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000858)產業園區里安樂泉風景如畫,小橋流水、竹木茂盛;釀酒車間里技藝精湛的師傅們忙碌著拌糧、蒸糧、摘酒等手工操作,只為全力釀造美酒......12月初,一到宜賓,筆者就被五糧液蓬勃發展的朝氣所打動。
市場數據反饋,五糧液是老百姓(603883)最喜愛的白酒品牌之一,有“千元價格帶王者”之美譽。在它那受人喜愛的濃香背后,究竟有什么釀造密碼?五糧液又如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安樂泉。走進安樂泉,就好像走進一座古典園林:仿漢唐的建筑、綠樹紅花交映、流水淙淙......優雅的環境襯托出酒企優美的釀造環境。安樂泉是五糧液的釀酒水源地之一。在古代,這里就以水質優良,釀造美酒而出名。
北宋時戎州(今宜賓)的釀酒前輩們,就因采用地下良泉“安樂泉”的優質水源而為當地一種叫“姚子雪曲”的酒增色不少,其口感更是甘美凈爽。某日,戎州士紳姚君玉拿出姚子雪曲款待來賓,著名詩人黃庭堅為此賦《安樂泉頌》一首:“姚子雪曲,杯色爭玉。得湯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螫。老夫手風,須此神藥。眼花作頌,顛倒淡墨。”這首看似要“頌泉”的詩, 實則在“頌酒”。詩人所稱頌的“姚子雪曲”即五糧液的前身。
千余年后的今天,五糧液釀酒用水正是來自與安樂泉一脈相 承的古河道水——岷江江面下90多米深的富含礦物質的地底水。此水經過泥沙巖石層的天然過濾,水質清澈透明,甘美可口,經檢測富含對人體有利的20多種微量元素。正是源源不竭的岷江地下優質水源,孕育出五糧液的卓越品質。
如今,五糧液人在安樂泉原址上復建景區,追憶千年前的詩酒相會,同時也是為了紀念、傳承其悠久的釀造技藝。走在安樂泉的泉水邊,細思“水乃酒之血”這句酒業行話,不禁多了幾分感慨。
古窖。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須得窖池老。走進五糧液明代初年古酒坊,黃泥古窖映入眼簾。這些黃泥古窖是中國現存最早,且至今仍連續使用的地穴式曲酒窖池,其中最老的明代古窖池群從1368年連續使用至今已有653年。而封窖黃泥取自宜賓獨有的黃黏土,含沙量少、細膩、粘性強、呈弱酸性,非常適合微生物的棲息和生長繁殖。
正是依賴這些不間斷發酵的古老窖池,才形成了五糧液獨有的濃郁窖香、陳香等復合香氣,傾倒世人。
技藝。走進五糧液釀酒車間,頓時被高溫包裹,正是在高溫的環境下,釀造匠人們一鏟子一鏟子起糟、拌糧、蒸糧、入窖......這些操作正是五糧液匠人們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的嚴格遵循。這項非遺的特點是工藝條件極端、發酵周期最長、操作工序最多、工藝要求最細、生產成本最高。五糧液以最精細、最嚴苛的匠心和釀造標準,從曲藥、糧食的優選開始,每一個釀造環節,都在按照“優中選優,花中選花”的理念進行質量分級,以確保品質。
獨有的明初古窖、優越的釀造環境、悠久的釀造技藝傳承,塑造了五糧液的品質,也是其為世人所喜愛背后的釀造密碼。
五糧液相關人員告訴筆者,五糧液正在改擴建產業園區,積極滿足消費者對美酒的需要。“‘成品酒包裝及智能倉儲配送一體化項目’‘釀酒專用糧工藝倉及磨粉自動化改造項目’‘勾儲酒庫技改工程項目’等一大批提質增效的重大項目正加速推進,這將為五糧液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
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美酒的誕生又何嘗容易!千年傳承釀造出傳世美酒,始終堅守的非遺釀造技藝穿透古今,正是歷代五糧液匠人不計成本的時間、精力、心血付出,終于換來一杯杯濃香四溢的玉液美酒。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