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創業原第一大股東華熙昕宇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熙昕宇”)將已質押給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辦理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延期購回,并將其持有第一創業的部分股份辦理了補充質押。
至此,華熙昕宇累計質押股數達到1.62億股,占總股本比例為3.85%,累計質押數量占持股比例的49.72%。
按照最新市值估算,質押股數最新市值約22億,按照50%質押率計算,華熙昕宇融得近11億資金。
值得關注的是,按照《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2021年修訂)》第二十五條規定,股權鎖定期滿后,證券公司股東質押所持證券公司的股權比例不得超過所持該證券公司股權比例的50%。
也就是說,華熙昕宇投資有限公司累計質押比例幾乎達到了證監會規定的上限。按照過往質押比例來看,未來華熙昕宇仍將有一定的融資需求。此次,華熙昕宇補充質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其資金緊張的狀況。
一、股權稀釋,首創集團控制權存疑
除了股東質押率逼近上限外,在第一創業前十大股東中,多個股東在過去的三年內出現了頻繁減持,股權稀釋、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創集團”)回歸第一大股東的情況。
數據顯示,前十大股東中,浙江航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累計減持約7400萬股,約占當期總股本的2.07%;能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累計減持近1.5億股,約占當期總股本的4.16%。
華熙昕宇累計減持約1.35億股,約占當期總股本的3.85%。此外,華熙昕宇還因為第一創業發行的可轉債,被動減持了7900多萬股,約占當期總股本的2.28%。
在減持過后,第一創業還進行定向增發了7億股。在此次增發中,原十大股東除了首創集團有限公司認購了7000萬股,其他股東均未認購。
此外,另外兩家國資企業——北京京國瑞國企改革發展基金、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此次增發中,合計認購了4.2億股,從而雙雙進入了第一創業十大股東名單。
多輪地減持與定向增發,第一創業再次進入國資時代,第一大股東又變成了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
根據證監會“一參一控”的相關政策規定:證券公司股東以及股東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參股證券公司的數量不超過2家,其中控制證券公司的數量不超過1家。
由于首創集團控股的首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沖刺IPO。此次首創集團“被迫”成為第一大股東,其對第一創業的控制權倍受市場關注。
從歷史上看,第一創業在上市之前曾被首創集團控股過,后因證監會的“一參一控”政策影響,第一創業的第一大股東出現了變更。
在上市前,西安保德信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華熙昕宇投資有限公司先后成為第一創業第一大股東。
如今,經過減持與增發,首創集團卻再次成為了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如此的變動,讓市場覺擔憂第一創業是否會觸及監管紅線。
為此,在今年9月30日證監會對第一創業公司變更主要股東申請股東提出反饋意見。在該份文件中明確提出第一創業董事會提名,高管推薦,以及防止首創集團變相突破證券公司“一參一控“規定的具體安排。
二、評級下調,業績不振,高管與董事長薪酬卻高企!
在控制疑云下,第一創業業績與業務的合規性也受到了波折。首先在業績上,在今年一季度與上半年期間,第一創業證券營業總收入分別為3.64億與24.17億元,同比分別為-49.28%、2.89%;營業利潤分別為-0.02億、4.61億,同比分別為-100.69%與-13.20%。
對于一季度財報失利,公司在投資者關系平臺上表示,受一季度股票及債券市場波動的影響,公司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從細分項上看,就營業收入構成來看,上半年第一創業的證券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及固收業務收入占該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4.70%、12.39%、32.63%及10.74%。
收入結構中,公司的固收與證券自營投資一直是公司業績重要的增長點。近五年以來公司的固收業務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然而今年上半年公司固收的毛利率僅為33.85%,同比下降了48.22%。
同時,證券自營投資的營收也出現了大幅下降情況,在今年上半年證券自營的收入為1.81億元,同比下降36.28%。
在合規方面,5月2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對第一創業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及付林、梁詠梅采取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的決定》。8月13日,第一創業員工郭謙,因向客戶推薦非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代銷的金融產品,被采取監管措施。
在接連的監管關注下,今年第一創業的分類評級從A級直接下調兩級至BB級,創下公司上市以來的下調幅度最多的一年。
然而,在此背景下,公司的管理者們的工資卻依然高企,董事長劉學民薪酬高達980.71萬元,位居上市券商薪資排行的第一位。
此外,在2020年第一創業的高管與董事年度薪酬總額達到了5781.62萬,占當期凈利潤的6.58%,排在全國上市券商第6位,而2020年的營業利潤僅9.97億,排在全國上市券商倒數第7位。
第一創業的營業利潤與高管的工資明顯不匹配,有用戶在投資者平臺上明確質疑公司董事會及高層管理人員薪酬設置水平的合理性。
公司對此答復到公司高管的薪酬由基本年薪和績效年薪兩部分構成,基本年薪根據《公司薪酬管理辦法》確定,績效年薪由董事會根據《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績效考核與績效獎勵管理辦法》和當年考核結果決定。
不管制度是如何規定的,在業績沒有明顯轉好情況下,第一創業的管理者們仍有著超過行業標準的薪酬待遇,這顯然是有失公平。薪酬畸高,分配不均,一方面容易損害股東利益,另一方面也會讓投資者失去對第一創業未來發展的信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