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論
從上周起,一場罕見暴雪打亂了內蒙古民眾的生活節(jié)奏。據(jù)媒體報道,內蒙古多地遭遇強降雪天氣。尤其是通遼地區(qū)出現(xiàn)了特大暴雪,積雪厚度超50厘米。
肆虐的暴雪不僅幾乎切斷了受災地區(qū)的交通路線,也使當?shù)孛癖姷纳钭兊门e步維艱。面對暴雪帶來的影響,相關部門正積極行動,自來水公司在全力搶修供水管網,市政部門在積極開展清雪保暢工作,無數(shù)人都在為維護正常生活秩序而奔波忙碌。當此之時,廣泛的社會援助不可或缺。
天氣預報顯示,內蒙古的降雪過程仍未結束,在與天氣賽跑的過程中,如果積雪不能及時被清理,很可能引發(fā)后續(xù)連鎖反應。面對突破歷史極值的暴雪,通遼等地區(qū)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在相關地方積極清雪保暢的過程中,清雪設備和物資是否充足?當城市道路被暴雪阻斷后,緊急突發(fā)情況能否得到及時處置?要知道,后期處理若不及時,積雪和道路結冰就會對交通和草原畜牧業(yè)施加不利影響。因此,此次救災不僅是對應急管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同時也是對物資保障和供應體系的檢驗。
從長遠來看,清除積雪只是受災地方災后重建的第一步。此后,災區(qū)將不可避免地面對更為嚴峻而長期的考驗。氣象專家表示,暴雪對牧區(qū)、半農半牧區(qū)的飼料儲備是嚴峻的考驗,如果不能及時清理,很容易導致牧區(qū)大量牲畜掉膘和死亡的自然災害。與此同時,溫度劇烈下降極易使牲畜患病甚至死亡。
暴雪仍未平息,盡快救助仍是當務之急,除物資救援之外,資訊救援和技術救援同樣不可或缺——有針對性地對受災牧民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才能幫助他們采取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每次突如其來的災難,都是對公共服務的大考。在當?shù)胤e極行動的同時,暴雪中的災區(qū)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支援。盡快打通救助通道,讓更多救災物資抵達災區(qū),如此才能盡快戰(zhàn)勝災情,保障受災民眾的生產生活。
□趙志疆(媒體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