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不工作,似乎成了越來越多美國年輕人的選擇。
種種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美國年輕人不想“打工”。據美國勞工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9月,美國主動辭職的人數再度增加16.4萬人,達到創紀錄的443.4萬人,已連續第2個月刷新有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
與此同時,美國大部分企業為了招聘、留住員工絞盡腦汁,漲工資、加福利、給股權激勵……據美國最新披露的就業報告顯示,當前美國的平均勞動工資漲幅已創下20年來最高,這也是連續第2個月的漲幅超出市場預期的水平。
美國可能正在面臨工資-通脹的惡性循環:高薪酬推高企業成本,企業無奈上調消費品價格,導致生活成本上升,工人們要求更大幅度的加薪……使得通脹率繼續飆升。2021年10月,美國的通貨膨脹數據再度“爆表”,CPI同比上漲6.2%,創下1990年以來的新高。東吳證券(601555,股吧)認為,當前美國工資-通脹螺旋式上升的風險可能被低估。
在就業、通脹率的雙重壓力下,美聯儲的態度依然是市場最關心的焦點。
罕見!440萬美國人辭職
美國史上罕見的離職潮,似乎愈演愈烈。11月12日,美國勞工部發布的職位空缺及勞動力流動調查(JOLTS)顯示,2021年9月,美國主動辭職的人數再度增加16.4萬人,達到創紀錄的443.4萬人,這已經是連續第2個月飆升至歷史新高。自主離職率也從2.9%攀升至3%,創2000年以來最高。
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這一輪離職潮幾乎席卷了美國的所有行業,其中零售業、餐飲業和酒店業是重災區,這三大行業的離職率同比幾乎翻倍,而這三個行業正是受疫情沖擊的“重災區”。
辭掉工作的人數越來越多,而美國的招聘入職人數卻在減少。2021年9月,全美招聘人數相比8月再減少3.8萬至645.9萬人,而8月的數據更是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單月環比下降達26.4萬人。
辭職人數飆漲、入職人數下滑共同導致,美國全社會的職位空缺數量持續超預期,這也讓企業主非常焦慮。今年9月美國職位空缺數達到1043.8萬人,高于市場預期的1030萬人,僅略低于7月1090萬的歷史新高。今年6月至9月,JOLTS職位空缺數均突破千萬大關。
JOLTS報告顯示,美國勞動力需求在9月保持強勁,職位空缺數比失業人數多出280萬,再創新高,連續三個月站在200萬整數關口上方。仍然高企的數字意味著美國的勞動力短缺延續至秋季。
另外,超過1/4的美國人考慮在未來12到18個月內換工作或退休,這表明勞動力市場將進一步流失。
種種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美國年輕人的“打工”意愿正在降低。
瘋狂“撒錢”的后遺癥
美國年輕人的“打工”意愿下降,很可能與美國政府持續大規模撒錢存在著聯系。
美國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先后多次向美國家庭直接派發現金,部分美國人領到的疫情補助甚至超過了正常工作的收入。
盡管疫情正在逐漸過去,但美國年輕人似乎習慣了“躺平”的狀態,工作意愿降至谷底,而這背后的原因,是美國政府持續給失業人群發放高額補貼。
自2020年新冠爆發后,美國突然出現了失業潮,失業率一度高達14.7%。為了救助失業者,在現金補貼、失業保險之外,美國聯邦政府每周還會給失業者發放400美元的補助(后來降到300美元/周),再加上失業保險,失業的美國人躺在家里就有2000多美元/月(約合人民幣12000元)的收入,部分人的補助收入甚至比出去辛苦工作的收入還高。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各州發放失業金的周期一般為3-9個月不等,部分美國年輕人在失業金即將到期時,便開始找工作,被聘用后,工作一段時間,再辭職,繼續回家領取3-9個月的失業金,以此往復,便導致了美國離職潮愈演愈烈。
最終導致,全面復工的各行各業,面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尷尬局面。最極端的情況是,有的美國企業幾乎每天都在培訓新員工,即使合格后,工作一段時間,又面臨一波離職。
大量美國公司為了招聘、留住員工絞盡腦汁,漲工資、加福利、、給股權激勵……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美國工資上漲1.5%,像餐廳、酒吧和酒店員工等低收入人群的工資漲幅更是高達8.1%,工資漲幅創下20年來最高。其中,麥當勞給門店給員工平均加薪已經超過15%,沃爾瑪、星巴克、亞馬遜等也都實施了漲薪計劃,盡管如此,依舊留不住美國的年輕人,依舊招人難。
美國商會曾表示,過度慷慨的政府福利正在降低勞動者重返崗位的意愿,送錢給不工作的人“正在削弱本應更強勁的就業市場”,扼殺經濟復蘇,令美國供應鏈繼續受阻。
工資-通貨膨脹的惡性循環
就業與通脹率,一直都是影響美聯儲決策的2個最重要的指標,全美國的主動辭職人數,曾是美國財長耶倫在擔任美聯儲主席時最看重的勞動力指標之一。
當前,美國消費需求正在回升,各行各業也正全力復工復產,對人才的需求迅速復蘇,因此導致,美國勞動力市場出現了供應短缺的問題。無奈之下,大量用工企業便采取漲薪的手段,招聘人才,使得美國企業的人力成本迅速上漲,無奈之下,便對下游消費品進行漲價,從而引發美國物價進一步上漲,最終導致通脹率上升。
今年以來,麥當勞、百事、寶潔、奧利奧、高樂氏等消費品巨頭紛紛發布了漲價計劃,漲價的原因都包含了人工成本上漲的因素,這也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通脹壓力。
美國曾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過一輪工資-通脹螺旋式上升的惡性循環,東吳證券認為,通脹水平可能高于美聯儲預計的水平,而在通脹主要推手之一的薪資方面,當前勞動力供給緊缺導致美國企業不斷漲薪,目前工資-通脹螺旋式上升的三個條件已滿足兩個,薪資增速向通脹的傳導可能更強,當前美國工資-通脹螺旋式上升的風險可能被低估。
因此,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一直強調,美國就業市場的問題比通脹的問題更加重要,通脹只是暫時的。美聯儲官員表示,刺激政策和提高失業福利等措施,可能會推高美國全社會的工資水平。
在美國政府的巨額補貼和工資上漲的推動下,美國年輕人手中的現金越來越充裕,進一步激發了消費欲望。據美國運通公司CEO透露,美國Z世代、千禧一代的消費開支較2019年增加了125%,他們對旅行和消費的需求在被壓抑后正處于井噴狀態。
一系列因素的推動下,美國通脹率仍在迅速飆升。2021年10月,美國的通貨膨脹數據再度“爆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2%,超過5.8%的預期,創下1990年以來的新高。美國總統拜登緊急表態稱,通貨膨脹損害了美國人的錢包,扭轉這一趨勢是當務之急。
美國企業的人力成本超預期上漲,大概率將繼續向終端銷售傳導,或將進一步加劇美國通脹率的上升。在通脹的壓力之下,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在11月初意外崩塌,初值為66.8,為2011年以來最低,人們對美國未來一年通脹的預期創2008年以來新高。
橋水基金達利歐警告投資者,持有現金的人最受傷害,因為他們忽視了自己的購買力正在被(通脹)所侵蝕。
美聯儲何時加息?
在就業、通脹率的雙重壓力下,美聯儲的態度依然是市場最關心的焦點。在最近一次的表態中,鮑威爾依然堅定的表示,通脹仍然是“暫時的”,因為目前的通脹高企,主要還是體現為一些暫時性的因素。
但美國財長耶倫卻給出了更悲觀的觀點,當地時間11月14日,耶倫表示,控制疫情是抑制通貨膨脹的關鍵,在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之前,美國的通脹水平將持續保持高位。
11月15日開始,美聯儲將正式啟動 Taper(縮減QE),將每月購買債券金額從800億美元減至700億美元。
接下來,美聯儲何時加息顯得最為關鍵。近日,高盛在2022年全球經濟展望中,將美聯儲加息的預測提前一年至2022年7月,預計當縮減結束時,核心PCE 通脹率將保持在3%以上,核心CPI通脹率將保持在4%以上,將促使政策從“縮減”無縫過度到“加息”。然后在2022年11月進行第二次加息,此后每年兩次加息。
高盛更擔憂的是,通脹上行可能導致全球央行執行更加激進的縮減政策,尤其是美聯儲。
無獨有偶,另一家華爾街巨頭——摩根士丹利在2022年度投資展望中表示,投資者明年要遠離美國(USA)股票和債券,貨幣政策的支持減弱和高估值將在2022年阻礙美國資產的進一步上漲。
但,摩根士丹利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更謹慎一下,預計,美聯儲(Fed)將在2022年年中結束縮減資產購買(QE),預計將在2023年加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