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法國、德國特約記者 林日 姚蒙 青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欣】在剛過去的周末,歐美國家度過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第二個圣誕假期。很多提前做好出行計劃的民眾,卻不得不因航班大面積取消滯留機場。“我們實在是受夠了。”面對人滿為患的重癥監護室,法國馬賽一名醫務人員情緒低落。25日,美國7天日均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數重回20萬例,仍是全球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歐洲則成為奧密克戎席卷下世界的“重災區”,法國和意大利的新增病例數均連續創下新高。新一波疫情不僅讓節日氣氛變得沉重,更是給經濟復蘇一記重擊。如何在控制疫情和恢復經濟之間尋找平衡對各國來說都不容易,奧密克戎洶涌來襲則令西方難上加難。特別是,有的政客還在其中摻雜個人利益考量。面對大選日益臨近,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放棄此前實施的限制措施,以安撫反疫苗和反封鎖群體。該國25日新增病例數接近1萬例,多個地區刷新紀錄。反疫苗、反口罩令、反限制措施……這個被陰霾籠罩的圣誕表明,疫情下的西方仍充滿分裂和對立。
“每個人都經歷不同的抑郁感”
朗達·史蒂文森是美國印第安納州首府印第安那波利斯一家醫院的重癥監護室護士。25日,她在向《紐約時報》談起自己的病人和家人時哭了。一名讓她印象尤其深刻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已經住院10個月,因為隔離限制措施,他7歲的女兒從未被允許探視。報道說,史蒂文森的經歷清晰地表明,這場疫情給已經筋疲力盡的醫務工作者帶來沉重打擊,奧密克戎變異毒株讓他們經歷了又一個痛苦的圣誕節。
印第安納州是目前受奧密克戎沖擊最嚴重的美國中西部州之一。根據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數據,圣誕節前夕,超過 6.9萬名美國人因新冠肺炎住院,已達今年1月歷史最高值的一半。住院人數往往滯后于感染數的增長。據《紐約時報》統計,25日美國7天日均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數突破20萬例,較14天前增長69%,日增病例數已超過今年夏季德爾塔來襲時的最高峰。7天日均新增死亡病例達到1345例。
臺灣《聯合報》說,美國仍是全球每日新增病例數最多的國家,但就區域而言,歐洲是疫情惡化最為嚴重的區域。過去一周,該地區報告超過300萬例感染病例,占全世界的58%。圣誕節期間,法國、意大利和愛爾蘭等國新增病例數都達到新的高點。
法國公共衛生機構25日的數據顯示,該國過去24小時內新增確診病例數首次超過10萬例,連續第三天刷新紀錄,也創下該國自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高值。在巴黎,每100人中就有一人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我們實在是受夠了。”美聯社稱,法國馬賽一家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已經人滿為患。該醫院負責人說,這是他的團隊在醫院度過的第二個圣誕節。
“病例激增令節日氣氛黯淡。”彭博社26日報道說,自平安夜以來,新西蘭的新增病例數兩天內增加1倍多。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新南威爾士州公布創紀錄的6394例日感染數。那里的民眾排著長隊接受核酸檢測,該州州長佩羅特喊話身體好的人不要來排隊。香港《南華早報》稱,意大利日增病例數連續第三天創新高,這個歐洲去年第一個進入封鎖狀態的國家25日報告54762例病例。愛爾蘭衛生部首席醫療官霍洛漢告誡民眾不要在室內與其他家庭的人會面,而圣誕節傳統上是愛爾蘭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家庭聚會日。
高傳染性的奧密克戎還打亂了西方人圣誕節的假期旅行。法新社26日報道稱,因為空乘和相關工作人員感染新冠病毒后請假或隔離,在這個漫長的圣誕周末,全球已有超過7000架次航班被取消,其中美國取消的航班達1700架次,數千架航班延誤。奧密克戎給數百萬人帶來“假日傷害”。在12月23日至1月2日期間,超過1.09億美國人原計劃乘坐飛機、火車或汽車出行。
“我們失去了輕松。”德國《焦點》周刊26日評論說,人們第二年在疫情中過圣誕節,而且還看不到疫情什么時候結束。西方各國已經做好“與病毒共存”的打算,這意味著疫情將成為“新常態”。 但這種常態還有一個明確的名稱:不確定性。無憂無慮似乎已成為過去,每個人都經歷不同的抑郁感。
奧密克戎誘發一堆問題
圣誕季對于西方來說,意義不只是家人團聚,節日消費也被寄予提振經濟的厚望。《華爾街日報》26日稱,來自“萬事達信用卡消費脈搏”的數據顯示,美國11月1日至平安夜期間的假日零售額同比增長8.5%,是17年來最強勁的增長。但這種增長來源于對疫情焦慮帶來的提前消費。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隨著奧密克戎在美國部分地區迅速蔓延,美國經濟正在喪失一些增長動力。
在新增病例數創下紀錄的法國,總統馬克龍27日將舉行高層聯席疫情會議,商討進一步的措施。法國電視二臺分析說,除強化疫苗通行證措施外,法國政府或進一步要求在公共場所恢復戴口罩措施,但同時可能軟化或下調感染后強制隔離天數的規定,以解決企業缺少人手的困難。英國《衛報》評論說,奧密克戎讓政府避免封鎖的努力復雜化。
有的政客在制定抗疫政策時,對個人利益的考慮占了上風。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稱,2020年,澳大利亞采取了世界上最嚴格的封鎖和邊界控制措施,以遏制病毒傳播。然而過去兩個月,該國已放松幾乎所有限制措施。《日經亞洲評論》說,最新預測模型顯示,如果澳大利亞不采取行動,未來幾周日增病例可能飆升至20萬例。但莫里森政府敦促“個人責任”,而不是依賴“政府出重手”。悉尼大學流行病學家馬提尼·烏克認為,莫里森這樣做是為了安撫反疫苗和反封鎖群體。“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可能。當5月大選臨近時,決策會發生變化。”
新一波疫情風暴加劇西方的社會分歧和政治對立。《紐約時報》報道說,俄亥俄州的醫務人員最近在報紙上打出整版廣告,懇求未接種疫苗的美國人接種疫苗。上面簡潔地寫道:“幫幫忙。”但該州58歲的會計師杰基·羅杰斯代表未接種疫苗的美國人做出同樣簡潔的回應:“絕不。”
而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包括俄亥俄州在內的至少19個州今年通過立法,限制州和地方公共衛生部門在疫情期間出臺保護公共健康的干預措施,比如要求戴口罩、推廣打疫苗等。在全美各地,更多類似措施正在辯論或準備在明年早些時候開始立法行動。
德國新聞電視臺26日評論說,圣誕節本來是一個聚會的節日,也是西方祥和富裕社會的寫照。但是由于疫情大流行,許多西方民眾又度過一個非常孤獨的圣誕節。隨著疫情不斷反復,人們的憤怒情緒增加,西方各國政府的壓力隨之加劇。未來幾個月,反防疫措施和反疫苗的斗爭會更加激烈,可能出現更深的社會分裂。
“請先解決疫苗不平等”
圣誕節當天,倫敦東部一處疫苗接種點的工作人員扮成圣誕老人模樣。《衛報》稱,這是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實施的“響叮當疫苗接種”活動。與此同時,英國正在考慮挨家挨戶地上門接種疫苗。
“請先解決疫苗不平等。”法國24小時新聞臺以此為題評論說,奧密克戎的出現加大了富裕國家對疫苗的需求和爭奪,科學家和國際組織提醒,解決疫苗不平等問題是對抗新冠病毒全球威脅的唯一途徑。人民疫苗聯盟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圣誕節前的6周內,歐盟、英國和美國共接種5.13億劑疫苗,而非洲國家全年的接種量只有5億劑。這還意味著富裕國家分享疫苗的承諾沒有得到兌現。到今年10月,在富裕國家承諾的18億劑疫苗中,只有14%交付。
據以色列12頻道26日報道,以色列已與輝瑞公司達成一項協議,購買約10萬份口服抗新冠病毒藥物Paxlovid。報道稱,為了敲定這筆交易,以色列總理貝內特親自與輝瑞首席執行官阿爾伯特·布拉進行交談。此前,美國已經訂購1000萬份該藥物。美聯社說,輝瑞生產Paxlovid需時半年到8個月,明年可向全球提供約8000萬份,英國、澳大利亞、法國等均已下訂單。
Paxlovid用于感染者居家治療,輝瑞稱其在預防高風險患者住院和死亡方面的有效率達到近90%。搶購這種藥物的情景,很像歐美國家當初使勁囤積疫苗的樣子。人民疫苗聯盟聯合主席勞森說:“隨著進入2022年,我們面臨更大的疫苗供應短缺。面對稀缺資源,那些最有錢、最強大的國家努力擠到隊伍的最前面,而發展中國家再次被甩在其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