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訊,近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預計高通脹將持續到明年年中,是時候放棄“暫時性”通脹的說法了,美聯儲將在控制通脹方面保持警惕,可考慮提前幾個月結束縮減購債計劃,將在未來的會議上討論加快縮減購債速度。
市場人士指出,11月美聯儲議息會議以來,美國通脹飆升的勢頭不減,10月核心PCE創30年來新高,11月會議紀要已經顯示出諸多美聯儲官員對于通脹風險平衡的轉變,近來甚至部分偏鴿派的官員也展示出對通脹擔憂的態度。
他們并表示,美聯儲對通脹的關注已經明顯增強,不過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omicron)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目前尚難預測,因此美聯儲縮表的步伐仍有一定不確定性,預計美聯儲最早將在12月15日議息會議宣布加快縮減購債。
美聯儲大概率加快Taper步伐,但仍需關注omicron
嘉盛集團全球研究主管MATT WELLER指出,從字里行間看,鮑威爾對通脹持續風險的關注已明顯增強,希望將美聯儲的資產購買計劃以早于最初計劃的日期前結束。
東吳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陶川對財聯社表示,目前美聯儲面對的通脹壓力較大,除非未來兩周omicron被認為是有破壞性傳染力的毒株,否則大概率美聯儲會加快Taper的步伐。
陶川并稱,后續在12月議息會議上,美聯儲的政策可能面臨轉向,明年美國有望加速退出寬松的貨幣政策,釋放出提前加息的信號,疊加omicron造成疫情發生變數,短期可能對金融市場的風險偏好有較大壓制。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財聯社表示,最新的9月利率預測點陣圖顯示,2022年美聯儲會加息1次。明年美國經濟會有較高增速,意味著就業會好轉,高通脹持續時間可能比預期要長,會引發更多關注。
另外明年會有4名偏鷹派官員加入票委。因此2022年加息步伐加快是有可能的,最早可能在本月議息會議后公布的點陣圖中得到證實。不過未來疫情多變,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進程也會隨之調整。
全球通脹明年仍將持續,但對中國影響有限
上述市場人士指出,明年全球通脹仍將持續,復蘇動能有所衰減。但國內外通脹略有不同,國外通脹更多是需求和供給端端共振導致,而國內通脹更多是供給端引起的,因此全球通脹對國內的影響或有限,明年國內通脹形勢整體溫和。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認為,全球通脹拐點,可能需要到2022年全球生產瓶頸和供應鏈壓力緩和后才會出現。而這又高度取決于新冠肺炎疫情變異與疫苗接種提速之間的“賽跑”。
對于供給端造成的國內通脹壓力,市場人士認為,2022年針對豬肉和個別涉及新能源的工業原材料價格可能出現的異動,國內相關部門會通過支持供給、釋放儲備及平穩推進"雙碳”目標等方式應對,因此供求關系決定明年國內通脹態勢會比較溫和。
國泰君安宏觀首席分析師董琦認為,在2021年演繹到極致的物價明年將出現反轉。2022年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全年溫和上行,大宗商品價格將有一定回落,高基數下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將較快下行。
王青指出,除了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會向國內PPI傳導外,全球通脹對國內影響比較小,這種態勢在明年也不會有太大變化。受價格走勢和基數效應影響,2022年國內PPI同比會大幅下行,年末可能出現負增長;明年CPI同比中樞會小幅升至2.0%左右,通脹形勢整體溫和。
美聯儲加速Taper將壓制國內貨幣政策寬松空間
市場人士判斷,明年國內經濟仍存一定下行壓力,但海外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和全球通脹水平仍將延續,將對明年國內貨幣政策的寬松空間形成一定掣肘。
陶川表示,美聯儲加速Taper當前對于國內貨幣政策的影響可能較為有限,美聯儲加息對于國內貨幣政策的影響可能更大,隨著明年年中美聯儲Taper接近尾聲、加息臨近,央行的寬松空間將受到較大限制。
鐘正生也指出,對國內貨幣政策總量寬松不宜抱有過多期待。貨幣政策更有可能配合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等,保持貨幣流動性合理充裕。相關部門對重點領域,如小微企業、制造業和碳減排等的定向支持仍將繼續或擴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