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2月30日電 在12月30日舉行的中新財經2021年會·線上云峰會上,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表示,中國經濟的增長動能處在一個切換的過程中,能否持續穩健推進,需要上下一心、宏微結合。
中新財經2021年會由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周刊、國是直通車、中新經緯承辦,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為智庫支持單位。
會上,程實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是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其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貿易數據,今年前11個月中國貿易同比增長速度是22%,表現非常強勁。用三句話來點評,一是疾風知勁草,全球經濟在2021年依舊比較困難,但在復工復產推進過程中國對于全球產業鏈的支撐作用進一步顯現;二是病樹前頭萬木春,中國貿易把握了迎難而上的機會,也中國在未來扮演更加重要的全球性角色奠定了物質基礎;三是春江水暖鴨先知,貿易增長是非常領先性的指標,為中國經濟在2022年進一步走穩奠定了較好基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收縮的需求、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面對復雜的壓力,中國該怎么做?程實認為,應從兩個維度著手:一是短期要打好組合拳,二是要長期拿出殺手锏。
程實表示,短期看經濟局面非常復雜,一系列風險相互交織、相互激化,只有通過綜合性的政策組合才能夠實現目標。長期來看,中國現在正在從一個高增長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高發展的時期,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殺手锏是全要素生產力持續的提升,“十四五”規劃可以看到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產業強國、新發展理念、雙循環等一系列政策理念的轉變及實施,都會幫助中國在未來長期的發展中尋找到新的動能。
談及明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程實認為,有三點是值得關注的,一是新冠疫情本身,疫情構成了2022年最大的下行風險,但一旦整個疫情消失后,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的上行空間是非常大的。二是全球貨幣政策變化,最新預測是明年3月份美聯儲結束Taper,二季度開始加息,對于新興市場來說都會面臨美聯儲緊縮所帶來的恐慌。三是全球地緣政治以及貿易環境變化,“但我相信,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依舊是非常清晰的。”
程實強調,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的增長動能處在一個切換的過程中,能否持續穩健推進,是需要上下一心、宏微結合的。從宏觀層面需要政府通過更多有針對性的政策來引導社會資源有效配置,從微觀角度需要企業個體對整個經濟發展有一個更加理性的認知,對自身經營能有更加適度的安排。相信只要宏微觀都能夠共同朝著一個方向努力,中國經濟換擋有望平穩完成,這也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大有助力。(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