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公安部開展的“團圓行動”中,公安機關成功偵破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之子被拐騙案,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今日早間,“孫卓養母發聲”等兒童拐賣相關話題再度登上微博熱搜前列。
據新京報,12月8日,孫海洋夫婦與兒子孫卓在湖北老家團圓后,送兒子回到山東養父母家繼續上學。經過多方聯系,記者對話上孫卓養母。孫卓養母稱,嫌疑人告知她孫卓是離異家庭棄養,周邊鄰里都不知道孫卓的身世。孫卓是否選擇回到親生家庭,孫卓養母尊重他的意愿。犯罪嫌疑人吳某龍已被抓獲歸案,警方已按法律程序對孫卓養父母采取相應措施。
另據央視網快看微博,專家表示,只要涉嫌購買兒童就構成犯罪,但買拐不同罪有很多現實考量。即使對待拐賣兒童如親生子女,也不能改變其行為的違法性,即便最后親生父母選擇諒解,但這也只是量刑環節從輕處罰的一個考量,不影響定罪。任何犯罪都是有跡可循,任何犯罪也終將難逃法網!
此外,山東陽谷警方正調查孫卓、符建濤戶口辦理問題。“陽谷警方”微信公眾號12月9日信息顯示,陽谷縣公安局第一時間成立專案組對被拐孩子戶口辦理問題展開調查,初步查明:孫卓,即孫海洋之子,現用姓名為國某,戶籍地在黑龍江省某市。報道中涉及的另一名被拐兒童符建濤,現用姓名為吳某某,戶籍地在本縣。有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凡涉及違規違紀違法問題,將嚴肅處理。
此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2月8日發表文章《誰給被拐孩子辦戶口?公權力絕不能成為幫兇》,全文如下:
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找回了失散14年的兒子,認親現場讓人落淚。有媒體發文評論稱,誰給被拐孩子辦的戶口,這一點也要查,受到輿論關注。
輿論關注給被拐孩子辦戶口,實際關注拐賣兒童鏈條中公權力有無失職瀆職的問題。孩子被拐后,人販子、“養父母”下一步想做的,就是給小孩上戶口“洗白”成正常身份。被拐兒童不具備上戶口的條件,若能瞞天過海安然落戶,極有可能存在著出生證造假以及戶籍部門瀆職的問題。如果一些公職人員把關審核不嚴不實、敷衍應付,或者與不法分子里外串通,偽造、買賣申報戶口的材料,為非法辦理戶口大開方便之門,都意味著公安戶籍部門管理的疏忽和衛生系統“內鬼”的存在。
2016年,福建警方就曾發現不法分子偽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申報戶口的線索。近日,有打拐志愿者在社交平臺上發布消息稱,河南省商丘市婦幼保健院曾有4885份出生證被盜,近10年未破案。目前,當地公安機關回應稱,進一步加大案件偵破力度,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無論是戶籍部門、還是衛生系統,對其中失職失責的公職人員,必須嚴肅查處,嚴肅追究責任。
事實上,戶籍作為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文書,在身份證明上地位重要,個人的上學、就業、結婚、購房等,都有賴于它的證明作用。也因此,戶籍管理、戶口申報存在著不小的設租尋租空間。除了給被拐孩子辦戶口,近年來,受到關注的高考冒名頂替事件、持有多個戶口購買多套房產的“房叔”“房姐”、在逃人員辦理假戶口“漂白”身份等,背后都涉及到違規違法辦理戶籍,偽造身份證件,甚至權錢交易、利益輸送。
對于此類問題,一方面隨著戶籍管理制度完善、技術進步,偽造身份、戶籍信息越來越難。補辦出生證明,戶口遷轉、登記、身份證制作等,都有明確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辦理手續。特別是隨著親子鑒定技術普及,戶籍全國聯網,在信息審核時加強異地間的溝通等,大大壓縮了造假空間。但與此同時,無論技術怎么進步,監督管理不能松懈。要從給被拐孩子辦戶口中得到警鐘,以案促改促治,梳理戶籍辦理環節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強化相關公職人員的責任意識、紀法意識,嚴格日常管理,堅決杜絕辦假戶口、錯誤戶口、多個戶口。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71777
打擊拐賣兒童,不僅要抓捕人販子、找到人,更要對買賣鏈條全流程進行精準打擊,對所有涉案環節都進行嚴查和處理。涉及到公權力失職瀆職的,絕不輕輕放過。只有各個環節都補上漏洞,才能天下無拐,悲劇不再發生。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綜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新京報、央視網快看、“陽谷警方”微信號、
原標題:最新!孫卓養母發聲,專家:只要涉嫌購買兒童就構成犯罪!誰給辦的戶口?中紀委網站:嚴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