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讓世界頭痛的東南亞供應鏈問題,目前正在恢復。
自10月初以來,越南大幅放寬了防疫限制措施,推動工廠逐步恢復運營。而馬來西亞同樣因為防疫新政,現在大多數工廠已經重新開工,特別在疫苗接種率高的工廠,已基本正常運行。
隨著新冠疫苗接種率的提升,以及防疫政策的調整,很多東南亞工廠,在停滯幾個月之后,開始加速復工,努力恢復破碎的供應鏈。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士新表示,當前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疫情在好轉之中,民眾對于疫情的接受度和信心也在提升,這些都有利于東南亞供應鏈的恢復,不過對于前景,他還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他進一步解釋道,樂觀是因為近期東南亞疫情的確有改善,而謹慎的原因在于,無論從地區國家新加坡,還是區外的歐洲國家來看,在執行與新冠共存的政策后,疫情難免會再有起伏,屆時供應鏈恐將遇到新的考驗。
加快復工
大多數在越南設廠或有合作關系的企業表示,到11月末就可實現滿負荷生產,恢復到此輪疫情前的水平不是難事。
越南政府在11月初表示,越南各地約有200家耐克的代工廠已恢復生產。7月中旬,在越南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下,該國近80%的耐克鞋類代工廠被迫停產,而耐克有將近一半的鞋是在越南制造的。英特爾和三星都表示計劃在11月底前,全面恢復設在越南胡志明市工廠的生產。
根據越南計劃投資部的報告,隨著與疫情共存政策的實施,10月份越南企業經營情況逐步恢復,當月企業復工復產數環比增長29.8%,超過75%的職工返崗,緩解了企業勞工短缺的壓力。
同時,越南10月份出口額比上月增長6.4%。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歷了數月的貿易逆差之后,在當月越南最終恢復了貿易順差。
在越南生產汽車配件的工廠也在恢復產能,這讓急切等待零件到貨的全球制造商送了一口氣。
在越南生產汽車線束的日本古河電氣表示,很快就能恢復100%的產能,該企業僅在胡志明市的工廠就雇傭了大約8000名員工。
對于汽車產業的供應鏈來說,單單越南的恢復還不夠,因為汽車芯片的重鎮在馬來西亞,好在馬來西亞也在恢復供應的路上。
馬來西亞第二大半導體封裝測試公司友尼森(Unisem)董事長謝圣德(John Chia)表示,“位于怡保的主力工廠已基本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但由于人手短缺,開工率僅為80%”。
受疫情影響,馬來西亞從6月起開始全國封城,友尼森在怡保的工廠在9月按政府指令關閉了13天。友尼森和其他馬來西亞車用半導體企業的停工,造成國際市場汽車芯片短缺,不少大型車企因此被迫減產。
根據研究機構IHS Markit最新調查顯示,馬來西亞10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達到52.2%,高于9月的48.1%,并達到今年4月以來最高點,主要原因就是政府解封后工廠陸續復工。
恢復前景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表示,盡管東南亞的疫情影響了蘋果最近一個季度的供應,但這一情況從10月開始就得到了改善。
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目前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大幅降低。受此推動,區域內的商旅也在恢復,進一步推動供應鏈的復蘇。
新加坡航空公司服務中心前排起了長隊。許多人涌入新航網站查看航班和機票價格。亞航表示,自馬來西亞政府解除跨州旅行禁令后,其移動應用端的使用量增加了140%以上。
不過東南亞各國在疫苗接種率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疫情發展也可能產生分化,如越南、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疫苗接種率僅為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而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柬埔寨等國的比例則超過 70%。
同時,勞動力短缺和工人返崗難題依然困擾著不少企業。歐亞集團(600697,股吧)(Eurasia Group)東南亞和南亞業務主管芒福德(Peter Mumford)表示,勞動力短缺可能導致經濟全面復蘇推遲數月。不少區域內的企業表示,盡管不缺乏訂單,但還是不敢簽太多合同,主要還是擔心勞動力缺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