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銀行(601988)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通知。
《規劃》顯示,到2025年,要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現代金融體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格局初步形成。科創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特色金融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中國(西部)金融科技發展高地。
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規劃》共指定七大類28項主要任務。其中,《規劃》強調要探索特色金融服務,規范發展消費金融,完善線上消費信貸場景,發揮好直銷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的功能,開發適應新消費趨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消費金融公司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多渠道融資,依法合規與境外金融機構開展合作。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內外金融機構在成渝地區設立普惠金融專營機構,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構建成渝地區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
作為傳統個人金融服務的補充,消費金融更加強調普惠性和便捷性,具有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貸款期限短等特點。而且隨著科技與消費金融的深度融合,賦予了消費金融新的想象空間,行業正朝著高質量方向持續發展,將為西部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無論是在業務還是融資等方面,《規劃》都給位于重慶本土、特別是聚焦科技創新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帶來了重大利好。以馬上消費為例,憑借科技優勢,其已經為超過1.4億用戶提供了普惠金融服務,并為650萬余征信白戶創建了征信記錄。
西部金融中心是國家授予整個成渝地區的任務。就目前情況來看,成渝地區想要發展好金融行業,還需要在金融一體化發展上做出更多努力。
作為我國西南地區的發展重心,成都和重慶在農業及消費金融等領域有著相對更強的區位優勢。需要指出的是,《規劃》提及,要通過市場化機制和手段,為西部金融中心提高金融要素市場配置效率,促進產業、人才、技術、資本、數據等要素的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消費金融正當其時。馬上消費依托自身科技手段為行業賦能,通過科技+金融的融合式創新合力驅動產業發展。數據顯示,其對外賦能的企業已超過百家,合作金融機構超過200家,場景方200余家,覆蓋消費場景百萬個。
一位資深分析人士認為,基于本次《規劃》的出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最重要的是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對金融行業的重塑,全面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為金融行業發展賦能,并在行業標準制定、產學研協同、創新成果市場化等方面持續取得突破。
據悉,馬上消費申請專利數量已經超過600項,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系統900余套。其自主研發了金融云系統,并在云上建立AI中臺、大數據中臺、業務中臺,三大中臺適配多場景的技術體系快速更新迭代,讓業務快速響應用戶需求,用自身技術對行業進行賦能。馬上消費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能夠在數字金融、零售金融領域為中國數字化金融轉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政府和企業的互相支持,建立起完整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培育出屬于成渝地區的競爭優勢。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