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顧誦芬王大中獲國家最高科技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鐘南山團隊
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
據央視新聞消息,擁有近50年呼吸疾病研究前沿經驗,以鐘南山、何建行和冉丕鑫為帶頭人的鐘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創新團隊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殊榮。從“非典”到“新冠”,從肺癌到慢阻肺,他們實事求是、敢醫敢言、生命至上的科學態度和研究成果不僅在中國挽救了無數生命,更在全球防治呼吸系統疾病領域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是2020年度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創新團隊,也是廣東首次獲得該獎項。
廣東36個通用項目獲獎
據悉,廣東共有36個通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廣東省單位或個人牽頭完成7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創新團隊)1項、二等獎5項。
據統計,廣東36項獲獎的通用項目占全國獲獎通用項目總數比例達17.1%,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8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24項)。
近年來,廣東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成效日顯,企業牽頭完成的重大創新成果在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也充分體現:
22項廣東企業參與的項目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20項。企業牽頭獲獎的項目共3項,比亞迪(002594,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高性能電動汽車動力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寬帶移動通信有源數字室內覆蓋QCell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超大容量智能骨干路由器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此外,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上,廣東也有重大斬獲,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徐義剛院士牽頭完成的“峨眉山大火成巖省與地幔柱研究”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顯示了廣東在地球化學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的突出進步。
35位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者名單
從吳文俊院士、袁隆平院士首次獲獎至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已經走過了20年,涌現了35位獲獎者。根據數據統計,他們領獎時的平均年齡為84.3歲。其中,80—89歲人數最多,共20人,占比57%;超過90歲的8人;70—79歲6人。
國家最高科技獎的頒發是科技界的盛事,每年獲獎者不超過2名。歷屆獲獎者全名單↓↓致敬,國之脊梁!
來源丨南方+客戶端(記者 卞德龍)、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經濟日報
本期編輯 陳思 實習生 王綺彤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