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問題,遠比我們想象的嚴峻。
前段時間,有組數據很值得關注。
就是安徽省2017年-2021年的出生人口數據:
98.4萬、86.5萬、76.6萬、64.5萬和53萬(預測)。
這組數據的可怕之處在于,4年出生人口跌幅將近46%,安徽已經領先全球。
因為哪怕是隔壁以低生育、老齡化社會著稱的日本,完成46%的出生人口跌幅,也用了40年。
而安徽省,只用了4年,而安徽省,不是單例。
生育率就像一匹難以回頭的野馬,正在崖邊狂飆。
形勢遠比我們想象的嚴峻。
不止是安徽省。
許多省份,同樣是越生越少。
比如以愛生孩子著稱的山東,2016年至2019年,出生人口依次為205萬、150萬、123萬,3年跌幅同樣高達40%。
比如以人口多著稱的河南,2017年出生人口140萬人;2018年出生人口127萬人;2019年出生人口120萬人。
更拉垮的是東三省,死亡率已經超過出生率,人口早已進入負增長模式。2019年,4352萬人的遼寧,只有28萬左右的新生人口,算起來還不如杭州流入人口的一半。
這些城市,跟安徽省面臨的狀況大差不差。
出生率在飛速走低,活躍的孕齡女性也在減少,據研究,到2025年安徽省15-49周歲育齡婦女人數平均每年將減少20萬人左右。
也就是說,到時候不是安徽省人民想不想生的問題,是哪怕想生也沒有足夠的生育基數,來扭轉走低出生率。
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僅僅是因為安徽省作為勞動輸出大省,每年900萬的人口流失嗎?
是,但不完全是,確實,當出生率的遮羞布先從這些城市拉下來時,人口流失不能不考慮,但是背后的真相,可能更殘酷。
因為,按照這種思路,人口流入的省份,出生人口應該是增加的。但是看看浙江省,出生率并沒有變高,除了2016年二胎帶來的高峰之外,此后同樣是逐年下跌。
并且,安徽省的人口流失不是一天兩天了,2020年依舊有2成常駐人口流向了省外。但是實際上,安徽省凈流出人口僅比2010年六普數據增加了31萬,按道理是不足以拉開如此大差距的。
所以,恐怕不是流出人口地區出生率下降,而是整個社會都不太愿意生孩子了。
安徽,可能只是打響了第一槍。
評判生育意愿的關鍵性指標——總和生育率,表現得更加糟糕。
什么是總和生育率?
簡單來說,就是全國處在生育年齡的女性,平均生育子女的平均數。這個育齡給的時間很長,國際上一般認為是15歲-44歲或49歲。
而如何評判這項數據呢?有三個指標:2.1、1.5和1.3。
2.1被稱為正常完成世代更替需要保持的標準;
1.5被稱為低生育率警戒線;
1.3被稱為超低生育線。
而我國的總和生育率是多少呢?
根據7普數據來看,我國生育率僅僅為1.3,可以說是全國前列的低生育率,就在我國出現了。
此前就有人預測,7普數據我國人口很可能已經進入負增長,當然這是打臉了,但是負增長的陰影持續存在,并不是開玩笑。
走低的出生率,以及人口老齡化,死亡率還在爬升。2020年中國新出生人口為1200萬,比2019年下降了18%,比剛剛放開二胎的2016年下降了33%,出生人口在不斷降低,而我國的死亡人口大約在998萬人左右。
同樣,想不想生是一方面,能不能生是另一方方面。
全國范圍內的育齡婦女還在減少,根據任澤平的推測,未來10年我國育齡婦女將萎縮40%。
沒有足夠處在生育年齡的年輕人,要比生育率走低更加恐怖,因為前者還有回緩調整的余地,后者沒有就是真沒有了。
所以,我們常常設想的是,一線城市選人才,二線城市引人口,三四線多生娃的設想,可能并不成立。
一線城市因為住房壓力,與生活壓力,不愿意生孩子,我們聽的多。但實際上,三四線城市因為人口迅速流失,與生育觀念的改變,同樣不愿意生孩子了。
并且,生育率這個東西,是完全不可逆的。
這在國際上已經驗證過,哪怕是西方國家福利制度非常完善,但生育率一旦降下去了,就再也沒有升起來過。
所以,真相是留給中國隊的時間,真的不多了,窗口期大概就是育齡女性萎縮前的這10年。
人口問題,迫在眉睫!
并且這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緊密相關!
現在流行躺平,流行內卷,說到底還是因為人多,人口減少,聽起來不像是壞事,因此有一批人的觀點,都叫好。
但實際上,真正帶來的后果,我們這代人可能承受不起!
首先,人口老齡化伴隨著的問題,是社會經濟下行,尤其是我國。
說實話,我國目前的產業結構,尚未達到日本、韓國高度工業化的水平,許多制造業就是靠比西方更廉價的勞動成本存活。
一旦人口紅利消失,帶來不是人人有工作,相反是大批量的失業,帶來經濟萎縮,消費減少,從而導致更多各行各業受到影響。
其次,養老金會率先無力支撐。
我國養老制度屬于現收現付,簡單來說,我們現在繳納的養老金,養育的是當下社會的老人。
如果未來年輕人減少,老年人增加,就等于交錢的變少了,拿錢的人變多了,這種情況下,養老金當然是最先繃不住的。
東三省當下已經在直視這一問題。根據2017年的報道,全國城鎮職工養老撫養比是2.75:1,其中廣東最高是9:1,黑龍江最低為1.3:1。
也就是說,廣東省平均9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而黑龍江平均1.3個年輕人負擔一個老年人。
2016年,黑龍江成為全國首個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城市,總欠賬達高達232億元。
到了2020年,全國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省份已經來到了22個。
這些局部省份的問題,可以通過區域之間的轉移支付,與中央的財政撥款解決。但是未來呢?
80后人口是2.28億,90后是1.74億,00后是1.47億。90后人口總數比80后人口少23%,00后比90后人口少16%。
80后退休時,新補充的20后勞動力人數將不足一半。如果按照預測的2050年,我國來到老齡化最嚴重的時候,所有省份可能都會被人口拖累,到時候養老金能否支撐得住呢?
屆時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兩個選擇,要么是延遲退休年齡,要么是領取微薄的退休金。
最后,出生率帶來的是學區不再稀缺,養老資源反而極度緊缺。
處于生育潮時,教育是最緊張的資源,而當生育潮走低時,20年后,真正緊缺的可能是養老醫療資源。
就拿安徽省來說,2021年預測的出生人口僅有53萬,以50%的選拔率,18年后高考,安徽的高考人數大概就是26.5萬。
而大家知道今年安徽省有多少人報名高考嗎?
答案是54.3萬,幾乎等于折半。
如此大的缺口,可以說未來只有有人口流入的大城市,學區房仍有含金量,大多數的三四線城市,面臨的是學習倒閉,教師下崗的危機。
迎接我們的是老齡化社會。根據7普數據顯示,我國的老齡化程度已經達到13.5%,65歲以上人口超過14%就成為深度老齡化社會,這距離我們并不遙遠。
屆時,真正緊缺的反而是醫護人員和醫療資源,由此會產生新的社會問題。在日本已經充分展現,80歲才能退休,養老院倫理問題,低欲望社會,厭老情緒等等。
社會人口減少,老齡化問題加劇,經濟下行,社會負擔重,延遲退休,社會消費持續走低,未富先老,養老金入不敷出。
這些都算不上什么好事,并且都將對我們這一代生活,80后、90后、00后,產生巨大沖擊。
站在目前這個節點來看,生育問題解決刻不容緩,能勒住多少,都是賺。
而對于我們房產投資來說,必須緊急叫停三四線城市的房產投資。
我國尚存在2億人入城的城鎮化紅利,之后就是漫長的大城市虹吸小城市人口。
三四線以及能級更低的城市,就是最先消失的。
最后感慨一下,處在20-40歲階段的我們,遇上的又是一個更難的時代。
有條件,還是多生孩子吧!
生孩子,就已經是為國家做貢獻,大家生嗎?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大胡子說房。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