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國在的地方就有動亂”,從這些年來全球大大小小的動亂來看,這句話似乎是真理。最近,美國又將手伸到了俄羅斯的門口——烏克蘭。對于美國這一舉動,俄羅斯直接炸毛,大有采取行動反擊的意思。
在俄羅斯還沒采取進一步行動之前,美歐正在抓緊時間對俄羅斯施壓。此前,美歐就曾表示,將把俄羅斯從SWIFT結算系統中剔除。如果真的落實這一行動,那么俄羅斯對外的貿易往來將被按下“停止鍵”。
不過,在這一信號發出后不久,美歐又自動表示,不再考慮將俄羅斯從SWIFT中剔除。這是怎么回事?難道美歐準備認慫了?其實并非如此。事實上,這是因為要不要將俄羅斯除名,并非美歐說了算的。
因為SWIFT本身其實是國際銀行同業間的合作組織,由會員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共同狗案例的,因此美歐“一言堂”在這里起不了作用。事實上,早在2014年美歐就曾施壓將俄羅斯除名,但是最終沒有成功。
要知道,俄羅斯在全球貿易中所占的份額雖然不比中美多,但是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與國。如果這樣一個大國都能被“封號”,那么協會離瓦解可能也就不遠了。因此,在俄羅斯在國際貿易中占比變得無足輕重之前,這一威脅是得不到落實的。
正是因為想通了這一點,美歐才會放棄這一威脅。不過,最近美歐又發出了新的威脅。據德媒報道,美歐醞釀中的制裁措施包括抵制購買俄羅斯的原材料、禁止俄羅斯出口相關產品,極端情況下還將對俄羅斯實行“出口封鎖”等措施。
報道指出,如果俄羅斯最終對烏克蘭采取行動,那么美歐就將采取這些措施對俄羅斯進行“懲罰”,而這可能導致俄羅斯遭受高達500億美元(約合3171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
據悉,這個“懲罰”的方案主要是由美國官方提出的。不過,為了能更大程度上威懾到俄羅斯,美國還對德國喊話,要求德國在對俄施壓中發揮主導作用,包括放棄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叫停北溪2號項目等。
要知道,由于俄羅斯主動擰緊通往歐盟的主要天然氣管道供應,歐盟目前正遭受著天然氣荒對該地區經濟的打擊。因為天然氣價格上漲,當地居民的能源賬單大幅增加。然而,如果德國真的如美國所說放棄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那么當地居民“燒錢”之路可能才剛剛開始。
或許也是考慮到這一點,德國似乎并未答應放棄購買俄羅斯天然氣。不過,尚未通氣的北溪2號已經成為美歐對付俄羅斯的籌碼。報道指出,德國承諾一旦俄烏矛盾升級,那么該國將叫停北溪2號,不會讓該天然氣管道通氣。
不過,如果德國真的這么做,俄羅斯是否會繼續向其他管道注入天然氣,也是一個未知數。最后,你覺得一旦矛盾升級,美德俄3國中是否會有贏家?
文 | 陸爍宜 題 | 曾藝 審 | 陸爍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