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英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202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4‰。而2020年、2019年的這一數據分別是1.45‰、3.34‰。
2021年0.34‰的增長率是否意味著我國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0.34‰的增長率意味著中國又向絕對的零人口增長邁近了一步,但不會在2022年就迎來人口負增長,而是會在幾年的“零人口增長波動期”后,然后才進入常態化的負增長階段。同時,2022年我們即將迎來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的“老齡沖擊波”,全社會將面臨更嚴峻的老齡化問題。
“零人口增長波動期”后,進入常態化負增長
經濟觀察網:202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是0.34‰,相比于2020年的1.45‰下滑了1.11個千分點,您對未來幾年的人口增長趨勢如何看?
原新:這個數據顯示,我們向零人口增長又邁進了一步。2020年凈增加人口是204萬,2021年只有48萬,相較于全國14億總人口規模來看,基本可以說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接近抵消。
根據全世界已經進入人口負增長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零人口增長不是一個時點,比如在某一個年份,而是一個時間段,會持續幾年。在這個時間段中,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會出現上下波動,人口自然增長率在零水平線上波動。“零人口增長波動期”過后,中國人口就會轉入一個常態化的、穩定的負增長。
根據我的判斷,預計2022年還不會實現負增長。盡管業界對2021年6月公布的三孩政策預期不高,但應該還會產生一定的政策效果,對出生人口的增長帶來積極影響。
同時,也應該注意,2021年我們的死亡人口是1014萬人,應該是1949年以來除了1960年外的第一個死亡人口超過1000萬的年份。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深,估計死亡人口超過1,000萬會成為一個常態現象。
2022年將迎來第二個老齡沖擊波,時間更長,規模更大
經濟觀察網:2021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國人口的14.2%,這是否意味著我國已提前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原新:2021年65歲及以上人口20056萬人,突破了兩個億。如果按照65歲占人口比例的標準來看,中國已經達到了中度老齡社會的標準,即超過了14%,跨入了中度老齡社會的行列。
不過按照60歲標準來看,2021年60歲及以上人口2673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8.9%,還未達到中度老齡社會的20%。這是因為1961年由于自然災害原因,出生人口較少,只有1190萬人,所以2021年進入60歲的人口增加較少,是近幾年以來進入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最少的一年,這一年的老齡化進程相對緩慢。
但從2022年開始,第二個嬰兒潮(指1962-1975年)的人就開始進入60歲以上老年人的行列,將會掀起第二個老齡沖擊波,這一次沖擊波與50年代第一個嬰兒潮相比,它持續的時間會更長,規模更大,年均進入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數量將會超過1,000萬以上。
鄉村常住人口26年持續負增長,跌破5億大關
經濟觀察網:2021年城鎮化率比上年末提高了0.83個百分點,您怎么理解該數據?
原新:從城鄉結構來看,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從63.89%增加到了64.72%,城鎮常住人口比2020年末增加了1205萬人。而鄉村常住人口繼續減少,比上年減少了1157萬人,降到49835萬人。這是自1996年鄉村常住人口負增長以來,持續26年呈現下降趨勢,同時也是首次跌破5億人大關。1995年鄉村常住人口達到了8.59億人的頂峰,26年間鄉村人口減少了約3.6億人。
同時,我們也看到2021年流動人口有38467萬人,比上年增加了885萬人。全國人戶分離人口50429萬人,比上年增加1153萬人。可以說流動人口依然活躍,中國仍然處于從鄉村社會向城鎮社會轉型的階段,正在從一個穩定的農村社會向一個遷徙流動的城鎮社會轉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