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產業正面臨一場供應鏈大考。如何保證供應鏈運轉的穩定性和韌性?如何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以保證鏈路效率最優?已成為所有大型企業供應鏈建設的時代之問。
停工、減產,突圍之路在何處?
蘋果四季度iPhone12系列比預期減產了1000萬部,庫克在財報電話會上稱,公司因供應鏈問題損失的收入超過60億美元;惠普因為供應鏈問題,在疫后PC需求爆發的節點,出貨量同比暴跌近6%;汽車行業各大主機廠遭受重創,大眾、福特、奔馳、PSA、FCA等,因為缺少汽車芯片,開始停產和減產……
在這場席卷全球的供應鏈困局中,ICT企業該如何破局?在一眾行業巨頭吃癟的時候,早早布局可持續供應鏈的聯想交出了不同的答卷。
今年二季度,聯想PC出貨量同比增長了14.9%,而同期,惠普增長率僅為2.8%,在EMEA地區,聯想增速是5.5%,惠普則為-11.2%;在今年第三季度,聯想繼續蟬聯全球PC銷冠,PC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0%。
楊元慶表示,外包+自制的混合制造模式、全球資源+本地交付模式、戰略性預先采購,是聯想能夠突圍此次供應鏈風險的主要原因。
而這背后,是聯想以“新智造戰略”構建起的穩固的供應鏈體系。
所謂的新智造戰略,即基于業務和技術的雙輪驅動,將技術融合于業務,循環迭代并不斷提升,進而打造韌性、敏捷、協同的新生態,并以此為聯想帶來競爭力和端到端價值的持續提升,驅動聯想的可持續發展與智能化成長。
在新智造下,聯想發力智能制造、智聯質量、智慧物流、可持續發展等領域,使得聯想供應鏈從生產、質檢、物流、生態建設等幾乎所有環節得到了全面優化,這奠定了聯想供應鏈可持續循環的根基。
新智造下的聯想供應鏈,持續作戰能力不俗
在智能制造領域,聯想將大數據、AR/VR、邊緣計算、5G、人工智能等技術與生產制造有機結合,以自動化、智能化,提升供應鏈前端生產能力。
如在聯想最大的PC研發和制造基地合肥聯寶,聯想搭建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水星線”,包含61套自動化設備、23臺機器人,可每天24小時不間斷生產,年產量超過3000萬臺。
近日聯想“水星線”2.0版本正式發布,自動化率高達50%,同時以5G技術加持,訂單換線時間從幾小時縮短至幾分鐘,設備操作系統下載速度提升70%。并且,生產數據實現了實時采集,使得生產各環節實現了更高水平的可視化。整套系統的生產效率再次得到提升。
這只是聯想智能制造“鐵三角”之一,再加上聯想在深圳、武漢的智能制造基地,以及最新投產的聯想天津產業園,產能全開,可保證聯想智能設備的全球無壓力供應。
在智聯質量領域,聯想以運營物聯網、機器視覺、大數據分析、云平臺等智能技術,協同與深度融合企業內部質量、供應鏈質量、產業質量和社會質量四個層級,打造了端對端閉環智能質量生態系統,實現了和330多家供應商協同,最大程度的保證聯想產品的出廠質量。
在智慧物流領域,聯想通過一體化設計、智能硬件、數據算法等一系列技術,打造倉-包-配-網-智端到端智慧物流解決方案,不僅實現了訂單和管理的隨時、隨地、隨需的全程可視,同時極大提升了物流效率,月準時交付率達99%以上,物流年平均交付周期不到3天。
作為國內最早投身ESG實踐的企業,聯想在保證供應鏈穩定運行的同時,也在積極踐行低碳轉型,打造了涵蓋“綠色生產+供應商管理+綠色物流+綠色回收+綠色包裝”五個維度和一個“綠色信息披露平臺”的國家級綠色供應鏈,建成了4個國家級綠色工廠、百余款綠色產品。除實現自身減排外,聯想還帶動了供應鏈上下游進行科學減排。在MSCI ESG評級中,聯想獲批全球同行業最高的AA級別。
聯想的供應鏈探索遠未停止,目前正在著手打造新生態,以技術賦能的方式,力圖打造企業生態圈、供應鏈合作伙伴生態圈、產業生態圈、社會責任生態圈四位一體融合的圈層,以實現整個產業、社會更高層面的共同繁榮。
獨行快,眾行遠,也正是在這種開放包容的心態下,聯想供應鏈在全球開花:業務拓展至全球180余市場,擁有36處散落全球各地的制造基地、擁有超過2000家合作伙伴……全球供應鏈困局還要持續多久尚未可知,但在這場全球供應鏈大考中,聯想絕對是優等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