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在經歷了獨立30年來最嚴重的危機后,被認為是2022年首個“黑天鵝”事件的哈局勢終于穩定了。
據俄媒報道,哈薩克斯坦民航委員會8日發布消息稱,當天哈薩克斯坦全國將恢復38個國際航班的運行。當地的農貿市場等已經恢復營業。民眾日常所需的一些食物也能在店鋪內購買到了。不過,在阿拉木圖等主要城市的一些街道還設有檢查點,對往來的車輛和人員進行檢測。
而在此之前的1月2日,哈薩克斯坦部分地區因液化氣漲價發生抗議示威活動,隨后迅速演變為大規模騷亂。這場騷亂已導致包括軍警人員在內的數十人死亡,上千人受傷,另有數千人被捕,大量建筑、車輛、公共設施遭到破壞。
國際社會中,中國、歐盟等多方都希望哈局勢能夠盡快穩定下來,社會秩序回歸正常。此后,隨著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即集安組織,CSTO)應哈總統托卡耶夫的請求在哈短期部署維和部隊,哈國內局勢逐漸得到平息。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成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哈薩克斯坦在新年伊始的動蕩,天然氣價格上漲僅是個導火索,“局勢的演變顯然超過哈薩克斯坦當局的預估”。在他看來,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就好比“一個解壓閥”,釋放了新冠疫情以來哈國內長期經濟不振所積聚的社會壓力。
“資源詛咒”再現?
在一眾中亞國家中,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斯坦油氣資源儲備豐富,是中亞地區最大產油國。世行數據顯示,哈薩克斯坦擁有全球第12大原油探明儲量,國內石油儲量超過了100億噸,天然氣儲量超過了為1.8萬億立方米。在產油國組織OPEC+最新公布的2月產能分布中,該國的生產配額高達158.9萬桶/日,在所有成員國中位居第七位。
除了油氣資源,哈薩克斯坦國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種類豐富,其中礦藏有90多種,礦物原料多達1200 多種。不少礦藏儲量占全球儲量的比例很高,比如鎢超過50%、鈾41%、鉻礦23%、鉛 19%、鋅13%、銅和鐵約為10%。
也正是坐擁這些豐富的油氣、礦產資源,1991年獨立以來,哈薩克斯坦經濟坐享全球大宗商品牛市的紅利,但同時,面臨去工業化、人力資源儲備減少的問題。
世行數據顯示,1991年后,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率先面對的是“失去的十年”。哈國內生產總值(GDP)在1992年達到250億美元后,一直走下坡路,直到2003年才恢復到308億美元。此后,受益于全球市場罕見的初級商品牛市,憑借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他國需求帶動,哈薩克斯坦經濟一路攀升,至2013年達到2366億美元的頂峰。2006年,哈薩克斯坦GDP增速一度達到10.7%。但隨著2014年全球原油市場的崩盤,哈薩克斯坦經濟從此一路下滑。
2020年,哈薩克斯坦GDP僅為1710億美元,增速為-2.6%。202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幅也不過1.6%,不及疫情爆發前水平。
在針對哈薩克斯坦的國別報告中,世行就指出,疫情和國際原油價格波動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影響哈經濟走勢的主要因素。報告認為,疫情造成的經濟后果是哈薩克斯坦最近20年來遭遇的最大經濟困難。按照預測,疫情將導致哈國內收入差距拉大及加劇貧困現象。世行已將對哈薩克斯坦貧困率的預測由8.3%調整到了12.7%。
年初,哈國內液化天然氣(LNG)價格漲幅顯著。尤其是西部地區的曼格斯套州液化天然氣價格由去年的每升50~60堅戈(約合0.88元人民幣)跳漲到120堅戈(約合1.47元人民幣)。“作為一個油氣大國,哈薩克斯坦的油氣資源儲量還是比較豐富的。哈國內也一直適應了此前油氣資源的低價供給,然后突然價格調到這么高,再加上疫情以來哈整體經濟形勢并未好轉,肯定會產生非常強烈的社會不滿。”楊成說道。
有美媒評論稱:“哈薩克斯坦30年來的經濟走勢說明其作為資源大國,依舊難逃‘資源詛咒’的影響,疫情更是放大了‘資源詛咒’對哈薩克斯坦經濟的沖擊。而要改變現狀,需要政府進一步完善其宏觀政策。”
挑戰剛剛開始
在集安組織的維和部隊已開始進駐哈薩克斯坦后,哈國內緊張的態勢得到有效緩解。集安組織秘書長斯坦尼斯拉夫·扎斯此前強調,維和部隊駐扎哈薩克斯坦的期限取決于局勢變化以及哈國領導人的決定,維和行動結束后,維和部隊將撤離該國。這是集安組織在其近30年歷史上第一次根據其條約規定向成員國部署軍隊。
對此,楊成表示,隨著集安維和力量的入駐,哈薩克斯坦國內局勢短期內有望緩和,但對于現總統托卡耶夫的挑戰其實剛剛開始。“一方面是蘇聯解體30年來哈薩克斯坦十分珍惜的主權獨立及作為其支撐的多向度外交有可能隨著此次危機而部分消解,至少目前哈國內不乏這一質疑聲浪;另一方面是則是經濟社會領域的結構性問題能否在短期內得到緩解依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必然伴生可能周期性出現的挑戰。”他解釋道,獨立30年來,哈薩克斯坦始終游走在大國間玩“平衡術”,“但集安力量的入駐,很可能打破這一慣例”。此外,楊成認為,對哈薩克斯坦而言,國家的治理和經濟狀況改善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結構顯示,油氣、礦產資源出口占其外匯收入的50%,對哈薩克斯坦GDP的貢獻約為2成。盡管托卡耶夫已宣布了一系列穩物價的舉措,試圖穩定局勢,但疫情以來,哈薩克斯坦高度依賴油氣、礦產資源產業的經濟結構并沒有為其復蘇增添足夠的動力。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版《世界經濟展望》中預計該國2021年經濟增長為3.3%。
此前,托卡耶夫已出臺一系列穩物價的措施,比如政府將對糧食產品以及液化氣、汽油、柴油等進行為期180天的價格調控,“各地液化氣最高價不得高于去年年底的價格”。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