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1月4日電 題:《董澄溪:美聯儲鴿派態度或支撐美股短期內上行》
作者 董澄溪(植信投資研究院研究員)
3日,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宣布,將于11月起開始縮減購債,這意味著量化寬松即將逐步退出,美聯儲貨幣政策開始邊際轉向,流動性增量邊際收縮。Taper(縮減)落地后,美債和美股如何走?
在加息預期更為明確之前,十年期美債收益上升幅度不會很大。短期內,雖然量化寬松政策即將退出,但美聯儲不改對于經濟增長的呵護態度,立場相對鴿派,市場預期的加息節點后調,將對利率上揚產生一定壓制作用。12月美國財政部再次觸及債務上限之前,短債收益率可能由于違約風險的增加而上升,而長期國債很可能由于投資者避險情緒的上升,反而被大量買入。
12月美國債務上限大概率會被再次提高,隨著市場情緒得到消化,短期內壓制美債收益率的因素影響力將有所減弱,而美聯儲縮減購債規模對于美債需求側的影響將逐步體現出來,美聯儲購債規模的下滑,以及持有債券期限結構的拉長,都將在中短期內對美債利率提供一定支撐,并壓縮期限利差。進入2022年后,隨著加息預期的進一步明確,美債收益率可能進入明確上升通道。
然而,長期來看,美債收益率缺乏持續上漲動力。一方面,美國經濟基本面無法為實際利率上行提供支撐。2013年的Taper發生在頁巖氣革命大幅降低企業成本的背景下,而此次復蘇中,美國經濟卻缺乏類似的技術革新來為其提供明確的驅動力,同時,美國社會內部的種族和階級矛盾凸顯,且疫情前景仍有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長期通脹預期將下行。未來幾年,隨著疫情在全球逐漸消失或常態化,全球供應鏈將會恢復,供需關系回歸正常,由于人口老齡化、生產率下降等使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下降、長期停滯的因素并未改變,低通脹仍是美國將來會面對的長期問題。
美聯儲鴿派態度或支撐美股短期內上行。盡管縮減購債會導致美元流動性的邊際收緊,對美股價格形成下行壓力,但短期內,由于美國經濟的景氣度依然處于高位,且美聯儲并未就加息作出承諾,存量流動性依舊充裕,而避險情緒的上升則會導致國際資本進一步回流美國,為美國股市注入流動性。
但仍需警惕美股的波動性增強。由于前期的大規模量化寬松,美股的估值已經處在高位,從10月美國PMI(采購經理指數)較前月下滑來看,美國經濟增長正在邊際放緩,企業開始被動補庫存,未來盈利有可能下滑,導致股價與基本面進一步偏離。同時,由于Taper后,中長期內利率仍有上行壓力,對估值存在不利影響。目前,美國標準普爾500波動率指數VIX仍處于相對高位,市場分歧依然較大,將導致未來一段時間價格的波動性加強。(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