國際前沿理念及技術,同時研發適合國情的疾病防診治手段和藥物。他們還推動了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的建設與發展,并推動全球呼吸道傳染病方面公共衛生危機應對體系的發展。
梁文華表示,因為現在這些技術的突破,我們跟國際上面的同行交流也會越來越多,每年有很多歐美發達國家的醫生會來到我們中心學習無管微創的手術。
編輯|段煉 王嘉琦 杜恒峰
校對|何小桃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