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充沛動力的同時,也深刻改變著金融格局與生態。金融機構作為數字經濟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近年來積極落地物聯網金融服務平臺,打造新型數字供應鏈金融,在促進金融與產業融合、提升風控管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也為金融機構業務創新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順應產融升級趨勢,構建物聯網金融新生態
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1.7萬億元。預計到2022年,產業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同時,為進一步擴大物聯網技術應用規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物聯網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
在國家政策支持、物聯網連接數快速增長、物聯網終端設備部署成本逐步降低、工業物聯網日趨成熟等因素加持下,物聯網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迸發出新的活力。為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號召,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升級供應鏈金融及產業金融服務能力,自2019年起平安銀行實施“星云物聯計劃”,融合物聯網、AI、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搭建“星云物聯網平臺”。
從規模上看,平安銀行“星云物聯網平臺”已接入物聯網終端設備1000萬臺,在物聯網領域已經可以定義為頭部平臺。從產業布局上看,“星云物聯網平臺”實現了對六大主流行業的全面覆蓋,打造智慧制造、智慧車聯、智慧農業、智慧能源(600869,股吧)、智慧基建、智慧物流六大行業標準化解決方案,支持實體經濟融資規模超過1300億元。
一方面,借物聯網之力,平安銀行得以獲取企業授權的第一手生產經營數據,降低銀行數據獲取成本,并打通產融信息壁壘,幫助企業“有條件”增信,讓企業信用有效變現,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另一方面,平安銀行綜合運用物聯網、開放銀行等技術,組件化、標準化輸出平安銀行的產品、金融、科技能力,打通企業產業鏈數字化的各個環節,實現與產業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全面連接。此外,通過與技術服務商開展生態合作、滿足企業開箱即用,提升企業數字化管理水平,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以廣東某工廠車間為例,平安銀行通過為機床安裝設備手環、工業信號采集器,采集機器的位置、電流強度、生產運行狀態,實時回傳到“星云物聯網平臺”,并基于此數據研發設備E貸產品,幫助企業更容易獲得貸款,同時還能將這些物聯網監控數據通過數字口袋App反哺給企業,幫助企業實現對車間進行遠程監控,提升數字化水平,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這是平安銀行通過其“星云物聯計劃”,升級傳統產融服務模式,為實體企業解決融資與數字化轉型兩大需求的典型范例。
物聯網金融盛會即將召開,謀畫產融新篇章
近年來,圍繞物聯網技術發展趨勢,行業內多家金融機構相繼升級物聯網+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加速銀行與產業數字化轉型。平安銀行先行先試,驅動產融結合,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為探討如何通過物聯網技術提升金融行業數字化水平,打造開放銀行數字經濟生態,11月25日,平安銀行將攜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舉辦“2021中國物聯網金融發展大會”,以“星云聯萬物,產融共華章”為主題,邀請產業生態圈內科研、產業金融、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等領域專家學者,共謀物聯網金融新未來,譜寫產融結合新華章。
演講嘉賓方面,大會將邀請中國工程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航天研究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等20余位院士、學者、專家圍繞物聯網發展、信息通信、產業金融等相關話題,暢想科技賦能下的業務新場景、新應用。
圓桌論壇環節,將邀請平安銀行、信通院、塔比星、聯通數科、國電高科、星河動力、行云科技等10余家物聯網領域及航天產業的頭部企業、科研單位共同交流物聯網金融的新未來。
此外,大會將正式發布《物聯網金融產業生態研究報告(2021年)》,發表平安銀行及中國信通院基于物聯網技術創新金融場景的業務成果,以期為物聯網金融行業提供標準規范、技術支撐、典范案例,并為專業研究者、技術關注者乃至大眾提供趨勢觀察,共建高質量數據生態。
讓我們一起期待11月這場“2021中國物聯網金融發展大會”,共瞻物聯網金融發展脈絡,展望產融結合新未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