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杜濤 12月30日,財政部網站公布了2019、2020年度地方預決算公開度排行榜單,兩年榜單的前兩名和后兩名一樣,前兩名為廣東和陜西,后兩名為江西和吉林。
財政部于2021年5-8月,組織對2019、2020年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預決算公開情況開展專項檢查。這是2015年以來第5次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地方預決算公開檢查。
財政部表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持續打造“陽光財政”,基本實現了預決算信息“應公開盡公開”。2019年度應公開預算和決算分別為26.90萬家、27.23萬家,未公開僅2家、4家;2020年度應公開預算和決算分別為25.61萬家、26.14萬家(部門數量因機構改革影響比上年度有所減少),未公開僅各4家。歷年檢查情況顯示,2015年度未公開預決算的地方各級部門為9.3萬家,之后連年大幅下降,2018年度以來連續三年均為個位數。
財政部認為,部分地方預決算公開仍存在薄弱環節。一是個別部門未公開預決算。兩個年度未公開預決算的部門共涉及8家,其中,2019年度有2家未公開預算、4家未公開決算,2020年度各有4家未公開預算和決算。二是部分政府和部門公開不及時。按照批復后20日內公開的要求,2019年度政府和部門共計371家未及時公開預算、304家未及時公開決算,2020年度分別為156家、237家。三是公開內容不完整不細化不準確。有的部門公開內容不完整,數據說明部分缺失;有的部門公開內容不細化,關鍵信息“一帶而過”;有的部門公開內容不準確,表格和情況說明中數據不一致、邏輯關系不符等。四是公開內容可讀性不夠。預決算信息較為專業,需要必要的專業名詞解釋和索引指示幫助公眾更好地解讀內容。有的部門公開部門預決算時,未在統一平臺公開決算編制目錄,缺乏索引指示。有的部門對專業名詞缺乏解釋或解釋比較簡單,難以滿足公眾需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