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隨著中國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產業數字化進程不斷加速,大數據在產業決策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天眼查數據研究院特此推出“天眼新知”專欄,以天眼查大數據為依托,梳理產業格局及發展脈絡,解讀產業領域最新動態和投融資風向,為各方決策提供參考。
本文為天眼新知·產業分析系列,第六篇。
引言:2021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快車道的關鍵之年,促進數字化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已成為各方共識,數字技術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面對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正在積極構建數字化轉型藍圖,加速實現業務轉型升級。
一、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涵
企業數字化轉型作為新興的理念,各大企業,機構都有著不同的理解與定義。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傳統行業與新興技術的一次深度融合,是推動企業轉型,提高企業效益的新模式。除此以外,阿里、京東、美團等也都是基于數字技術在企業業務、產品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價值,來定義企業數字化轉型。
綜合各平臺研究成果,天眼查數據研究院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以數據為基礎生產要素,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以及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算法,賦能企業生產經營全流程,加強業務與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數字化運營效率,優化資源、資產配置,實現企業管理與商業模式再升級,從而達到轉型升級、降本增效的目的,不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面對數字化轉型的熱潮,企業可樹立長遠的轉型目標、明確轉型目的,并將戰略與數字化轉型方式精確匹配,做出有效的頂層設計,為后續技術方案的選擇和實施打下基礎。
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的
(一)把握數字經濟發展動力
ABCD(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的出現為企業勾畫了未來發展的廣闊藍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同比增長9.7%,數字經濟對經濟的貢獻度在持續上升。2020年,數字經濟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8.6%,已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利用數字技術完成轉型升級,以便提高效率、增強能力和獲取利潤,這不僅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為企業彎道超車提供了無限機遇。
(二)利用數據輔助重要決策
通過“數據+算法”的賦能,“數據決策”正逐步代替傳統的“經驗決策”,“數據決策”即運用大數據分析手段,對數據資源進行挖掘和分析,從而形成決策建議與實施方案,為探索未知、求解問題提供新的思維方法。
與傳統“拍腦門”決策相比,企業可憑借“數據決策”更全面地掌握信息、更明晰企業的發展定位;進而找到最佳信息平臺,詳細獲得所有經營數據、用戶行為數據等關鍵信息;從而能夠更有效地調整生產、開拓市場,決策效果要遠勝于傳統的基于少量樣本而進行的經驗決策。
(三)實現企業業務流程化再造
企業流程化再造的目的在于圍繞業務數字化發展,對企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實現數字化轉型企業上下游產業聯動、數字協同與價值創造,建立全新的數字產業鏈,加速管理升級,提升運營水平,推動企業流程化再造。
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義
(一)積極轉變企業經營思維模式
企業夯實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是構建數字化思維模式。通過數字化的思維來擴展企業的組織、流程以及IT等的邊界范圍,以數字化發展理念為依托,拓展企業生產經營的深度和廣度,推進組織的扁平化建設,完善經營流程,實現數字化技術同經營管理的有效結合,從而讓企業的經營模式更加科學、高效。
技術創新驅動的企業數字化發展到現在,正在被重新定義。它從過去所關注的企業內部流程數字化改造來實現提高企業內部效率和降低企業運作成本,演變至今,已經發展成為基于用戶思維為中心,以技術創新連接和打通企業內部,聚合裂變出源源不斷的數字化價值。企業數字化并非傳統的技術改造或現場改善,而是涵蓋企業戰略、管理、組織、運營等各個方面的全方位轉型升級。從產品思維、技術思維向用戶思維轉變是構建企業數字化的關鍵舉措。
(二)構建業務到數據的理解閉環
“數據為王,業務是核心”,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與其說是培養理解數據的能力,不如說是理解業務的能力。只有將數據置于業務場景中,數據才能變得有意義。企業數據化轉型過程中,要求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人員懂業務,理解數據的對業務價值;要求業務人員要懂數據、會使用數據。
對于業務人員,要懂數據,會使用數據指導業務開展。數據源于業務,并服務于業務。作為業務人員,首先要知道數據對業務的重要性,清楚數據的標準,按標準規范輸入數據,并確保數據結果的正確輸出。其次,要能夠識別業務數據的真偽,判斷數據質量的優劣,并能夠為數據質量的改善提供必要的改進建議。最后,還需要加強對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工具的掌握。利用數據管理工具將數據合理、正確、規范的管理起來,利用數據分析工具自助進行分析建模、場景設計、數據探索、價值挖掘。
對于數據管理或數據分析人員,要能夠“看得懂”數據并理解數據背后的業務含義。作為數據管理或數據分析人員,首先需要明確企業的核心業務價值鏈,甚至企業多個行業及相關產業鏈業務開展的情況;其次,需要逐步了解企業均有涉及的業務領域,每個業務領域中包含的業務流程,每個業務流程之間的銜接關系,以及每個業務的輸入輸出等內容。最后,在理清楚業務域以及業務流程的輸入輸出后,需要對詳細列出每個業務的績效考核指標(KPI),再通過對每個指標進行更細致的拆分,最終落地的內容數據數據分析所需的報表、指標、維度、明細等。
(三)提升技術理解與使用能力
大部分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首先感受到的是技術帶來的焦慮,希望從技術層面去賦能,打造數字化的能力。這個能力更多是指企業運營的能力,聚焦企業運營的效率。在數字技術的浪潮中,眾多數字工業時代的技術被快速、廣泛地應用到了制造業,給相關企業運營帶來了顛覆性改變。大多數工業企業認為技術在引領變革,需要建立數字化的技術能力。毫無疑問,在數字工業時代,企業必須把握將主流技術轉化為數字化應用的能力,打通技術、價值鏈之間的壁壘,進而形成數字化運營體系。在全面實現數字化之后,企業數據將轉化為數據資產,進而轉化為數字化的產品、技術、服務和商業模式,最終幫助企業實現客戶價值。
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抓住各類數字技術迭代發展,并持續將其轉化為運營能力,進而從成本和效率方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可以說,任何數字技術的運用都必須思考技術為誰服務,技術必須能夠與戰略和商業模式形成聯動的關系。如果企業的客戶價值沒有數字化支撐,最終可能會被時代所拋棄,因為數字經濟時代已來。
四、數字化轉型已在多領域開花
(一)制造業:從自動化、信息化,到數字化,制造業實現轉型“三級跳”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它融合了勞動密集、知識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等點于一身,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領域。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一直在持續進行,從最開始的“電子化、自動化”到后來的“流程化、信息化”,再到當下的“智能化、數字化”,每個階段賦予了廣大制造業企業不同的能力,促使企業的自我提升,也在潛移默化中促進著整個行業的發展。依托數字化技術與理念,制造業企業不斷創造新的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以提升企業管理創新能力、支撐能力為抓手,奠定企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基礎。
天眼查數據顯示,數字化相關企業在制造業行業擁有5,200余家企業,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近3000家;從投融資數據來看,以企業數字化轉型核心“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的融資情況來看,自有2000年以來,合計發生融資事件456起,融資金額938.1億元,而自2016年以來融資事件合計發生370起,融資金額達到817.8億元,行業自2016年以來進入高速發展期。截止到2021年11月,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在2021年度合計發生融資事件69起,融資金額超200億元。
從融資事件的地區分布來看,北京一枝獨秀,位居第一;廣東、江蘇位居二、三位。從整體趨勢來看,東部地區是工業互聯網融資的重點領域。從投資機構分布來看,達晨創投、經緯中國、深創投等是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的主要投資機構。
美的集團積極擁抱數字化,經過多年的戰略調整和布局,已成為今天中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樣本。其數字化轉型都是圍繞運營數字化進行的。從2012年底開始的"632工程",重塑了美的運營系統、管理系統、用戶界面集成以及數據集成,以流程去優化整個企業的管理思想和思路。最近美的開啟的工業互聯網和數字化燈塔工廠建設,促進了運營體系的全面數字化,而背后驅動力是美的的組織扁平化,產銷模式變化(美的叫"T+3")等一系列運營變革。美的也從這輪數字化轉型里取得了顯著效益。
除美的之外,諸如,海爾集團、三一重工(600031,股吧)等制造業企業也在各自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走出了自身的特色,都是國內企業可學習借鑒的對象。
(二)零售業:從交易到生產,數字化重構傳統零售鏈路
從商業環節的數字化、在線化進程來看,消費端已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數字化和在線化,并開始倒逼和拉動設計、研發、采購等供給端各個環節的在線化、數字化。互聯網技術體系正在從價值傳遞的交易環節滲透到價值創造的生產環節。數智化商業是在“數據+算力+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流動的自動化,優化商業決策的不確定性,支撐新形態。
天眼查數據顯示,數字化相關企業在零售業行業擁有2.7萬余家企業,超6成企業的成立時間在5年之內;從投融資數據來看,以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核心“零售信息化”相關企業的融資情況來看,自2006年以來,融資事件469起,融資金額近700億元,其中2017年融資事件共計發生92起,為歷年最高。截止到2021年11月,2021年度,零售信息化相關企業合計發生融資事件38起,融資金額超200億元。
從融資事件地區分布來看,地區經濟發達省份的融資事件數較多,以北、上、廣為典型代表;從輪次 分布來看,以早期投資為主,A輪及天使輪是輪次的主要方向。
華潤萬家作為中國超市的龍頭企業,面對數字化的浪潮,加速線上線下一體化,探索全場景數字營銷,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優勢的零售業數字化轉型之路。華潤萬家通過一塊塊可實時變更,可與顧客深度交互的數字商顯屏幕進行全場景數字營銷探索實踐。該方案結合電子價簽、電子營銷屏、智能傳感器和AI攝像頭等多項技術和應用,打造了全場景營銷平臺系統,進而通過全場景多觸點終端,形成一個收集積累數據—分析數據—應用數據—收集積累數據的營銷閉環系統,幫助華潤萬家完成數據資產沉淀及應用管理,賦能賣場以精細化、個性化的精準營銷能力。
從沃爾瑪,家樂福,到永輝超市(601933,股吧),大潤發,各類型零售商超企業都在像華潤萬家一樣,在積極尋求數字化轉型之道,擴展自己的業務邊界。
天眼查數據研究院認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并不僅僅是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自身生產經營技術的革新,更是經營理念的革新和管理機制的創新和優化。也正因為如此,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形成完善的數字化認知理念,從經營管理和生產研發等多方面提升數字化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企業真正實現數字化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