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財經》智庫、財經網、《財經》雜志主辦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探尋民生福祉的實現路徑”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在會上表示,保居民就業、;久裆⒈J袌鲋黧w、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的“六!敝,前“三!弊钪匾渲斜J袌鲋黧w無疑是關鍵所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
2020年以來,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布局均圍繞著“六穩六!闭归_。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經濟工作繼續圍繞“六穩六保”展開。高培勇認為,“六穩”和“六!倍际墙⒃诒W》住市場主體基礎之上,以保住穩住市場主體為優先選項。只有保住市場主體,才能保住就業,保住基本民生,保住國民經濟基本盤。以此為基礎,進而保住糧食能源安全,保住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住基層運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高培勇分析,這個全新的提法值得特別關注,所謂“新”主要體現在:一、過去無論經濟工作會議,還是其他宏觀政策部署,聚焦點往往在宏觀層面,鮮少涉及或深入微觀基礎層面。二、市場主體概念近年才提出,此次將市場主體放置于經濟發展全局位置加以討論。三、從市場主體活力的提法與判斷,可以看出這已被視作決定經濟工作好壞的重心。
高培勇稱,改革40多年歷史表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歷程同市場主體力量發展壯大直接相關,兩者是彼此依存互為條件的統一體。“市場主體是穩就業、擴就業的頂梁柱,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就業的大容納器,提供超過85%的城鎮就業崗位,支撐4.4億城鎮就業及近2.9億農名工就業。市場主體是承載7億多人就業的基本盤”。
具體來看,國家稅收90%以上由市場主體繳納,市場主體成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基本來源。市場主體還是促進科技創新、實現動能轉換、推動結構優化的主要實踐者和發生地。不僅如此,市場主體關乎區域發展活力和后勁,不同區域間的發展差距,實際是市場主體發展差距。高培勇直言,“只要抓住市場主體這一重要力量,也就抓住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
在新冠疫情沖擊面前,保住、穩住市場主體是保證經濟正常運轉和社會大局總體穩定的基本前提。高培勇指出,歷史和現實經驗一再表明,在各種風險挑戰面前,特別是在極端情況下,保證經濟正常運行,社會大局整體穩定的基本前提是保住、穩住市場主體。防范和化解風險,要從防范和化解市場主體的風險做起。離開了市場主體的發展和安全基礎,其他方面的發展和安全也就無從談起。
目前,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均出現較大變化,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機遇更具戰略性和可塑性,面臨的挑戰更具復雜性和全局性。高培勇稱,新發展階段安全的意義凸顯,不僅要立足于發展,更要立足于安全,在更高層面更廣泛地統籌發展和安全。這意味著要從最基礎的環節抓起,而經濟發展的根基和基礎,就是市場主體。
展望2022年,高培勇說,要在“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進一步做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工作。無論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還是聚焦提升效能,注重精準可持續而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或是聚焦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都要繼續以市場主體為中心,把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的著力點繼續扎根于市場主體,從根上澆水施肥,圍繞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持續發力。
他總結,就過去一年經濟工作經驗而言,圍繞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持續發力,是一條已經被實踐證明的正確路徑選擇。面對明年的經濟形勢,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任務、新挑戰,這條必由之路,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以下為發言實錄:
各位專家、嘉賓大家好。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無論是分析2021年的經濟形勢,還是部署2022年的經濟工作,都操用了一系列新的提法,新的表述。也以此為契機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判斷。其中,我想大家都注意到了,有一個頗具全新意義的提法和判斷,值得我們特別關注,這就是“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具有全新意義的提法和判斷呢?首先,我想大家都知道,微觀政策這樣一個提法,我們在過去是很少用的,更不是經常把它提到宏觀分析領域的層面。往往經濟工作會議也好,還是其他方面的宏觀政策的部署也罷,我們的聚焦點往往是在宏觀層面,很少涉及到或深入到微觀基礎層面。這是一個“新”的意思。第二,我們說市場主體這樣一個概念,也是比較新的,在過去我們很少用,也是近幾年,才開始操用這樣一個概念,而且這次也把它放到了事關經濟發展全局的位置來加以討論。第三,我們說市場主體的活力,從這個提法和判斷當中,可以看到我們已經把它視作決定經濟工作好壞的一個重心的位置。這一系列的變化和新意,是我們要好好的去體。這樣一個新的提法和判斷的提出和做出,與我們進入到新發展階段的宏觀背景是直接相關的。
今年是我們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所以不管是分析經濟形勢還是部署經濟工作,自然要立足于、植根于新發展階段的新環境、新條件,關鍵是該如何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的變化。
這一段時間以來,我想大家對新發展階段的新在何處,新從何來,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我們說把握和認識新發展階段,首先要認識到新發展階段的發展目標是新的。我們說,新發展階段的發展目標,是一種階梯式、遞進式的發展目標。新發展階段的發展目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不是在此之前我們所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顯然是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確立的更高的發展目標。用老百姓(603883)的話講,就是要摸更高的房梁。我們說,從更高的房梁、更高的發展目標這樣一個意義上去理解,新發展階段顯然具有高處不勝寒的新發展特征。
第二呢,新發展階段的新,還體現在發展環境所發生的深刻復雜變化上。不管是就國際看,還是就國內看,我們總要講,發展環境與以往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集中體現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增加上。我們也說,新發展階段,是一個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增加的階段。第三,新發展階段的新,也體現在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所發生的新的變化上。
我們也這樣歸結,新發展階段,雖然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無論是機遇還是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這種變化集中體現在把握機遇的難度、識別風險的難度都在明顯的加大。相對于以往,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機遇更具戰略性和可塑性,面臨的挑戰更具復雜性和全局性。那么,當我們論及新發展階段的新意之所在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反復體現如下這一點認識,就是就發展目標而言,它是高處不勝寒的;就環境而言,它是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顯著增加的;就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而言,機遇更具戰略性和可塑性,挑戰更具復雜性和全局性。這些實際上,都是在反復地揭示這樣一個事實,在新發展階段,安全的意義凸顯,安全的分量在加大。我們在新發展階段,辦事情,想問題,不僅要立足于發展,更要立足于安全,必須在更高層面更廣泛地統籌發展和安全。那么,從統籌發展安全這樣一個意義出發,如何才能做到,在更廣泛的更高層面統籌發展和安全,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從最基礎的環節抓起,一竿子插到底。而經濟發展的根基和基礎環節,顯然就是市場主體。
也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條件下,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對于市場主體的認識更清晰了、更深刻了。比如說在最近一兩年的時間內,對于什么是市場主體,怎樣去定位市場主體,我們有一系列新的認識和新的判斷。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以“青山”喻指市場主體。大家還記得去年的說法是:留得青山,贏得未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提法是:青山常在,生機盎然。這兩個方面的提法無非是在揭示這樣一個基本認知:經濟發展的根基在于市場主體,經濟發展的動力也在于市場主體。只有留得青山才能贏得未來,只有青山常在才能生機盎然。無論我們面臨什么樣的風險挑戰,只要保住了市場主體,我們就保住了經濟發展的根基。只要市場主體保持活力,我們就擁有了經濟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再比如呢,我們也經?梢钥吹竭@樣的提法:市場主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改革40多年的歷史進程表明: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完善的歷程是同市場主體力量的發展壯大直接相關的,如同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面,是彼此依存互為條件的統一體。稍微回顧一下這段歷史就可以看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將農戶改造成為生產經營主體。鼓勵回城知青自謀職業并支持個體經濟、民營企業的發展,也成就了非公有制經濟份額的擴大。下放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推行經濟責任制,繼而實行“利改稅”,這些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了國有企業的競爭活力。還有大量外資企業的進入,在帶來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的同時,也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成為我們國家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依托于市場主體力量的不斷壯大,才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又如,市場主體是穩就業、擴就業的頂梁柱,這不僅體現在我們每年超過1300萬人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絕大多數都是為市場主體所吸納的。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就業的大容納器,他們提供了8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支撐了4.4億城鎮就業以及近2.9億農名工就業,還體現在市場主體是承載7億多人就業的基本盤。就現在的中國而言,除了大約5000萬公職人員之外,其余的就業都發生在市場主體,均在市場主體實現。所以無論是穩就業、還是擴就業,都要靠市場主體唱主角。保住、穩住了市場主體也就保住、穩住了就業。還可以說,市場主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且不說GDP源于市場主體的創造,我們國家的稅收在現行稅制結構條件下,其90%以上是由市場主體所繳納的。市場主體也就成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基本來源,由此也就決定了他們也是各級政府支出的基本支撐。不僅如此,市場主體還關乎科技創新、動能轉換和結構優化,是促進科技創新、實現動能轉換、推動結構優化的主要實踐者和發生地。市場主體還關乎區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大家可以看到不同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說到底是市場主體發展狀況的差距。哪個地區市場主體發展得好,哪個地區的發展狀況就好,民生的改善就快,就業的情況就好。就此而言,我們說只要抓住了市場主體這一重要的力量,以市場主體為中心的配置資源,也就抓住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
特別值得提及的是去年以來的疫情防控,我們發現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沖擊面前,保住、穩住市場主體是保證經濟正常運轉和社會大局總體穩定的基本前提。黑天鵝也好,灰犀牛事件也罷,其所帶來的各種風險挑戰面前,市場主體均首當其沖。我們經常說一句話:春江水暖鴨先知。對于內陸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這樣的風險挑戰,最先感知到的是市場主體。首先是市場主體經營困難,繼而利潤下滑、甚至破產倒閉。歷史和現實的經驗一再表明:在各種風險挑戰面前,特別是在極端情況下,保證經濟正常運行,社會大局整體穩定的基本前提是保住、穩住市場主體。倘若市場主體出了問題,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社會大局總體穩定,肯定會出問題。防范和化解風險,要從防范和化解市場主體的風險做起。離開了市場主體的發展和安全這樣一個基礎,其他方面的發展和安全也就無從談起。
正是基于這樣的實踐總結和經驗的判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應對風險挑戰的實踐中,我們進一步積累了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大家要特別注意其中的四個必須: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我們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沉著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步調一致向前進,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向好的根本保障;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全黨都要聚精會神貫徹執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堅持穩中求進,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應,堅持先立后破、穩扎穩打;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
這四個方面的必須,源于我們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這些規律性認識,按照中央經濟會議的提法,是我們在應對風險挑戰的實踐中進一步積累的。所有這些,顯然都是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們必須統籌發展、安全這樣一種新的變化所得出來的新的認識和新的判斷。
大家回顧一下從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國家經濟工作的運行歷程就會看到,在宏觀經濟領域,至少可以觀察到這樣一個基本變化,就是宏觀經濟分析越來越向微觀層面深入,宏觀政策越來越與微觀政策深度融合,從而有了以市場主體為中心部署謀劃宏觀政策這樣一種新的態勢。
我舉一個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從2020年以來,我們的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布局都是圍繞著“六穩六!闭归_的。按照剛剛閉幕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明年的經濟工作也要繼續圍繞“六穩六!倍归_。問題在于,無論是“六穩”還是“六!,都是建立在首先保住和穩住市場主體基礎之上的,都是以首先保住穩住市場主體為優先選項的。我們今天時間關系就不提“六穩”,單論“六!薄!傲!痹谄渌采w的保居民就業、;久裆、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基層運轉當中,最重要的是前三保。前三保無疑是分量更重、要求更硬。但是在前三保中,保市場主體又無疑是最為關鍵的,是基礎之所在。其間的邏輯關系是,只有保住了市場主體,才能保住就業,沒有市場主體,顯然就談不上就業。只有保住了就業,才能保住基本民生。沒有就業也就沒有收入,也談不上基本民生。保住了市場主體,保住了就業,保住了基本民生,也就保住了國民經濟的基本盤。以此為基礎,才能進而保住糧食能源安全,保住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住基層運轉。這些例子我就不一一列舉。
展望2022年,我們經濟工作的主線依然要圍繞著“六穩六!倍归_,要在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前提下,進一步做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工作,無論是這個繼續做好“六穩六保”,持續改善民生,還是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也無論是聚焦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而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還是聚焦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都有一件事情要注意,那就是要繼續以市場主體為中心,把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的著力點繼續扎根市場主體,要一竿子插到底,從根上澆水施肥,圍繞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而持續發力。
就過去一年經濟工作經驗的總結而言,圍繞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而持續發力,是一條已經被實踐證明的正確的路徑選擇。面對明年的經濟形勢,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這樣一個新任務、新挑戰,這樣一條必由之路,我們還是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