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廠商“恢復增長,進口廠商“發力角逐”
文│松果財經
作為世界最大的飲料酒消費市場之一,中國一直是國內外飲料酒生產商青睞的市場。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酒類新零售市場規模達到1363.1億元,酒類新零售用戶規模達到4.6億人,成為全球重要的飲料酒消費市場。
復盤2021年中國酒行業發展狀況,白酒行業監管趨于嚴格、葡萄酒產業出現恢復性增長,啤酒市場開啟新一輪大洗牌。2021年,國內整個酒行業都在不斷演變。
作為備受爭議的一個細分酒領域,隨著近年來,葡萄酒的消費人群以及口感產品上的調整,在大多數人中國人心目中,其飲用價值、經濟價值,逐漸與糧食酒畫上等號。
2021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出現恢復性增長,不少本土廠商獲得業績增長,比如王朝、長城、張裕等本土三大品牌以及奧蘭中國等新興品牌。
在葡萄酒因疫情和澳洲反傾銷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藍裕文化酒莊設計院預計2022年中國葡萄酒將看到行業曙光。在這種背景下,未來中國葡萄酒玩家該如何抓住更多的發展機會?
國產廠商“恢復增長”
,進口廠商“發力角逐”
盡管2021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出現了“量價齊跌”的局面,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國內葡萄酒市場還是出現了恢復性增長的趨勢。
2021年前9個月,張裕占據了國產葡萄酒43%的市場份額,成為國內葡萄酒市場的龍頭企業。Vinexpo / IWSR報告指出,相較于2017年的165億美元,國內葡萄酒與起泡酒消費額,將在2022年達到195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市場的398億美元。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國內葡萄酒市場,擺脫了近幾年的低谷。
行業出現恢復性增長的邏輯,一方面在于離不開國內疫情的有力防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疫情因素,導致消費基數相對較低。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葡萄酒消費量下降至12.4億公升,同比減少17.3%。
再者,國內對澳洲實施反傾銷稅措施,澳洲葡萄酒銷量在中國市場出現大幅下滑。2021年3月,商務部最終裁定,對原產于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征收反傾銷稅,稅率在116.2%~218.4%,給予國內外廠商一定發展機遇。
就國內葡萄酒供給來源,長期以來,進口葡萄酒都是國內葡萄酒市場的主要供給方之一。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葡萄酒進口量占比國內葡萄酒消費量的份額均維持在25%以上。特別是,自澳洲葡萄酒突然出現下滑后,法國、智利等葡萄酒進口商紛紛抓住市場空缺,加大對中國市場的輸出。
為了彌補這一市場缺失,中國葡萄酒玩家也是抓住了發展機遇,獲得了一波階段性的增長。目前,葡萄酒主板上市的幾家企業三季報均獲得了不錯的表現。張裕、威龍股份(603779)、*ST中葡、ST通葡以及莫高股份(600543),五家企業實現整體營收33.63億元,實現整體凈利3.88億元。
2021年12月,TORRE ORIA奧蘭酒莊宣布:自2015年至今,奧蘭釀酒集團全球葡萄酒銷量正式突破1億瓶大關。其中,奧蘭中國的市場表現強勁。
進口酒來源的變化給予國外葡萄酒進口商一定的機會,同樣也給國內葡萄酒業帶來了機遇。而在消費升級以及新消費時代的背景下,也在推動國內葡萄酒業發生轉變。
新消費下:順應Z世代崛起的品牌創新
在此之前,消費者對傳統葡萄酒一直并不感冒,葡萄酒生來自帶的標簽、略顯酸澀的口感成為消費者放棄葡萄酒的原因之一。
相比起白酒、啤酒,葡萄酒適用場景相對較窄,比如說燒烤、家庭聚會等場景,白酒、啤酒就顯得更合時宜,在消費群體上,葡萄酒的消費人群也更偏向于中產階級等中高齡人群。
即便是后來傳入中國,做了許多本土化的改變,比如在原材料的選取上進行了調整,但無論是從熒幕上還是生活中,似乎也只會出現在比較正式的場合。隨著時間的推移,葡萄酒“浪漫”、“格調”等標簽也就愈發緊密,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市面上對傳統葡萄酒價格的抬高。
如今,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主體人群的轉變,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軍,消費模式從時尚型消費過渡到理性型、日常型消費,追求“品質生活”的同時,注重對“性價比”的掌握,消費升級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新消費帶來的消費理念、需求轉變也是國內廠商所需要面對的必然趨勢,使得所有的葡萄酒廠商不得不去拓展全新的思路,去適應新消費時代的到來。
如何拓展新思路?順應消費趨勢進行產業、產品升級,或許是最為穩妥的選擇。
很明顯的一個變化在于,葡萄酒廠商已經逐漸升級傳統的釀酒工藝,改善葡萄酒略顯酸澀的口感,讓更多的消費群體能夠接受葡萄酒產品,包括Z世代群體。比如奧蘭中國針對口感問題,在釀造中讓葡萄快速地脫皮、脫籽,以降低酸澀度,并采用低溫發酵工藝,使整個酒體變得更輕柔一些,有效地改善了口感。
針對不同消費人群不同口味的問題,葡萄酒廠商也同樣進行了升級,最大程度地提升不同消費人群的接受程度。奧蘭中國的葡萄酒產品就分為半甜紅、桃紅、干紅、干白、陳釀等多個品類,每種品類的味道都略有差異,以此來滿足更加多元化的消費者需求。而這背后的調整,同時也是擴大葡萄酒的社交需求屬性,順應Z世代專注于強社交的需求。
“我們發現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對于我們的產品評論更偏小型聚會,現在的年輕人雖然愿意社交,但很少去很重的社交,大多數是和幾個朋友一起聚會,呈現出一種輕社交的環境。”奧蘭中國董事長暨創始人鄭俊杰表示,“因此在打造產品的過程中,我們就會考慮到年輕人這樣簡單的需求,讓他們能夠用普通的杯子去喝紅酒,而不是高腳杯。”
潛力凸顯疊加政策利好,
“奧蘭中國”們如何“品”出新口味?
當下,盡管葡萄酒進口數據以及進口商數量均有所下滑,并且類似現象或許在2022年還會持續,但對于國內市場而言,并不一定是個負面的市場反應。
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預計到2025年我國葡萄酒產量將達70萬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長75.0%,年均遞增11.8%;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比“十三五”末增長66.7%,年均遞增10.8%。未來國內葡萄酒市場還存在較大的市場潛力。
在政策推動以及市場潛力較大的雙重背景下,未來國內葡萄酒市場的規模或將進一步擴大。那么,對于國內葡萄酒廠商來說,未來想要“品出”更多市場“口味”,又該如何把握發展機遇?
在筆者看來,一方面,順應國貨崛起的潮流趨勢;另一方面,要聚焦于產品與時俱進、品牌創新。
就目前零售市場呈現出的趨勢而言,國貨品牌的崛起已經成為一個必然趨勢。國力提升帶來的文化自信提升,讓國人對國貨有了新的自我認知和認同,推動國潮興起的同時,帶動了國貨品牌的崛起。
從李寧登上紐約時裝周,到故宮口紅,再到完美日記、波司登等品牌爆紅,國貨消費熱潮持續升溫。劃分到葡萄酒領域,從當初效仿歐洲的“歐洲路線”,再到“去歐洲化”,國內廠商在釀酒工藝、產品已經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逐漸獲得了中國以及世界消費者的認可。
數據顯示,過去10年,國內葡萄園面積增加了一倍以上,山東蓬萊、東北滿洲里等葡萄酒產區及60多家知名酒莊逐漸打開了國內及全球的市場知名度。
比如奧蘭中國在產品調整上,也很好地契合了國貨崛起的趨勢。2021年11月,奧蘭中國攜手中葡酒業共同推出奧蘭中國首款國產葡萄酒——奧蘭·葡萄姑娘干紅。
在包裝上,就以新疆女孩的卡通形象和當地傳統建筑為主題,呈現出新疆的異域風情。此外,奧蘭中國在原材料上,也選擇了本土葡萄。深耕中國本土化,彰顯中國文化的同時,又順應了國貨品牌崛起的大趨勢。
但對于葡萄酒廠商而言,要想在這種背景下,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多的還是聚焦于自身。就是順應消費轉變趨勢下,進行品牌創新,做出符合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也只有不斷地與時俱進,才能在跟上“大部隊”的同時,獲得出彩的機會。
以張裕、長城、王朝三大品牌為主導的葡萄酒中國陣營,從當初對標波爾多的歐洲路線,再到“去歐洲化”的中國路線,也同樣是品牌創新、保持與時俱進的一種體現。
而作為新型葡萄酒品牌,產品創新是關鍵一步。就拿奧蘭中國來講,其針對當前消費需求,推出新銳品牌奧蘭小紅帽,并打造出以奧蘭小紅帽為核心的童話系列,該系列還包括奧蘭愛麗絲、奧蘭魔鏡、奧蘭奧太狼,還會在此基礎上適時推出全新產品,鞏固年輕人市場。
奧蘭小紅帽系列產品、奧蘭小紅帽X方回春堂“一罐熱紅酒”等,都是奧蘭中國結合市場趨勢及消費者需求打造推出的,并且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此外,奧蘭中國還推出自主研發的白酒產品龍選,打造多樣化的產品矩陣。
除了產品創新外,渠道創新也是奧蘭中國一直以來的聚焦所在。針對國內零售,奧蘭中國發力線上線下雙渠道聯動。線上渠道,奧蘭中國借助互聯網+的時代風口,發力電商、生鮮電商、直播電商等渠道,介入淘寶、抖音、京東等電商平臺。數據顯示,2021年“618”期間,奧蘭中國所有電商平臺的總成交額創新高,并奪得抖音進口葡萄酒爆款榜TOP1 。
線下渠道,則是打通國內多家大型連鎖零售終端,全面連接京東酒世界、1919等酒類專業零售連鎖機構、以及家樂福、大潤發等連鎖超市進行,目前奧蘭中國旗下產品已經覆蓋超過10萬個零售終端,形成全面的零售渠道。
可以看到的是,隨著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本土葡萄酒的好感度、鑒別力也在增強,隨之而來的也是行業增長趨勢變得明顯。在這種背景下,國內葡萄酒廠商也在逐步提升自身競爭力。對于葡萄酒廠商而言,也只有洞察順應時代趨勢以及具備品牌創新的能力,未來或許才會擴大發展機會。
本文來源:松果財經(公眾號:songguocaijing1)—— 解讀財經熱點事件,以獨特視角帶你挖掘新經濟時代的商業機會。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松果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