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云南“茶王”、大益集團董事長吳遠之突然逝世。
據大益茶官方微信號12月21日凌晨消息,云南大益茶業集團董事長、總裁,云南大益愛心基金會理事長吳遠之先生,生于1966年7月,在加拿大旅居期間,因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于12月19日去世,享年55歲。
據大益茶taetea官方微博,大益集團已成立特別委員會,全面負責大益集團運營管理工作,目前,大益集團生產、經營、決策等各項工作均正常進行、穩定開展。
生前推動普洱茶業發展
公開信息顯示,吳遠之1966年出生于海南,現年55歲,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修飛機設計。
畢業后,他曾遠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曾在海南省政府經研中心、海南證券交易中心、海南清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海信投資有限公司工作。
2004年勐海茶廠改制,吳遠之率團隊收購了長期虧損的勐海茶廠。吳遠之被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授予“希望工程20年特殊貢獻獎”。
勐海茶廠具有悠久歷史,1940年,由巴黎大學畢業的范和鈞創建。后來,在云南四大國營茶廠中編號為2。勐海茶廠是普洱茶人工后發酵陳化技術的研制者之一以及該技術的最早應用者,其產品“7542”生餅、“7572”熟餅,被業界公認為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標桿產品。
依托茶廠和自身的金融背景,吳遠之生前不斷推廣茶文化。2010年5月,吳遠之在昆明成立了中國首家職業茶道研修機構大益茶道院,致力于中國茶道的交流與推廣。2016年3月,大益又在西雙版納勐海縣成立了中國茶修中心,為海內外愛茶人士提供茶道文化研習場所。
另外,吳遠之是普洱茶文化的主要傳播者,他先后主編了《大益茶道精品課程》《大學茶道教程》《大益普洱茶品鑒技巧》《靜品茶詩》《大益八式:中國茶道研修方法》《大益普洱茶品鑒》《大益八式精通普洱》等普洱茶相關文獻。
吳遠之。圖片來源:大益茶微博
企查查APP顯示,目前吳遠之關聯企業共有37家,在其中擔任董事長、董事等職務,并擁有79家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開創“金融茶”交易模式
據悉,大益集團是“中華老字號”企業、“中國馳名商標”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云南省人民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也正是由于前文提到的定位高端,具有稀缺性和收藏價值,大益茶也被稱為“茶中茅臺(600519)”。
2016年,大益進入中國品牌價值500強,品牌價值達112.02億元,高居茶行業首位;2018年,大益茶品牌天貓渠道整體銷售單日破億元,銷量排名茶品類第一,躋身天貓雙11“億元俱樂部”。
大益集團旗下主要包括:勐海茶廠(勐海茶業有限責任公司)、云南大益茶道院有限公司、東莞市大益茶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益茶文化交流發展有限公司、宜興益工坊陶瓷工藝品有限公司、西雙版納春萊虹瀚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大益國際韓國株式會社、大益茶馬來西亞有限公司、泰國大益公司、北京益友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益趣茶業有限公司、云南大益文學院文學發展有限公司、云南大益東盟企業家論壇商務有限公司、西安大益膳房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成員企業。
在推動大益以及茶文化不斷發展的同時,大益還不斷強化了普洱茶的收藏屬性和金融產品的功能。業內人士都公認,是大益集團推出了茶葉市場的“期貨交易”模式,也就是所謂的“金融茶”模式。
吳遠之曾提出把普洱茶打造成“奢侈品”的觀點:“茶,自古就是一種‘奢侈品’。如今,我們要把大益普洱茶打造成為中國的奢侈品!眳沁h之還表示:“經典的存世的普洱茶,一餅茶能賣幾萬元,甚至十萬、百萬的,基本都是大益的產品。在這個意義上,大益相當于葡萄酒行業中,全球前20名酒莊的組合體!
據時代周報,炒普洱茶的高潮曾出現在2007年,隨后泡沫很快破滅。
2009年開始,大益茶開始打造授權專營店體系,在全國擁有上千家專營店。依靠著“品牌傳播+經銷體系”這套組合拳,大益茶 “茶中茅臺”的金融屬性也不脛而走。
到2013年,大益幾乎已經成了國內普洱茶投資交易唯一的品牌,甚至出現了專門跟蹤大益茶走勢的平臺——每一種茶葉的“嘜號”就如同股票代碼,輸入“嘜號”,既能實時跟蹤普洱茶的價格漲跌、行情走勢。
后來,大益茶還玩起了饑餓營銷,用高調的宣傳包裝和限量的配貨打造出“號字茶”系列,引來“炒茶客”爭相交易。
大益茶2017年發售的普洱茶“軒轅號”,從發售時的3萬一路漲到最高192萬。
“茶中茅臺”備受爭議
與此同時,大益茶還發展出期貨市場。
在2012年前后,大益開始了經銷商期貨交易模式:只要有貨單,就可以找茶客繳納定金,但不做實際交易。等茶葉價格攀升后,由上一個茶客再賣給下一個茶客,如此循環往復、“擊鼓傳花”。
之所以可以如此操作,還是源于普洱茶的收藏功能。在香港仕宏2018秋季拍賣會中,勐海茶廠出品的12提“88青餅”以672萬港元成交,30年間價值提升了上千倍。2017年10月,大益推出的軒轅號,在半年炒至17萬/件,目前價格在117萬/件,最高曾達190萬元/件。
而買賣大益茶的期貨,巨虧、巨賺都是常態。比如今年年初大益茶推出的7542茶餅,還未發布,期貨價就已經炒至8萬一件,而實際配貨價僅1.5萬元。據每日經濟新聞,“找找茶”小程序上發現,目前,一款2003年的“班章四星孔雀青餅(散提)”的價格為173萬元/提。
2021年大益推出的新茶“倉頡號”就出現了暴雷事件。官方配貨價是7萬元一提,零售指導價2.18萬元/片。在到貨十天期的最后一天,“倉頡號”價格一路飆升,從7萬的出廠價已經漲到了20萬,加上市場上低于極少的現貨,據知情人士稱只有200桶,遠低于空單的2萬桶,導致了茶商堵門、搶茶等肢體沖突事件。
此外,由于普洱茶的炒作,還爆發了2013年蛇餅跑路事件、2014年大益傳世跑路事件、2020年鼠餅喝農藥事件、2021年品味66大益茶造假事件。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吳遠之以及大益集團的模式是存在爭議的。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不是靠一兩個的人或企業推動的,要靠行業的眾人合力推動!笆菚r代造就了英雄,不是英雄造就了時代!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公開信息、藍鯨財經、時代周報、紅星新聞、每日經濟新聞等
本期編輯 黎雨桐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