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由中國新聞社指導,中國新聞周刊主辦,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中新凱悅傳媒集團承辦的2021年度活力城市大會在廣州成功舉辦。本屆大會以“尋找城市活力之源”為主題,邀請專家學者、城市和企業等各界嘉賓,共同講述中國城市的活力故事。
大會現場
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廣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新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肖金成,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吳林波,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主辦方代表中國新聞周刊社長呂振亞,中國新聞周刊總編輯王晨波;承辦方代表廣州市荔灣區委書記劉晨輝、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區長譚明鶴;以及多個城市代表、企業代表現場參與活動。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通過視頻方式,與現場嘉賓共話城市活力之源。
“我們舉辦活力城市大會以‘尋找城市活力之源’為主題,即意在尋找城市活力的內在邏輯,總結城市發展經驗,為城市高質量發展賦能。”陳陸軍在主辦方致辭中表示,城市的活力蘊藏在人口、文化、產業、生態、治理等方方面面,只要不斷發掘、培育、釋放活力,城市就一定能不斷提升產業優勢、生態環境和民生福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城市宜居宜業的新期待。
尋找城市活力之源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
“未來城市要重點打造可以互聯互通的城市功能模塊,實現‘積木式’發展。每座城市都要站在人與自然在城市中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黃奇帆從城市功能模塊規劃布局、能源結構、公共交通、產業結構等方面,通過視頻分享了他對“雙碳目標”約束下未來城市綠色低碳化發展的思考。
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
何鏡堂解讀了廣州老城區、珠江沿岸和城市中軸線的活力來源。他認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一個城市歷史沉淀過程中形成的個性特征,表現出城市的氣質和性格,體現了城市的文化素養,是城市外界形象與內在精神的有機統一。何鏡堂指出,廣東省“三館合一”項目(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是體現“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作品,它像一條正在啟航的文化之舟,成為城市公共活動的重要場所。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
“城市與區域的聯動是打造活力城市的一個重要途徑。這種聯動既是城市對區域發揮引擎作用的過程,又是促進城市增進活力、進一步做實做強的過程。”范恒山通過視頻分享了如何增強活力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引擎作用。他概括了四個關鍵環節,即夯實基礎、優化分工、搭建平臺、強化幫扶,為城市管理者提供思想借鑒和智力支撐。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
王凱根據人口流動的規律分享了對活力城市的觀察與思考。那些人口增長較快的城市都是充滿活力的城市,他強調,城市活力根本靠的是人,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思想,城市才有長久的活力,城市生活才會更加美好。環境、文化、服務是吸引人口的重要因素,對人的精細化態度與服務是城市活力的關鍵,要包容各類人群,回應年輕人、老年人、婦女、兒童等群體的不同需求,在小微處見真知,打造“全齡友好城市”。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肖金成
“產業創造了就業,創造了人類需要的物資財富,創造了支撐政府運行的稅收,積累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肖金成圍繞產業、創新、人才、文化、環境,分享了他對建設活力城市基本要素的思考。他指出,產業聚集是城市發展的經濟基礎,需要發達的區位交通、完善的基礎設施、良好的政府服務意識和優惠的政策支持。
向活力出發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區長譚明鶴
作為“老城市新活力”首提地,廣州市荔灣區三年來大力推動城市活力建設,交出了分量十足的“答卷”。大會當天,與會嘉賓走訪了廣州市荔灣區老街區活化項目。譚明鶴分享了荔灣區的變化:嶺南文化綻放新魅力、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老廣生活品出新滋味……他表示,荔灣區作為“老城市新活力”首提地,不負“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的美譽。“作為廣州市中心城區,荔灣承擔著推動廣州率先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使命。”
來自不同城市的代表就如何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分享了城市活力故事。
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李喜超
天津因河而生、向海而興,工商業蓬勃發展,文教領風氣之先,各類資源不斷匯聚,吸引著年輕人去“打卡”甚至是定居。再過20天,天津將迎來設衛建城617周年。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李喜超表示,深沉厚重的歷史、多元包容的文化是天津的底蘊和底氣,天津的活力由此而來,也歡迎大家去天津感受新活力。
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朱訓志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曾被馬可·波羅譽為“東方威尼斯”的福州,風廊、水道、綠帶應有盡有,古厝、坊巷留存著2200年古城的文脈。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朱訓志圍繞生態福州、人文福州分享了大美福州的活力故事。他表示,福州將全力擦亮山水城市的亮麗名片,并堅持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保護好古厝,留住城市記憶,讓古城煥發活力。
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明理
“除了創業環境,年輕人進入長沙的另一個選擇就是長沙的低房價。”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明理表示,長沙是全國房價最低的省份城市之一,城市人口近10年增加300.38萬人,同時通過不斷做大城區、做強園區、做優片區、做實縣區、做靚社區(村),培育了一批城市新增長極和“網紅打卡地”,讓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幸福感在“家門口”持續升級。
常州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宣傳部部長杭勇
一千年前,蘇東坡在常州留下“未嘗一日忘吾州”的慨嘆。常州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宣傳部部長杭勇說:“常州正奮力建設國際化智造名城、打造長三角中軸樞紐,在這里能觸摸到產業發展的脈動,感受創新熱潮的涌動,領悟文化底蘊的靈動,享受宜居宜業的環境。”他在現場發出邀請:“常州永遠敞開懷抱等你,常州也必將因你的到來而更加充滿活力。”
揚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余珽
“近年來,揚州聚焦產業科創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態宜居名城建設,爭做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魅力中國·水韻江蘇建設的示范,不斷彰顯城市活力。”揚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余珽表示,揚州將注入活力之水,造活力之船,揚活力之帆,開啟新活力之旅。
珠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談靜
“珠生于貝,貝生于海,海上云天,天下珠海。”珠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談靜從5個維度解讀了珠海的“海”——瀕臨浩瀚無垠的南海、創新發展的逐夢藍海、中西文化交匯的千年滄海、人才涌動的星辰大海、宜居宜業的幸福厚海。這5個答案正好印證了珠海在地理位置、創新能力、文化交融、人才吸引力、生態服務上的活力,這座中型城市正在努力實現從“小而美”到“大而強”“大而優”的轉變。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崔永國
“歷史留給了我們一個厚重的南京,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南京建設得更加美好。”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崔永國說。近年來,南京立足歷史文化、科教資源等優勢,不斷提升城市活力。崔永國展示了南京小西湖的更新改造故事,從封存在歷史塵埃中,到原住民與新業態共生共榮,小西湖的再生說明了歷史文化底蘊也能綻放時代新魅力。
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張濤
遠處是雪山,近處是公園,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張濤圍繞公園城市大美形態、公園城市發展動能、公園城市幸福指數總結了成都“公園城市”的建設經驗。他表示,作為公園城市的首提之地和示范之地,成都將積極推進城市空間形態、營城模式、治理體系全方位深層次變革,讓公園城市更有溫度,讓幸福成都更有質感,努力為世界城市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成都智慧”。
“2021年度活力城市”案例發布
“2021年度活力城市建設者”案例發布
活動最后,主辦方中國新聞周刊圍繞人口、產業、生態、文化、空間等維度,發布了“年度活力城市”和“年度活力城市建設者”案例。入選“2021年度活力城市”的有:天津市、廣州市、成都市、南京市、福州市、長沙市、常州市、揚州市、泉州市、煙臺市、濰坊市、珠海市。入選“2021年度活力城市建設者”案例的有: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廣州分行、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港華智慧能源(600869,股吧)、華為云、廣州萬科企業有限公司、上海復地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瀚藍環境(600323,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惠東深業發展通用航空機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與會嘉賓表示,活力城市是一個城市發展質量的集中體現,城市治理者與建設者需要共同發力,激活城市發展要素,為“十四五”規劃期間新型城鎮化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