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降級的嚴重程度僅次于斷交。
全文3595字,閱讀約需7分鐘
新京報記者 朱月紅 編輯 張磊
立陶宛還在狡辯。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2日報道,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曼塔斯·阿多梅納斯11月21日在接受采訪時宣稱,臺灣在維爾紐斯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不具有“外交地位”。
對此,11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立方狡辯,所謂“代表處”不具外交地位,純屬欲蓋彌彰。立方應立即糾正錯誤,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
▲11月22日,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圖/人民日報客戶端
在此前的11月18日,立陶宛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和反復交涉,允許臺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對此,中國外交部在11月21日的聲明中表示,此舉公然在國際上制造“一中一臺”,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政治承諾,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嚴正抗議,決定將中立兩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立陶宛外交部隨后對此表示“遺憾”。
▲11月21日的“外交部聲明”截圖
專家表示,無論立陶宛怎么狡辯,都改變不了其挑釁的性質。
━━━━━
解讀1:
外交關系降級意味著什么?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介紹,在兩國外交交往中,如果外交關系出現問題,最嚴重的就是斷交,其次是外交關系降級和互相驅逐大使。
外交部官網顯示,外交代表,又稱外交使節,是一個國家派往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的代表,分為大使、公使、代辦三級。其中,大使為最高級別,代辦為最低級別。
特命全權大使,簡稱大使,是最高一級的外交代表,系一國元首向另一國元首派遣的代表。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權和豁免權,并享有比其他兩個等級的外交代表更高的禮遇。在現代外交實踐中,互派大使級外交代表是各國通行做法。
特命全權公使,也是一國元首向另一國元首派遣的外交代表,只是其所受禮遇次于大使,所享有的外交特權和豁免權與大使相同。
代辦,是由一國外交部長向另一國外交部長派遣的,它是最低一級的外交代表。代辦所受禮遇低于大使、公使,但所享有的外交特權和豁免權與大使、公使相同。
上次中國與他國關系降為代辦級別還是在1981年,同樣因為臺灣問題。
外交部網站顯示,中荷于1954年11月建立代辦級外交關系,1972年5月升格為大使級。此后雙方關系起伏發展。1981年5月,因荷蘭政府批準該國公司售臺潛艇,兩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1984年2月1日,中荷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所副所長田德文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后,意味著兩國政治往來全面停擺,經貿合作肯定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外交部網站指出,目前,世界上凡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均遵照國際法和一個中國的原則,與中國政府就臺灣問題達成正式協議或諒解,承諾不與臺灣建立任何官方性質的關系。按照國際法,一個主權國家只能有一個中央政府代表這個國家。臺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它在國際上無權代表中國,不能與外國建立外交關系和發展具有官方性質的關系。
━━━━━
解讀2:
如何看待立陶宛的表態?
據法新社報道,對于中國的決定,立陶宛外交部表示“遺憾”。立陶宛稱,立方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同時也有權擴大與臺灣的合作,包括建立‘非外交使團’”。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2日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說,立陶宛稱對中方將兩國外交關系降級表示遺憾,該國總理稱,臺灣代表處不具外交地位,不應該讓中方感到意外。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表示,立陶宛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和反復交涉,允許臺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是在國際上公然制造“一中一臺”,開創了惡劣先例。立方公然違背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的政治承諾,是背信棄義的錯誤行徑。鑒于中立賴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政治基礎遭到立方破壞,中國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的主權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不得不將中立兩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立陶宛政府必須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后果。立方狡辯,所謂代表處“不具外交地位”純屬欲蓋彌彰。臺灣當局妄稱在立陶宛設立臺灣代表處“是臺灣重要外交突破”,是一項所謂“重要外交成果”。這分明就是臺灣當局和“臺獨”分裂勢力不打自招,是他們搞臺獨分裂行徑的有力罪證。
田德文表示,立陶宛明白允許臺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可能會招致外交降級的結果,卻不斷創造條件挑釁中國,中方的決定出來后立陶宛又表示遺憾,這是立陶宛采取“以守為攻”策略的結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2日報道稱,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曼塔斯?阿多梅納斯表示:“立陶宛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承認北京。我們最初十分明確地表示,不打算建立或者開設外交代表處。希望當這個代表處開始運行時,所有人就會明白其性質,對華關系就會正;。”
對此,田德文認為,立陶宛這番表態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重申立陶宛沒有違反“一個中國”原則,這可以視為一種狡辯。其次是立陶宛在歐盟內部也存在一定的壓力,F在維護中歐關系還是歐盟成員國的一個共識,作為歐盟成員國,立陶宛批準臺灣當局在本國設立“臺灣代表處”影響中歐關系,其實是在給歐盟找麻煩。立陶宛這番表態,對歐盟方面而言也是一種緩和。第三是“以守為攻”的陰謀論。立陶宛澄清自己沒有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卻被外交降級,以此拷問中國此番反制措施是否過頭。
“但無論立陶宛怎么狡辯,都改變不了其挑釁的性質!碧锏挛恼f。
━━━━━
解讀3:
立陶宛為何在臺灣問題上“冒尖”?
據外交部官網介紹,立陶宛是歐洲的一個小國,也是波羅的海國家之一。面積為6.53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0萬。1944年蘇聯軍隊進入立陶宛,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并加入蘇聯。1990年,立陶宛通過恢復獨立宣言,宣布脫離蘇聯獨立。
▲資料圖:立陶宛維爾紐斯全景。圖/IC photo
今年8月7日,駐立陶宛大使申知非在立媒體發表署名文章《臺灣屬于中國是國際共識》。文章指出,自1991年建交以來,中國和立陶宛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雙邊關系與合作。但令人遺憾的是,近段時間以來,立陶宛政府屢次在臺灣問題上公然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國際關系準則,通過互設“代表機構”給予“臺獨”勢力實質性支持,嚴重侵犯了中國主權,干擾了中國統一進程。
田德文表示,立陶宛在臺灣問題上“冒尖”,是國內外因素綜合的結果。在立陶宛與中國的外交風波中,背后既有美國的支持,也有立陶宛現任政府“博出位”的因素。立陶宛是歐盟成員國當中較為親美的國家,與俄羅斯之間存在“安全關系緊張”,希望依靠美國來保證其安全。另一方面,這些年歐盟有些國家將挑釁中國當作一種政治資源,立陶宛現任政府也想從中獲得一些好處。
崔洪建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立陶宛作為北約成員國,對美國有較強的“安全依賴”。2014年烏克蘭危機之后,立陶宛認為同俄羅斯之間“安全關系緊張”。美國則對此加以利用,和北約成員國在波羅的海開展了多次軍事演習,這表面上是想給波羅的海國家提供安全感,但實際上進一步強化了波羅的海國家與俄羅斯的對立情緒。
▲資料圖:中國駐立陶宛大使館。圖/IC photo
在此前的8月10日,中國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趙立堅在今日外交部記者會上表示,立方應立即糾正錯誤,他們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我們也正告臺灣方面,無論“臺獨”勢力如何歪曲事實、顛倒黑白,都改變不了大陸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企圖挾洋自重,搞政治操弄,最終必將是死路一條。
“最后我要強調的是,立陶宛走到今天這一步,明顯是被某些大國所策動,但犧牲的是立陶宛的利益。我們呼吁世界上其他國家從自身根本利益出發,從國際公理和正義出發,不要被某些大國所裹挾,不要卷入無謂的對抗!壁w立堅表示。
━━━━━
解讀4:
中方是否會同立陶宛斷交?
崔洪建表示,整體來說,此次事件不具有示范效應,如果少數國家跟著立陶宛一樣把跟中國關系搞壞,利益在何處?對他們來說答案不言自明。另一方面,中歐之間應進一步合作,包括在涉臺問題上更多地溝通,從而把立陶宛此次事件對中歐關系的影響降到最低。
崔洪建認為,此次兩國外交關系降級能讓其他國家意識到中國的態度和立場,可以打消一部分政客打擦邊球的僥幸心理。簡而言之,回到真正理性的角度,這些國家的政黨、政客如果真像他們所說為其國家利益負責的話,就應及時收手,并引以為戒。
田德文說,未來中立兩國關系的走向取決于立陶宛,如果立陶宛在“一個中國”原則問題上做得更過分、走得更遠的話,兩國斷交也不是不可能。
今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中方是否有同立陶宛斷交的打算?
趙立堅表示,根據《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外交關系分為大使級、公使級、代辦級,中方的有關決定已經充分體現了中方的嚴正立場,我們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自身核心利益。接下來大家最應該關心的是立陶宛究竟是要一條道走到黑,還是糾正錯誤,亡羊補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