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無論是走進超市還是打開電商App,預制菜都是一抹亮色"> >> 閱讀 全文 天氣 工資">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各冬奧代表隊陸續抵達。新京報記者在首都體育館探訪時看到,意大利和俄羅斯短道速滑隊已經展開賽前適應性訓練。閱讀全文>>>
此外,記者還探訪了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媒體餐廳,除了有人工制作餐食外,更吸人眼球的是“從天而降”由機器人“廚師”制作的美食,還有用瓦罐制作的煲仔飯!
除了品嘗美食,記者還發現了承載著“從天而降”餐盤吊繩的秘密。餐廳負責人介紹,機器人將通過技術手段,模擬大廚顛勺。閱讀全文>>>
1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了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冬奧會期間,這里是冰壺項目的比賽場館。讓我們一起先睹為快,看看冬奧會比賽用的冰壺是什么樣的。
目前,各項前期準備工作正在進行。2月2日晚,中國冰壺混雙隊將率先亮相冬奧會賽場,對手是瑞士隊。閱讀全文>>>
1月29日,“北京冬奧會疫情防控”主題媒體吹風會舉行。北京冬奧會醫學小組首席專家麥克洛斯基、北京冬奧組委疫情防控辦公室副主任黃春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參會,就疫情防控問題答疑解惑。
作為北京冬奧會醫學小組首席專家,麥克洛斯基已經進入閉環一段時間,今天也現場參會。他強調,過去幾個月他一直在和北京的同事合作制定疫情防控政策,如今來到北京,看到各項措施正在有效、高效運轉,非常欣慰,“我相信,不管對于涉奧人員還是普通的中國民眾,北京冬奧會都將是一屆安全的賽事。”
黃春提到了防疫手冊的重要性,“很多防疫政策都在防疫手冊里有體現。從前一階段的運行情況看,總體的防疫效果非常不錯,閉環內沒有出現疫情傳播。我要強調,防疫手冊是每個參賽運動員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必須共同遵循的準則。必須落實和遵守好,才能保證防疫安全,保證賽事的順利舉行。”閱讀全文>>>
春節將至,春節期間加班工資怎么算?其實,不同天加班工資也不同。
1月29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春節放假期間,法定節假日和休息日的加班費的核算方法不同,小時工和全日制用工的核算方法也不相同,在核定加班工資基數時,不能就簡單等同于月收入。
也就是說,2月1日到2月3日是法定節假日,在這3天里加班的,用人單位應該支付勞動者300%的加班工資;在1月31日和2月4日到6日這4天加班的,單位要先安排勞動者補休,確實不能安排補休的,要支付200%的加班工資。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300%還是200%的加班工資,都是用人單位在支付勞動者月工資之后,需要另外支付的。
當前,北京市還有一種普遍存在的靈活就業方式,即非全日制用工,通常稱之為小時工。按照《北京市工資支付規定》要求,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不執行加班工資,但用人單位安排其在法定節假日工作的,小時工資不得低于北京市規定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法定節假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即不得低于59元/小時;在工作日和休息日工作的,小時工資不得低于25.3元/小時。
如果用人單位存在不支付或拖欠加班工資等問題,勞動者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渠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是撥打統一的投訴舉報與政策咨詢電話12333了解相關政策,并可以舉報投訴;二是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舉報投訴;三是向所在轄區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部門申請仲裁。閱讀全文>>>
春節假期出行,天氣怎么樣?1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2年春節假期天氣預報。
預計春節假期(1月31日至2月6日)期間,我國多弱冷空氣活動,北方大部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氣溫接近常年,南方多低溫陰雨雪天氣。
春節期間,公眾出行較多,需要注意天氣給交通帶來的影響。“雨雪天氣道路濕滑,容易積雪結冰,行車時要適當控制速度。平原地區的公眾到山區出游時一定要知道,山區氣象條件更加復雜,道路的積雪結冰情況更嚴重。” 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薛建軍說。
薛建軍還表示,橋面上和隧道里面的氣象條件跟一般的道路表面不一樣,氣溫的變化可能導致不同路段積雪、結冰或者能見度狀況改變,“在駕車通過橋和隧道時,要注意導航提示,提前做好準備。”
此外,春節假期期間,全國無大范圍持續性霧霾天氣,大氣擴散條件總體較好。閱讀全文>>>
眼下,無論是走進超市還是打開電商App,預制菜都是一抹亮色。隨著人們對年夜飯豐富度、方便度的需求,帶著好彩頭的預制菜正成為今年餐桌年菜的“新寵兒”。
記者近期多路實地走訪北京多個超市并查看多家電商平臺,充滿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吉祥”寓意的預制菜吸引著顧客選購,預制菜銷量更是呈現多倍增長態勢。同時,有調查數據顯示,年輕人對預制菜類的接受度與日俱增,這個春節有65%的受訪者愿意嘗試購買預制年菜。閱讀全文>>>
隨著預制菜的火熱,多只預制菜概念股在2022年1月持續上漲,國聯水產(300094)、得利斯(002330)等相繼出現“3連板”、“7連板”,熱度至1月下旬才逐漸回落。與此同時,“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橫空出世,水產預制菜鮮美來提交招股材料,多個預制菜品牌獲億元融資,就連瑞幸前董事長陸正耀也要入局孵化項目。
有食品從業人士告訴記者,當下炒得火熱的預制菜并非近兩年才出現。預制菜也被稱為半成品菜,2000年前后我國就有企業生產相關產品,主要面向B端客戶,有配菜也有調料包。近幾年面向C端銷售,“預制菜”概念開始被反復提及。閱讀全文>>>
預制菜概念升溫背后,是各路資本對萬億市場的豪賭。有機構預測,如果按照日本預制菜60%的滲透率、每年20%的復合增速估算,則我國預制菜行業規模有望達到3萬億元以上。
盡管前景廣闊,但萬億市場何時成熟,行業標準缺失會帶來哪些風險,餐飲業格局將被如何改寫,C端市場潛力如何挖掘,這是預制菜行業目前面臨的四大待解難題。閱讀全文>>>
編輯 李佳蓉 艾崢 校對 吳興發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