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祝嫣然
1月24日,由國家發改委會同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部門印發的《“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公布。
《規劃》圍繞深化現代流通市場化改革、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體系、增強交通運輸流通承載能力、加強現代金融服務流通功能、推進流通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等六大領域,提出18方面、50項任務舉措,以及5個專欄和19個具體工程。
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國華稱,《規劃》聚焦制約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突出瓶頸和堵點問題,對“十四五”時期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一段時期推動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統籌設計和系統指引,對于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流通體系現代化程度仍然不高,仍有許多薄弱環節。國內統一大市場尚不健全,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仍面臨隱性壁壘,規則和標準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傳統商貿亟待轉型,農產品(000061)流通有待升級,外貿發展新動能還需加快培育;交通物流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網絡互聯互通不夠、分布不均衡,應急物流、冷鏈物流等還有薄弱環節。
深化現代流通市場化改革,對于構建類型豐富、統一開放、公平有序的高水平現代流通市場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設現代流通體系的重點任務之一。
張國華強調,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聚焦解決堵點、痛點問題,從推進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和配置、完善流通市場準入和公平競爭制度兩大方向發力,深化現代流通領域市場化改革。
在推進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和配置方向上,《規劃》明確,加快現代流通重點領域市場化進程。重點推動大型流通企業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推進鐵路、民航、郵政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進程,形成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
在完善流通市場準入和公平競爭制度方向上,《規劃》指出,優化“一網通辦”“一窗辦成”業務流程,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大幅削減流通領域行政許可前置中介服務事項,研究制定流通領域通用性資格資質清單,提升商事服務水平。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引導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良性發展,同時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規劃》提出要“布局建設一批流通要素集中、流通設施完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應用場景豐富的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打造若干設施高效聯通、產銷深度銜接、分工密切協作的骨干流通走廊”。
張國華介紹,戰略支點城市是流通設施的集中載體,是流通要素和流通產業的組織中心,是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應用的聚集區域。將遵循流通銜接生產、服務消費的特點,結合不同城市間的流通發展差異,堅持創新驅動、示范引領,在全國選定若干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分類推進建設。骨干流通走廊串接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通過設施高水平聯通、產銷深層次銜接、產業分工緊密協作,形成“支點城市+骨干走廊”現代流通網絡,打造我國商品和資源要素順暢高效循環的流通主渠道。
交通基礎設施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礎和載體,在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綜合交通網絡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對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8%,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為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但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我國綜合交通網絡還存在著布局不夠均衡、結構不盡合理、銜接不夠順暢等問題。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張大為在發布會上稱,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落實《規劃》部署要求,遵循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國內和國際、統籌硬件和軟件,綜合施策,扎實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