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不是所有級別的火山噴發都能造成人類可感知到的氣候影響。
▲2022年1月15日,湯加海底火山噴發,沖擊波迅速擴散至周邊島嶼。視頻/新京報我們視頻視頻號
文 |宋金波
真真假假的消息快速傳播,這讓全球對湯加火山噴發可能引發災害的擔憂進一步增加了。
據新京報報道,當地時間1月14日和15日,湯加洪阿哈阿帕伊島發生火山噴發,首都努庫阿洛法觀測到海嘯。 法新社1月17日早些時候報道稱:“監測發現,湯加海底火山發生另一次大噴發。”不過,法新社目前在社交平臺推特上發文澄清,稱新的火山噴發尚未得到監測機構確認,將刪除相關報道。
此前,湯加火山噴發消息一出,就在一些社交媒體上引發巨大關注。特別是由于火山噴發后很快導致湯加與外界通訊聯系中斷,很多人在看到那些從外太空俯瞰的火山噴發圖景后,震驚之余不免擔心,湯加這個島國會不會在火山大噴發中“消失”或“沉入海底”?一些博主結合當下疫情對其加以渲染,恐懼焦慮值大幅度增加,類似“世界末日”的奇談怪論似乎有了市場。
▲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601099)島國湯加一座海底火山噴發,衛星捕捉到火山噴發的瞬間。圖/IC photo
火山噴發不是全無征兆
卻也難怪。過去兩年多時間里,疫情在全球蔓延,以及疫情引發的各種次生問題,不痛快的事情總是很多。人的心理很奇怪,越是在這種時候,越容易接受不祥的情緒,悲觀的自我暗示或群體間的彼此暗示。這種群體暗示,往往影響到很多人的心情。總而言之,說這個災難是杞人憂天也許刻薄,過分焦慮卻是不必。
誠然,在火山噴發、地震這種級別的自然災害面前,人們往往無法精準預測,鮮有還手之力。從這個角度,無論是時間節點還是在災害強度上,人們無法選擇,基本只能靠運氣——或者說,“唯有祈求上蒼”。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終究是渺小與脆弱的,更不用說以宇宙和星際為尺度衡量,更如同沙塵。
但這并不表示人類在火山噴發、地震面前無所作為。至少在降低自然災害對人類造成的直接損害上,已經有了相當強大的能力,而在災后的救助上,當今的人類社會也比此前絕大部分歷史時期都要強——正如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表現出的那樣。
湯加火山噴發有意外性,但也不是全無征兆。湯加所在地是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斷裂帶上,歷史上就有“大噴發”的記錄,最近幾年也觀察到有日漸活躍的記錄。因此,湯加火山噴發不算猝不及防、特別意外。
從地理位置來說,湯加位于太平洋東南部,與全球主要大陸距離相當遙遠,由此產生的海嘯規模也有限。導致海嘯的地質活動深度與距離對破壞力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湯加的“偏遠”決定了海嘯以及火山灰等對人類造成的直接損害很小。
事實上,即便離湯加最近的新西蘭,目前來看所受影響也不是很大。當然,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以防萬一,包括由于洋流、局部地形導致海嘯破壞力意外暴增,各國預警的時間和強度上都是留有冗余的。
▲1月16日,湯加的海底火山發生劇烈噴發后,日本氣象廳凌晨連續發布海嘯警報,久慈市救援部門準備應急物資。圖/IC photo
造成“無夏之年”的說法有待考證
湯加火山噴發令很多人緊張焦慮的另一個后果,是造成所謂“無夏之年”——火山灰大量噴發進入平流層,火山灰氣溶膠長期無法沉降產生遮陽傘效應,造成全球溫度下降。
道理是這樣,但毫無疑問,不是所有級別的火山噴發都能造成人類可感知到的氣候影響。目前看,湯加火山噴發沒有輸送足夠大量的火山灰進入平流層,其對全球特別是北半球影響,不如之前皮納圖博火山和坦博拉火山噴發。所以,湯加火山噴發造成“無夏之年”的可能性有待進一步的科學論證。
當然,湯加火山的噴發還會持續相當長時間,可能在數周甚至數年。理論上,誰也沒有辦法排除在頭兩次噴發之后出現更大規模噴發的可能性,自然也無法排除更大破壞性災害的可能。但截至目前,仍未收到全球相關專業科研機構的正式警告。
災難疊至,人類雖在大自然面前渺小脆弱,生存意志卻是強韌的,生命向前的意志也是強韌的。這種意志已經讓地球上的生命經歷了無數劫難,也讓人類度過無數艱險。除了求生的本能,人類還有彼此悲憫、彼此扶助、彼此聯系的能力,正是這種能力使我們有信心戰勝新冠疫情。與其傳播一個又一個不靠譜的信息,讓恐懼焦慮暗淡了內心,不如將更多的力量付諸悲憫、扶助與重建的工作中去。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宋金波(專欄作家)
編輯 | 李瀟瀟
實習生 | 呂怡然
校對 | 趙琳
原標題:湯加火山噴發造成“無夏之年”,有待考證 | 新京報專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