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全網都在關注一個叫孫卓的孩子和一個叫孫海洋的父親。
12月6日中午,電影《親愛的》原型,苦尋兒子14年的孫海洋,終于見到了兒子孫卓,他緊緊抱住兒子,遲遲未放開,失聲痛哭。相關視頻更是刷爆社交網絡,感動了無數網友。
12月6日,孫海洋一家相擁而泣。新華社圖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孫卓終于回家
暫未決定留在哪邊
12月7日上午,孫海洋夫妻已帶著相別14年的兒子孫卓,登上返回湖北老家的列車,與想念孫子已久的家中老人團聚。
第一次坐高鐵身體不適,母親輕輕拍孫卓的背。據了解,孫卓出遠門次數不多,第一次坐高鐵的他,在列車開動后,身體出現一些不適。
孫海洋夫妻倆關切地望著孫卓,母親彭四英輕輕拍著孫卓的背,撫摸他的腦袋,為他緩解情緒。
自孫卓被拐后,孫海洋當年70歲的老母親蘇兆安,曾固執地一次次外出尋找。她說:“我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但只有出去找,才會有希望。”老人家隨身背著一個棕色皮包,里面放的全都是尋找孫子的照片和廣告。
如今,時隔14年,再次見到朝思暮想的孫子,爺爺奶奶激動相擁痛哭,畫面一度令人動容。
下午一點半左右,孫海洋帶著孩子到達老家,孫卓一下車,就有親人送上了花束,被親人朋友圍住,而孫海洋張開雙臂始終護著孫卓,孫卓的爺爺見到
孫子激動地說:“現在孫卓真的回來了,喊了爺爺奶奶。”
看到這樣的場面孫卓說:“太感動了。”
據悉,由于孫卓還是高中在讀生,原本計劃在本次回鄉認親結束后,孫卓將回到山東,繼續自己的學業。
孫海洋說:“后來說看爺爺奶奶,他就來了。他很懂事,很善良,看到他這樣,我覺得很開心。”
在團圓飯上,孫卓被親友們圍繞在中間一家人喊著“歡迎回家”。
據羊城晚報,孫海洋對記者說,孫卓被帶到養父母家后,在那邊上戶口的出生年份是2005年,但他實際上是2003年出生的。他現在正在上高一,當地都很重視他的學業。我雖然很想帶他回深圳生活,但他對養父母有感情,也不能放下學業,準備讓他回去繼續讀書,放假的時候再來湖北或者深圳看望我們。十多年了,他的生活習慣跟我們也不一樣了,他在山東吃饅頭長大,我們習慣吃米飯,等他高中畢業再作進一步的打算。
據央視網,對于以后的打算,孫卓表示:一時半會兒無法作出決定,還需要再考慮一下。
對于孫卓的養父母,孫海洋表示,“孫卓的養父母被警方采取措施取保候審。我沒什么想跟他們說,也不想見他們,交由法律去解決。”
多名主播在孫海洋家直播至深夜
就在孫海洋一家人,享受難得的團聚時間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
孫卓回鄉當天,鞭炮聲聲,熱鬧非凡,還有不少主播到場直播,入夜后也仍未離去。
視頻中,一男主播不斷詢問孫海洋,“我們沒有打攪到你吧?”,孫海洋回答“沒有”。
視頻來源:@九派新聞
得到回復后,男主播向觀眾喊話,“他也希望我們到這里來直播,你們快點關注下這個賬號,待會停播了,就找不到了”。
網友:別給團圓時刻添堵!
收養孫卓的養父母是否構成犯罪?
在孫海洋一家人團聚的時候,關于收養孫卓的養父母是否構成犯罪的問題也引發了熱議。
據揚子晚報此前報道,警方透露,如今拐賣孫某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檢察院批捕,幫助其藏匿孩子的同犯也正在申請批捕中。此外除正在生病的孫某養父,孫某的養母及另一名被拐孩子符某濤的養父母也被采取強制措施取保候審,案件在進一步辦理中。
據羊城晚報,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彭新林受訪時介紹,孫卓的養父母如果是從人販子手中收買獲得孫卓,則可能涉嫌收買被拐賣的兒童罪。這個罪是個輕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孫卓4歲被拐后被送至現在的養父母家撫養,如今正在上高中,成績中上等。如果是養父母收買,且他的養父母沒有虐待他,對他也不錯,則可視為犯罪情節較輕。
對于一些多年前的收買行為,是否受追訴時效限制的問題,彭新林介紹,收買被拐賣的兒童罪是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這一量刑幅度內量刑,該罪的追訴時效是五年,也就是過了五年就不予追究其犯罪行為,但也有追訴時效延長的情況。
該案事發于2007年,適用于1997年刑法中關于追訴時效的規定,根據1997年刑法關于延長追訴時效的規定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兩種情況下的犯罪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一是在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后,嫌疑人逃避偵查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二是被害人在追訴期內提出控告,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根據媒體的報道,當年“3起案件(含孫卓被拐案)發生后,深圳市公安機關先后成立專案組偵辦案件,但受限于偵查手段和技術條件,案件多年來一直未取得突破”。據此可以判斷,公安機關已經立案,本案收買孫卓的人或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
此外,彭新林介紹,如果孫卓的養父母為了達到收養目的,與人販子一起合謀拐賣孫卓,則可能涉嫌構成拐賣兒童罪的共犯。
“每經AI品房”小程序正式上線,
全國297個地級城市100萬個樓盤小區,
樓市資訊與樓盤分析智能獲取!
中紀委網站評論
給拐賣兒童上戶口
12月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文,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找回了失散14年的兒子,認親現場讓人落淚。有媒體發文評論稱,誰給被拐孩子辦的戶口,這一點也要查,受到輿論關注。
輿論關注給被拐孩子辦戶口,實際關注拐賣兒童鏈條中公權力有無失職瀆職的問題。孩子被拐后,人販子、“養父母”下一步想做的,就是給小孩上戶口“洗白”成正常身份。被拐兒童不具備上戶口的條件,若能瞞天過海安然落戶,極有可能存在著出生證造假以及戶籍部門瀆職的問題。如果一些公職人員把關審核不嚴不實、敷衍應付,或者與不法分子里外串通,偽造、買賣申報戶口的材料,為非法辦理戶口大開方便之門,都意味著公安戶籍部門管理的疏忽和衛生系統“內鬼”的存在。
2016年,福建警方就曾發現不法分子偽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申報戶口的線索。近日,有打拐志愿者在社交平臺上發布消息稱,河南省商丘市婦幼保健院曾有4885份出生證被盜,近10年未破案。目前,當地公安機關回應稱,進一步加大案件偵破力度,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無論是戶籍部門、還是衛生系統,對其中失職失責的公職人員,必須嚴肅查處,嚴肅追究責任。
事實上,戶籍作為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文書,在身份證明上地位重要,個人的上學、就業、結婚、購房等,都有賴于它的證明作用。也因此,戶籍管理、戶口申報存在著不小的設租尋租空間。除了給被拐孩子辦戶口,近年來,受到關注的高考冒名頂替事件、持有多個戶口購買多套房產的“房叔”“房姐”、在逃人員辦理假戶口“漂白”身份等,背后都涉及到違規違法辦理戶籍,偽造身份證件,甚至權錢交易、利益輸送。
對于此類問題,一方面隨著戶籍管理制度完善、技術進步,偽造身份、戶籍信息越來越難。補辦出生證明,戶口遷轉、登記、身份證制作等,都有明確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辦理手續。特別是隨著親子鑒定技術普及,戶籍全國聯網,在信息審核時加強異地間的溝通等,大大壓縮了造假空間。但與此同時,無論技術怎么進步,監督管理不能松懈。要從給被拐孩子辦戶口中得到警鐘,以案促改促治,梳理戶籍辦理環節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強化相關公職人員的責任意識、紀法意識,嚴格日常管理,堅決杜絕辦假戶口、錯誤戶口、多個戶口。
打擊拐賣兒童,不僅要抓捕人販子、找到人,更要對買賣鏈條全流程進行精準打擊,對所有涉案環節都進行嚴查和處理。涉及到公權力失職瀆職的,絕不輕輕放過。只有各個環節都補上漏洞,才能天下無拐,悲劇不再發生。
編輯|程鵬 易啟江 杜恒峰
校對|段煉
封面圖來源:視頻截圖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