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 反壟斷執法中國模式值得期待
11月18日,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大樓,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任國家反壟斷局首任局長。自該局消息披露后,各界關注度持續升溫。國家反壟斷局的成立,一方面,執法體系升級,是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打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需要,另一方面或能在全球反壟斷實踐中分享中國經驗。
根據市場監管官網更新,甘霖分管的司局中新增競爭政策協調司、反壟斷執法一司、反壟斷執法二司等三個新司局。
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原局長吳振國任反壟斷執法一司司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綜合規劃司副司長俞路任反壟斷執法一司副司長;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原副局長周智高任競爭政策協調司副司長;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原副局長徐樂夫任反壟斷執法司二司副司長。
此次國家反壟斷局的設置被業內視為反壟斷執法體制的重要升級,執法力量將進一步強化。
回顧我國反壟斷執法實踐可見,反壟斷執法體系逐步完善,近年來得以迅速發展。2008年《反壟斷法》正式實施后的10年間,反壟斷執法由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三方共同承擔,多頭執法,協調成本較高。2018年機構改革“三合一”,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成為專門負責反壟斷執法的機構。如今國家反壟斷局的成立,意味著中國反壟斷執法體系的強化和完善,反壟斷執法資源進一步集中。人員編制接下來也將擴容,高素質、專業化的反壟斷執法隊伍正在組建。
副部級首長配置,“國家”兩字的前置,此番國家反壟斷局成立,可從國際、國內反壟斷大趨勢來究其原因。
去年開始,歐盟、美國、中國紛紛加強對平臺巨頭的管制。
歐盟,是反壟斷最前衛的“沖鋒手”。去年12月拿出的《數字市場法》和《數字服務法》草案,提出“守門人”概念,劍指蘋果、谷歌、亞馬遜、臉書等巨頭,給市場投下一記重磅炸彈。今年開始歐盟密集對蘋果、谷歌等展開調查。4月份指控蘋果應用商店規則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扭曲音樂流媒體應用分發的競爭秩序,蘋果或因此被處以其全球營收10%的罰款。6月,對谷歌開展新一輪調查,評估谷歌是否在在線廣告技術服務方面偏袒自己從而違反了反壟斷法。
美國方面,國會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于6月審議通過多項反壟斷相關法案,著力推進反壟斷改革,重塑美國科技巨頭商業規范。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Facebook(現Meta)展開多輪反壟斷訴訟;另一巨頭亞馬遜也面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總檢察長卡爾·拉辛(Karl Racine)對其發起的反壟斷訴訟……
我國自去年起便推動反壟斷法修訂,并加大平臺經濟的監管力度,阿里被罰182億、叫停虎牙斗魚合并、美團被罰34億等大要案持續引起市場震蕩。
立法前沿化、監管常態化、執法嚴厲化,已成為全球對待科技巨頭普遍態勢。
這輪反壟斷風暴中,各大司法轄區也在不斷加強自身執法力量。
美國的反壟斷監管機構為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與司法部反壟斷局。今年6月,FTC迎來史上最年輕主席,32歲的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莉娜·汗(Lina Khan)獲任。2017年在耶魯大學就讀的莉娜·汗就憑借學術論文《亞馬遜的反壟斷悖論》(Amazon‘s Antitrust Paradox)名聲大噪,她被視為“反壟斷思想新學派的領導者”。近日,被稱為“科技巨頭可行”的喬納森·坎特獲獲美國參議院確認,將執掌美國司法部反壟斷部門。
今年4月,英國政府正式宣布在競爭與市場管理局內部成立數字市場部(DMU),以防止數字科技巨頭利用其市場主導地位來扼殺競爭和創新。
其實,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構此前長期面臨執法力量不足、地位不高等問題。因此在這樣的趨勢下,急需充實反壟斷監管力量,強化反壟斷執法的技術支撐。國家反壟斷局此番正式掛牌,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機構的升級和隊伍的擴大,適應反壟斷的期待與需求。
“下一步將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繼續強化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加強重點領域競爭監管執法,持之以恒打造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國務委員王勇11月16日出席第七屆金磚國家國際競爭大會致辭時如此表示。
中國反壟斷執法接下來將如何落地,執法模式將有哪些創新,尤其是對重點領域如何提高適應能力,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值得期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