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董興生 溫夢華 每經編輯 梁 梟
這個冬天,滑雪儼然已經成為全民參與的運動項目。
朋友圈里,時常有人曬出滑雪的小視頻,即使摔得“四仰八叉”,依然樂此不疲。臨近年底,不少企業甚至在滑雪場搞起了團建,雖然動作、姿勢算不上專業,但氣氛歡樂,團建的目的圓滿達成。
另一方面,在大城市的冰場上,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穿戴價值不菲的裝備,接受嚴格而又專業的冰球、花樣滑冰訓練。
盡管與足球、籃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相比,冰雪運動的普及程度還遠遠不及,但曾經被視為“小眾”項目的冰雪運動也正在走向大眾化和全民化。
冰雪運動繁榮背后的原因,既有人均消費力提升的因素,也有國家政策的推動和資本的助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當下資本紛紛瞄準“冰雪”相關產業,就連教培行業也入局滑雪尋找新生機。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月以來,已有奧雪文化、SNOW51、極限之路、滑唄、GOSKI等滑雪創業公司獲得數千萬元融資,累計涉及融資額近3億元。
年輕人追捧,消費者熱情,資本看好……借冬奧會東風,冰雪經濟有望滑出萬億元賽道。
現象:超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每年冬季,平均溫度在零下7攝氏度左右的四川省阿壩州便會迎來眾多滑雪愛好者,剛剛放假的李暖便是其中的一員。
這是李暖愛上滑雪的第三年。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這位四川姑娘正和朋友在前往滑雪場的路上。
“我現在已經在汶川了,明天去雪場。”每年都開車來滑雪的她,這次選擇的是位于阿壩州茂縣九鼎山風景區的太子嶺滑雪場。
除了著名的西嶺雪山,阿壩州的幾大雪場也成為四川滑雪愛好者的另一個選擇。李暖告訴記者:“平常滑雪都來阿壩州,這邊有好幾個雪場,我們一般都會選擇太子嶺滑雪場,這里的高級道很長。之前也去過鷓鴣山滑雪場、西嶺雪山滑雪場。”
以90后為代表的年輕人,正在越來越多地將滑雪、滑冰等運動視為冬季娛樂“標配”。以往,傳統印象中,主要是北方人更愛滑雪,但如今,隨著滑雪運動的大眾化、常態化,南方人也愈發愛上了滑雪。
北京冬奧組委發布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遺產報告(2022)》顯示,自冬奧會申辦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為3.46億人,冰雪運動參與率24.56%。
滑雪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年輕群體中,多位滑雪愛好者對這一變化深有體會。在小紅書平臺上,“冰雪熱潮”被評為2021年生活方式趨勢關鍵詞。
王波從2013年就接觸了滑雪,彼時他還是一個大學生,因為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所以自然而然地接觸了滑雪。這幾年,他感覺到身邊滑雪的人越來越多。平常生活在北京的他,常常和朋友開車去北京南山滑雪場、懷北滑雪場或是河北崇禮滑雪場。“這幾年,崇禮滑雪場的人每年都是翻倍增長。”
在他看來,滑雪不僅僅是一項運動,單板滑雪實際上是潮流玩物,和雙板不一樣,從滑板到單板滑雪,是一個連貫的文化。而李暖,最開始想要嘗試學習滑雪,也是“覺得別人滑得很酷”,愛上滑雪后,她還認識了很多雪友。
一次滑雪的花銷主要在交通、吃住和滑雪體驗上。其中,多位滑雪愛好者表示,交通和吃住相對比較常規,會更注重滑雪體驗。“滑雪成本其實挺高的,尤其是在北京,一個人交通成本特別高。”王波稱。
另一方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開發景區也推出了滑雪項目。前不久,陜西女生李夢琪去安康市嵐皋縣一個新開發的景區體驗了一把滑雪。因為是新開業的滑雪項目,收費相對較低,“50元一小時”。
記者注意到,目前全國各地滑雪場的收費標準不盡相同。例如四川太子嶺滑雪場門票是288元/天,河北崇禮云頂滑雪場門票(自帶板)是570元/天。雪票之外,滑雪教學也是很多初學者最易“燒錢”的地方。據悉,成都滑雪場一位高級教練400元/小時;一線城市有的高級教練則高達千元/小時。
規模:國內滑雪場數量超800家
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初,全國已有803個室內外各類滑雪場,覆蓋29個省區市,較2015年增幅達41%。《2020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室內滑雪場已有36家,數量全球第一,雪區面積6.5萬平方米的哈爾濱融創雪世界居全球室內滑雪場面積第一。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行,大大小小的滑雪場都迎來了消費旺季。
成都融創雪世界總經理萬志恒告訴記者,自2020年6月營業以來,成都融創雪世界客流量與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今年我們的總客流較去年大幅增加,單日最高客流可達6500人次~7000人次。”據萬志恒透露,隨著冬奧進入倒計時,游客的滑雪熱情也明顯提升,“剛剛過去的元旦,雪世界的客流增幅明顯”。
西嶺雪山景區運營總監李瀟則表示,由于疫情等原因,西嶺雪山總游客人數并未呈現增長趨勢,但滑雪愛好者和發燒友數量持續增長。“比較明顯的感受是以前上高級道的游客還比較稀少,這兩年人數逐漸增多。”為此,西嶺雪山專門開辟了一條雪道,打造了更具專業水準的單板滑雪公園。
“以前,95%以上的初級體驗者會選擇雙板,只有5%左右會滑單板,但現在有20%會選擇單板滑雪。而滑雪發燒友和會員中,選擇單板的占到了80%以上。”李瀟說。
不管室內還是室外滑雪場,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正接受系統的滑雪訓練。
“以往淡季,我們的滑雪教練有90余人,現在已經增加到了近200人。”萬志恒說,這背后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客群愿意系統學習滑雪,參與滑雪冬令營、青訓滑雪進階課程等。不僅如此,成都融創雪世界已經與成都大學等10所知名高校、17所中小學進行深度合作,幫助學校組建校園滑雪競賽隊,提供專項課程培訓,打造校園賽事。
“我們也留意到,參加滑雪項目的小朋友越來越多,很多家長也愿意讓孩子參加滑雪冬令營,讓孩子從小接觸冰雪運動。”李瀟表示。
不僅如此,滑雪也成為各地促進文商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形式。以西嶺雪山為例,春節期間,除了常規與游客現場互動的表演外,景區繼續推出夜游西嶺服務,“夜間滑雪”“夜間冰雪項目”“燈光秀”“配套夜間商業服務”,景區延長運營時間,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夜間游玩。
經營:市場平衡和四季運營是關鍵
雖然乘著冬奧會這股“東風”,冰雪“賽道”有望成為下一個新風口,但“滑雪盈利難”依舊是眾多行業人士的心聲。由于大型滑雪場受資金投入大、運營成本高、回報周期長等因素影響,整個滑雪場行業曾處于微利的狀態。
據頭豹研究院數據,國內滑雪場地利潤率約為15%。據悉,國內雪場頭部企業之一的河北崇禮萬龍滑雪場在2015年實現盈利之前,其創始人羅力曾多次坦言,萬龍滑雪場虧損已有17個年頭。
“我不認為單一的滑雪場本身一定能賺大錢,滑雪場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滑雪場’,而必須是一個文旅項目,帶動整體生態形成文化體系,以此盤活商業模式。”艾媒咨詢CEO張毅表示。
一位滑雪場業內人士透露,當前國內800家左右滑雪場,具有纜車和魔毯提升運力裝置的只有一半;其中有架空式纜車的又只有一半,也就是200家左右。“有兩條以上架空式纜車的滑雪場,還要再減一半,也就80家左右;有4條以上架空式纜車的滑雪場,只有28家。”從數據可以看出,盡管滑雪產業看起來欣欣向榮,但規模化發展速度并不快。
當前,國內相當一部分大型滑雪場,采取地產模式支撐文旅項目運營。“一個大的文旅項目硬件投入可能十幾二十個億,回收成本更慢,因此只能靠地產模式支撐文旅項目的虧損,這類滑雪場核心還是靠地產變現。”李瀟說,但地產畢竟是有限資源,最終還是需要靠文旅產業不斷輸血,才能保持項目良性發展。
小型滑雪場的優勢在于,投入少,資產可控,可以利用當地獨特資源,靠文旅迅速變現。但這類小型滑雪場需要解決市場培育問題。
另一方面,不管大型滑雪場還是小型滑雪場,都有著一個突出的矛盾點——如何做到四季運營。
“所有景區,只要涉及文旅項目,就一定有淡旺季,冬季一般是傳統文旅項目的淡季,春夏秋是旺季,我們這個行業是反過來的,春夏秋是淡季,只有冬季是我們的旺季。”李瀟說,因此,不管大小滑雪場,都需要解決四季運營這個矛盾點。
在李瀟看來,對于滑雪場投資而言,最忌諱的就是“為了做滑雪場而做滑雪場”。簡單說,如果沒有四季運營作支撐,只開展滑雪單一業務,雪季過后,春夏秋三季都只能關門歇業。“光靠一個雪季,不論是支撐地產,還是支撐文旅,都是不夠的。”
因此,是否具備良好的四季資源,成為衡量一個滑雪場的核心要素之一,也就是說,除了滑雪之外,在其他季節還能做什么。“從一開始,西嶺雪山就致力于四季運營。”李瀟透露,從2017年起,西嶺雪山開始打造體育旅游的概念。簡單說,核心就是構建讓客戶從體驗到愛上的產品體系,因為觀光只有一次,體育賦能旅游是重復多次,找到拉開傳統體驗式到此一游的差異化經營思路。
趨勢:冬奧經濟將拉動大產業鏈
年輕人追捧,消費者熱情,資本也瞄準與“冰雪”相關的諸多產業,紛紛入局。
桔子IT數據顯示,2015年~2022年,“冰雪項目”領域累計共完成38起投資。其中,在投資數量上,2016年和2021年是投資高峰期,這兩年分別完成10起和9起投資;而從投資金額來看,2015年和2019年的投資額最多,分別為7.37億元和7.03億元。
每經記者注意到,僅2021年,與冰雪相關的領域就已實現多筆融資。2021年2月,滑雪社交平臺GOSKI獲得了2000萬元A+輪融資;隨后,雪鸮科技、單板滑雪品牌奧雪文化和滑雪培訓機構SNOW51在2021年均獲得了兩輪融資。今年1月,雪鸮科技再次完成新一輪融資。
投資機構之外,教培行業也入局滑雪賽道尋找新生機。2021年,新東方投資做冰上培訓的萬域芳菲;火花思維與中國冰雪大會達成戰略合作等。
“資本近幾年對冰雪產業的關注度還是比較高的,直接投入也在持續增加。”據張毅觀察,無論是對滑雪產業本身的直接投資還是對周邊相關產業的間接投資,資本的推動作用都很大。
不過,在張毅看來,資本在冰雪產業領域的投資不太可能出現爆炸式的增長。一方面,滑雪場領域的投資相對周期長,投資整體布局較大;另一方面,滑雪相關關聯產業增長更多伴隨滑雪消費增長。“所以整體看,與大部分實體經濟一樣,冰雪產業投資是相對穩健的中長期投資,不適合‘炒短線’。”
當下,以冬奧會為契機,我國冰雪產業處于快速增長階段。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冰雪產業將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冰雪產業的發展還將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的快速增長。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發現,冰雪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交通、住宿、餐飲等相關行業增收超過4元。
“滑雪產業未來將催生出一條包含多種產業經濟形態的大產業鏈條,這次冬奧會帶來的‘冬奧經濟’是一個非常大的、新的經濟引擎,有望將冰雪經濟的產業鏈條拉動起來,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和發展空間。”張毅認為。
(文中受訪者李暖、王波均為化名)
記者手記:3億人把“冷資源”轉化為“熱經濟”
乘著北京冬奧會的東風,中國掀起一股“冰雪熱潮”。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2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到:“讓更多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這也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題中之義”。日前,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時強調:“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北京冬奧會的舉辦還帶動了中國冰雪體育產業、冰雪經濟的發展。
當下,冰雪運動新消費從小眾走向大眾,帶動中國冰雪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也點燃萬億資金對冰雪產業的投資熱情。從滑雪培訓到裝備、從冰雪旅游到食宿消費、從線下購買到線上營銷,圍繞“冰雪經濟”展開的龐大產業鏈和巨大潛力正在不斷延伸。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未來,“3億人參與冰雪”將帶動冰雪產業體系不斷做大做強,創新更多產業場景。把“冷資源”轉化為“熱經濟”的冰雪產業有望成為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310328)、新引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