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2月9日電(記者 程爾凡)今年4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蔡劍云,也是首屆百名“八婺工匠”之一。從事電梯維修行業18年的他,憑借不懈的努力和不服輸的精神,成長為如今的行業翹楚。
迎難而上,從“菜鳥”蛻變為“行家”
蔡劍云2003年畢業后便開始在浙江飛亞電梯有限公司工作,從一個什么都不懂的“菜鳥”成長為今日技術精湛的“行家”,他付出了太多的時間和努力。
作為一名電梯維修工,他每天都要面對復雜的線路圖和上百個微小的零部件。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他很多都不懂,于是便開始拼命學習,看很多的圖紙,記住每個部件的作用,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就虛心請教師傅,更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實操鍛煉的機會。
蔡劍云說自己不是一個知難而退的人,遇到問題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坝龅诫y題我會去自己鉆研和思考,有時候可以打一兩個電話請教師傅就可以解決,我卻更愿意花上半天時間自己琢磨,找出問題所在”,他說。
他認為,師傅只是引路人,教會你方法,但成事還是要靠自己。正是憑著自己對工作的熱情和堅持,他漸漸成為了公司的骨干力量,普通維修工遇到處理不了的故障時,都會打電話找他求救。此外,他還潛心研究專利、撰寫論文,并斬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在《中國電梯》雜志上發表了兩篇論文。
精益求精,用精湛技術回報社會
蔡劍云喜歡翻看圖紙,電梯的每一個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都要搞清楚,細小到一顆螺絲、一根電線,他認為,電梯是由上千個零件組成,每一個零件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維修保養時必須注重每一個細節,才能保證電梯的安全運行。
當他在電梯維修過程中遇到“疑難雜癥”時,會在電梯機房蹲守幾天,反復檢查和推敲,直到把問題解決;當他研發電梯項目時會在現場待三四天,經歷幾百次上上下下的試驗、調整和不斷的性能優化,直到調試出自己最滿意的結果。
2014年,蔡劍云加入了金華市電梯應急聯動救援服務隊,6年的時間里成功解救被困群眾上百人。有一次他和家人正在吃晚飯,接到電話獲知大黃山工業區營有一個大人和兩個小孩被困在電梯里等待救援。他馬上放下碗筷趕往現場,及時將三人解救出來。
“隨叫隨到”似乎已成為蔡劍云的日常工作之一,但他始終認為,用所學的專業技能可以服務群眾可以回報社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他說,今后想要繼續學習新知識來提高自身本領,以適應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同時要在研發項目上繼續下功夫,為公司創造效益的同時也讓百姓乘坐更舒適的電梯。他還希望帶徒傳藝,培養更多的年輕人,把技能發揚和傳承下去。
編輯:李海鵬
【責任編輯:程爾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