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因引發與法國的“潛艇爭端”等一系列外交事件,現任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在其本國國內也好不到哪里去。
據澳大利亞新聞網(news.com.au)11月3日報道,在英國參加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的澳前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2日猛烈抨擊了莫里森“撒謊成性”,給本國在國際上留下了極為負面的形象。
他的這一言論,被澳媒解讀為是呼應支持了法國總統馬克龍指責莫里森“撒謊”的說法。2016年,正是在特恩布爾擔任總理時期,澳大利亞與法國達成了那一紙已被“撕毀”的潛艇協議。
莫里森本人未作回應, 但其政府的國防部長彼得·達頓(Peter Dutton)與特恩布爾長期關系不睦,他隨后跳了出來陰陽怪氣地嘲諷對方的“怨婦心態”,并“建議”特恩布爾少在公共場合露面,多花時間陪陪孫輩們一起玩耍。
澳大利亞新聞網11月3日報道截圖
據澳大利亞新聞網報道,正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大會,除了氣候變化問題引人關注之外,場下法國和澳大利亞領導人有關“潛艇爭端”的爭執仍在繼續。
報道稱,11月2日,在參加COP26大會氣候會談的間隙,澳前總理特恩布爾向現任總理莫里森發起了“非同尋常的攻擊”,他被記者問及了有關“潛艇爭端”以及法國總統馬克龍指責莫里森撒謊等問題。
“他在很多場合對我撒了謊。”特恩布爾說:“斯科特(莫里森)撒謊是出了名的。(Scott has always had a reputation for telling lies.)”
他補充稱:“但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在國際社會上,這代表了我們所有人。無論你在哪里,欺騙別人都是壞事,但如果你在國際層面欺騙別人,后果會嚴重得多。”
澳大利亞新聞網指出,特恩布爾指責莫里森的這番言論,實際上是支持或呼應了馬克龍的類似言論。
資料圖:莫里森(左)和特恩布爾
據路透社10月31日報道,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期間,有澳大利亞記者就“潛艇爭端”向馬克龍提問:“你是否認為莫里森撒謊了?”對此,馬克龍直截了當地回答:“我不用認為,我知道。”
莫里森則在11月1日COP26大會期間予以堅決否認,并表示澳大利亞不接受“污蔑”和“誹謗”。
事實上,澳大利亞與法國早前于2016年達成的潛艇協議,正是在特恩布爾擔任澳大利亞總理時簽訂的。特恩布爾還表示,莫里森在潛艇協議上的舉動造成了“巨大損害”,他應該為此道歉。
“我們與法國有著最深厚的信任,法國與我們分享了一些關于潛艇的最機密技術。這是兩國之間的伙伴關系,是我們‘法國-印太戰略’的基石,莫里森的做法是可恥的。”特恩布爾激烈地說道。
在特恩布爾發表言論過后,莫里森并未直接回應,而是在結束自己COP26大會的行程后飛回了澳大利亞。不過,澳國防部長達頓此時出面,替“現領導”回擊了“前領導”。
澳大利亞新聞網11月5日報道截圖
據報道,達頓11月5日在參加一檔電視節目時說:“說實話,我認為這很可悲。你在政界或是媒體圈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他們失業了,離開之后感到很痛苦、很不滿。”
“馬爾科姆(特恩布爾)有大把的錢,他已經有漂亮的孫子孫女以及美滿的家庭了,為什么不向前看呢?我認為,這比僅僅被痛苦怨恨所困擾更能追求自己的利益。”達頓表示,特恩布爾對相關話題的介入是“卑鄙和惡意的”。
其實,達頓出面回擊特恩布爾也并非沒有原因,兩人此前關系就并不好。2018年,野心勃勃的達頓曾在自由黨黨內“逼宮”前總理特恩布爾下臺,但由于被認為過于保守,他未能升任黨魁及總理。
值得注意的是,法澳兩國圍繞在“潛艇爭端”以及領導人之間的“口水戰”仍在繼續,甚至是升級。
11月1日,澳大利亞媒體泄露了馬克龍9月發給莫里森的一條短信。澳媒稱,這條短信是在美英澳三國召開發布宣布組建安全聯盟“AUKUS”、推翻法國潛艇合同前48小時發送的。馬克龍在短信中詢問莫里森:“對于我們的聯合潛艇的野心,我是應該期待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這條短信隨后被莫里森政府和澳媒視作“法國已經提前知道潛艇合同可能會被取消”的證據。澳媒還援引“了解情況的消息人士”的話稱,關于取消潛艇合同的事情,“馬克龍已經被告知得很清楚,但他只是不想聽。”
這起“短信泄露”事件顯然激怒了法國方面。法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特博11月3日在澳大利亞國家新聞俱樂部發表講話時,措辭激烈地譴責了澳大利亞政府。“無論是在這種做法本身,還是在信任與真相方面,這都前所未有地‘low出了新高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