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馬瑾倩)民政部1月25日舉行一季度例行發布會,社會救助司副司長張偉表示,對因疫情無法返鄉、就地過年的生活困難群眾,由當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為就地過年的困難群眾發放臨時生活補助或實物,保障他們安心過年。
張偉要求,對因疫情災情導致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群眾,及時給予臨時救助,戶籍不在本地的,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救助,情況緊急的要實施“先行救助”。
各地還要進一步加強困難群眾摸底排查、主動發現。在繼續加大走村入戶、實地摸排力度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通過部門間信息共享、數據比對等方式,主動發現困難群眾,將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救助范圍,形成線上線下救助合力。
在做好價格臨時補貼發放工作方面,張偉談到,要按規定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緩解物價上漲對困難群眾生活影響。據了解,2021年11月,民政部與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進一步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進一步規范了聯動機制保障對象、啟動條件和補貼標準。一年來,各地累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6232萬元,惠及困難群眾484萬人次。
據悉,財政部、民政部已經預撥2022年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329億元,支持各地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目前,全國共有城鄉低保對象約4224萬人,特困人員470多萬人。城鄉平均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707元、525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6.3%、7.8%。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劉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