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段思宇
[ 7月和12月兩次降準對銀行資金成本下行的影響已足夠推動一年期LPR報價達到最小步長。 ]
[ 另外,政策層面也存在下調LPR的動力。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強調對穩增長的重視。 ]
[ 未來存在調降MLF等政策性利率的可能,明年一季度有降低MLF利率10BP,同時LPR跟降的可能。 ]
12月20日是2021年最后一次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的日子,長達一年半之久的保持不變后,一年期LPR終于下調了。
本月,1年期LPR為3.8%,下調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4.65%,與上月持平。而在此之前,一年期LPR已連續19個月保持不變,隨著二度降準落地,此次LPR報價備受市場關注。
盡管前幾天開展的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并未出現下調,但業內多數觀點認為本月LPR下調概率較大。一方面,考慮到其符合穩增長政策的部署;另一方面,兩次降準對降低資金成本的影響可能已達到LPR調整的最小步長。
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從價上看,一年期LPR下調具有方向性和指導性作用,可進一步引導貸款實際利率下行;從量上看,LPR“降息”有助于緩解銀行發放貸款過程中受到的利率約束,解決所謂的“有效貸款需求不足”的問題,進而支持實體經濟增長。
LPR非對稱“降息”
12月降準政策的落地,表明了“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仍存寬松空間;再加上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接連召開,要求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穩增長訴求明顯強化。
在此背景下,市場對此次LPR調降有著較強預期,與上次相同,此次LPR調整也為非對稱調整,1年期調降5BP,5年期以上仍保持不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顏色表示,一年期LPR調降主要是由于銀行資金成本的降低,這將有利于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對實體經濟形成有力支持。
“本次降準使銀行資金成本有所降低,降幅已經達到了足以調低一年期LPR報價5BP的水平,而以往也曾出現過降準后銀行資金成本降低,從而調降一年期LPR報價的情況。”顏色稱。
中信證券(600030)研究所副所長明明也表示,7月和12月兩次降準對銀行資金成本下行的影響已足夠推動一年期LPR報價達到最小步長。
此前,在LPR改革后,央行就曾于2019年9月和2020年1月兩次降低法定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帶動報價的算術平均值下行了0.02~0.03個百分點,但因為變動小于LPR的最小調整步長,向0.05%就近取整后,兩次降準當月只有一次觸發了LPR變化。
比較來看,2021年兩次降準均為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與2019年9月和2020年1月兩次降準情況相同。而今年第一次降準未觸發LPR變化,因此第二次降準后疊加第一次降準對LPR加點的影響將很有可能實質推動LPR報價算術平均值下降超過最小調整步長。
另外,政策層面也存在下調LPR的動力。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強調對穩增長的重視。
明明稱,穩字當頭是當前政策層面對后續宏觀經濟的基本要求,相應地對宏觀政策也給出了穩健有效的定調。而適度下調一年期LPR報價5BP將切實引導貸款利率下降,加強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支持,釋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信號,符合政策部署。
但從調整幅度上看,本次一年期LPR僅調降5BP,幅度不及上次20BP。對此,光大銀行(601818)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這主要是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國內經濟環境有別于去年特殊環境,國內疫情有效控制,經濟保持韌性,因此貨幣政策延續穩健基調。
另一方面,周茂華表示,目前國內經濟面臨復雜環境,需要多部門政策有機配合,精準支持,提升政策效率。降低5BP反映銀行機構合理讓利實體經濟,平衡金融機構盈利與實體經濟降成本。
2021年央行兩次降準,釋放2.2萬億元長期資金,每年節約銀行資金成本280億元。同時,央行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MLF和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央行政策利率為中樞運行。從利率政策看,6月21日,央行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優化存款利率自律管理,降低了中長期限定期存款利率;12月7日,央行降低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都有助于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在上述政策綜合作用下,銀行資金成本已累積一定的下降幅度,最終帶動了此次1年期LPR下調。”興業銀行(601166)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此次LPR下調是央行貨幣政策靈活適度、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的綜合反映,也充分體現了LPR報價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特征。”
但要注意的是,在一年期LPR下調的同時,5年期LPR仍保持穩定。顏色分析稱,5年期LPR利率主要綁定的是房地產利率,且本月5年期LPR報價是明年房貸利率的主要對標利率。為防止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近期央行對房企進行了一定的流動性支持,但我國依然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同時也并不希望再次出現過度依賴房地產以支撐經濟增長的現象,因此5年期LPR并未進行調整。
周茂華也表示,5年LPR基準報價利率按兵不動,主要釋放了國內房地產政策穩字當頭的信號,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工具。實際上,今年10月以來,國內已有部分銀行根據各城市樓市供需情況調整了房貸利率。
“國內樓市調控基調是一貫和連續的,就是讓樓市回歸‘住’的屬性,避免投機炒作,非理性‘繁榮’透支了區域經濟長期發展潛力,但也要避免樓市短期過冷損傷短期經濟與金融穩定。通過完善基礎制度,強化監管,防范潛在風險的同時,促進房企高質量發展。”周茂華說道。
短期對債市形成利空
隨著LPR的調降,業內普遍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央行通過下調MLF利率帶動LPR走低的必要性下降,因此短期將對債市產生一定利空影響。
明明稱,12月LPR報價在前期積累的銀行資金成本下降效應下出現下調,表明當前階段貨幣政策仍希望避免釋放過強的寬松信號(降息),而是聚焦于寬信用和支持實體經濟。
這與2021年下半年以來多種結構性貨幣政策集中出臺相吻合,畢竟LPR報價直接關系貸款利率,如果LPR報價下調,則相應的錨定LPR的貸款利率也將跟隨下調;這同時意味著,后續貨幣寬松的必要性有所降低。
“我們維持10年期國債收益率2.8%是本輪利率底部的判斷,后續需警惕寬信用預期逐步升溫可能導致利率出現回調風險。”明明說道。
光大證券(601788)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也對記者表示,LPR降息與MLF降息有較大不同。“MLF利率既是央行操作工具的利率,也是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一旦MLF降息便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此時做多債券大概率是沒問題的。”他稱。
“而LPR是報價行按自身對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報價的算術平均值,反映的是貸款市場的供求狀況,其體現的是過去一段時間貨幣政策調控的結果,而非未來的政策取向。”張旭進一步分析稱,LPR降息弱化了MLF降息的必要性,并不利于債券市場。
但中長期而言,業內的共識在于,后續貨幣政策邊際向寬的趨勢仍會繼續,利率波動下行是大方向。顏色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對明年的貨幣政策做出重要批示,貨幣政策重心已然向穩增長轉變。未來存在調降MLF等政策性利率的可能,明年一季度有降低MLF利率10BP,同時LPR跟降的可能。
顏色進一步稱,雖然美聯儲將在明年加息,但在疫情期間的全球降息潮中,我國僅下調30BP,仍存在較多的降息空間。在明年穩增長的政策目標下,貨幣政策將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設計,提高貨幣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并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判斷,基于2022年穩增長政策將適度靠前發力的預期,明年上半年降準或將會延續,同時不排除小幅下調MLF利率的可能,如此一來,2022年上半年LPR報價還有小幅下調的空間。
魯政委預計,央行將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LPR下行,繼續發揮LPR的指導性作用,促進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