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的姿態共創未來”。12月28日,伴隨著冬日暖陽,徐工作為中國工程機械排頭兵再次聚焦在世界的閃光燈下,一場以“用科技守護生命”為主題的徐工“X創造者”挑戰賽,以獨特方式影響世界的未來。
這場匯聚全球技術創新力量的盛會,折射出中國制造獨特的“家國情懷”、“大國情懷”和“天下情懷”,累計吸引全球210萬人“云端”共享這一巔峰盛會,F場,徐工機械(000425)總裁陸川致辭,徐工機械副總裁李鎖云宣讀決賽成績。
以責起航破解應急救援難題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命脈!”徐工有限、徐工機械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在采訪中表示,徐工一直以來視科技創新為重中之重,“這次創造性的大賽,燃燒年輕人的最強大腦,同時也激發了我們科技人員的創造力”。
綠色創新設計大賽作為徐工公益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賽以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為賽題方向,跨界協同高端資源,集聚全球智慧,共同解鎖中國工程機械發展空心化難題,引領工程機械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協同化、平臺化、綠色化升級。至今,已經成功舉辦過兩屆大賽,碩果累累,充分彰顯了工程機械的魅力。
今年,徐工將該賽事全新升級為“X創造者”挑戰賽,響應國家“大安全”“大應急”體系建設號召,以“用科技守護生命”為主題,聚焦“最炫黑科技·智慧化道路應急裝備設計”和“最強守護力·地質災害搶險救援裝備設計”兩個賽題,同時設立205萬總獎金及1000萬的產業轉化基金池面向全球征集作品,探索解決應急救援裝備難題。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朱森第老先生發來“云端”致辭,高度評價了本屆大賽的獲獎作品,并對大賽的成功舉辦給予肯定和稱贊。
“我們要將設計理念、設計思維和方法融入大國重器的打造,以強化制造的人文關懷,這將極大的提升中國設計的自信!鼻迦A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柳冠中老先生表示,設計是為人民服務,要關注救援的痛點,關注科技應用,關注生命安全。
“我們要將設計理念、設計思維和方法融入大國重器的打造,以強化制造的人文關懷,這將極大的提升中國設計的自信。”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柳冠中老先生表示,設計是為人民服務,要關注救援的痛點,關注科技應用,關注生命安全。
“每慢1秒,危險就多1秒;每快1秒,就能多救1個人!逼髽I導師高志剛在分享中表示,每當國家有需要,我們期待有像X戰警、大黃蜂一樣的機器人能在人們遇到災難時,第一時間進入災區解救,通過大賽給參賽者種下一顆“用科技守護生命”的種子。
據悉,本屆大賽在疫情反復之下依然亮點紛呈,與歷屆相比,參與人數最多、作品質量最好、全球關注度最高、線下活動創新性最強,可以說是一場高規格、高水準、高層次的國際性賽事!按舜未筚惖呐e辦,對徐工用科技創新來驅動高質量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王民表示。
集智聚力創新工程機械生態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更離不開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徐工“X-創造者”挑戰賽用顛覆傳統研發模式,以開放的姿態擁抱全球智慧。
隨著優秀指導獎、最具潛力獎、最具創意獎、最佳創造獎、董事長獎學金等多項大獎在屏幕上逐步揭曉,一個個代表著中國基本盤之“韌”的設計、作品次第亮相,現場響起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設計師應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設計不是單純的物質,而是精神、態度、是一種看待設計工作的視角!痹O計師李鐵彬憑借無人智能化成套道路機械解決方案一舉摘得“最炫黑科技·智慧化道路應急裝備設計”最佳創造獎,他希望產品的研發設計可以融入到整個道路搶險的服務系統中。
“最強守護力·地質災害搶險救援裝備設計”最佳創造獎的桂冠由消防救援局南京訓練總隊收入囊中。呂冰、羅佳圭在分享過程中提及,其作品“諾亞方舟”來源于實戰需求,解決救援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具有模塊化、標準化的產品特色,從而使產品具有較高的實戰性。預計,明年將與徐工實現產業化。
作為國際性公益品牌賽事,徐工“X-創造者”挑戰賽,將“人才地圖”“產業地圖”繪向全球。據悉,大賽啟動以來,吸引了來自中國、巴西、菲律賓、美國、英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全球2978名參賽選手、團隊競相角逐,最終40件作品進入決賽。知識匯聚、技術創聚、人才集聚,徐工以企業為小家、以國為大家,以小家之力助推大家之發展,承載著“鯨波萬里,一葦可航”的大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護佑生命重器貢獻中國方案
觀世界是發展之要。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每個國家都不能獨立于世界之外。習近平強調,“要為人民福祉著想,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此背景下,家國情懷、大國情懷有了新的外延,天下情懷成為新時代自然延伸。
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打通生命通道,加持“最美逆行者”,創造生命奇跡……這是全人類共同的心聲。全社會參與“大應急體系”建設的今天,面對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易發多發的挑戰,徐工持續推進科技自主創新,讓點滴夢想匯入強化應急管理裝備技術支撐的時代洪流,為探索解決世界應急救援裝備難題的徐工方案、中國方案。
“安全應急裝備產業卡脖子問題的關鍵在裝備制造業!爆F場,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科技委主任曲國勝通過闡述地震發生的原理,介紹了安全應急裝備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并充分肯定此次大賽的必要性。
徐工歐洲研究中心的技術專家Dr. Thomas Mavrudis在評價作品時難掩興奮,“這些創新設計別具一格,十分具有應用前景,對徐工引領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快速邁向全球化、高端化、智能化具有啟發和借鑒價值!睋私,本屆大賽獲獎作品表現出了極高的專業水準,將輕量化、模塊化、新能源等低碳、綠色前沿技術融入設計,并在工業設計面進行顛覆性創新。
“今后,我們要將創意的產品要與實戰相結合,在實戰當中具有可實現性,這樣我們應急救援裝備就上了一個大臺階。”王民對中國應急(300527)救援產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據悉,本屆大賽由徐工與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共同聯合主辦,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江南大學等全球多所高校作為大賽協辦單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