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鞏固新常態,推進集采提速擴面,塑造新的生態,構建新格局。
“集采是個大的制度創新,系統集成的改革,這種改革不是單一目標,它是多元目標動態平衡! 2月1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深化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進展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表示。
從目前來看,國家組織、聯盟采購已經形成了常態化格局,集采競價規制、質量、供應、配送、使用的保障機制和配套政策也日趨完善和優化。與此同時,地方在參與國家組織集采的同時也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省級和省際聯盟集采,從采購品種看,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三大類藥品板塊均有涉及,冠脈球囊、眼科人工晶體兩個品種也已經實現了省份全覆蓋。
從取得的成效來看,集采規則不斷優化,質量監管更為嚴謹,供應保障更為穩定,使用政策更為完善,總體呈現了“價降、量升、質優”的態勢。陳金甫指出,下一步,鞏固新常態,推進集采提速擴面,塑造新的生態,構建新格局。
談及集中帶量采購對藥企的創新性及生產積極性的影響,陳金甫指出,從集采制度的推進,包括具體操作規則的設置,始終是把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與臨床的質量提升、老百姓(603883)就醫的可及性這三個目標一起總體平衡考慮的!爸袊诮ㄔO‘健康中國’,發展過程中會有力改善人民群眾的醫療水平,只要用藥剛需在,提高中國衛生健康水平的投入在,就一定會有市場。制度性的促進,能夠真正通過公平競爭,使中國醫藥(600056)企業走向質量維護、創新驅動!
2022年2月11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深化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進展情況,并答記者問。視覺中國
集采提速擴面
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局會同國家有關部門以帶量采購為核心,推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改革,經過三年努力,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已經進入常態化、制度化新階段,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了六批藥品帶量采購,共采購234種藥品,涉及金額占公立醫療機構年藥品采購總額的30%。
陳金甫進一步介紹稱,前六批藥品集中采購平均降幅53%,心臟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平均降價82%,有力擠壓了虛高空間。從三年的改革累計成果來看,國家組織集采節約費用2600億元以上。總體藥品價格水平呈穩中有降的趨勢,從醫保局開展的藥品價格監測數據看,2019年和2021年這兩年,藥品總體價格水平持續下降,年均達到7%左右。
從統計上來看,集中采購品種中,群眾使用原研藥和通過質量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其份額從集采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以心臟支架為例,原來在支架產品中間,1/3是不銹鋼的,現在基本上被淘汰,中選的鉻合金使用率達到了95%;又如《我不是藥神》里面的伊馬替尼,通過集采以后,它的使用量增長到了35%,使需要治療的患者得到了充分的用藥保障!
陳金甫稱提速擴面是常態化、制度化的應有之義,主要體現在品種提速、集采覆蓋領域的擴面、持續增效,擴大老百姓的受益面三個方面。
“目前我們正在謀劃的是第七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從三年來的情況看,包括地方集采,平均每個省份集采品種已經累計達到50個,高值醫用耗材達到了3種。今年,我們將指導地方根據臨床需要,圍繞大品種和常見病,查漏補缺進行推進,力爭每個省份開展的省級集采品種能夠達到100個以上,高值醫用耗材能覆蓋到5個品種!标惤鸶χ赋。
陳金甫表示,原來的集采主要集中在化學藥,去年拓展到了胰島素、人工關節。今年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則對群眾反映多、價格調整空間大的耗材品種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今年準備在骨科脊柱類耗材進行集中帶量采購。在地方上,進一步在其他領域進行探索。包括中成藥,在去年部分省份已經組織聯盟采購的基礎上,今年要有序進一步擴大范圍。這樣來說,三大領域全覆蓋,沒有僥幸帶金銷售的生存空間。
藥品集采在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三大板塊全方位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重點聚焦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品種,力爭到2022年底,通過國家組織和省級聯盟采購,實現平均每個省覆蓋350個以上的藥品品種,高值醫用耗材品種達到5個以上,使之成為新的集采常態,從而達到穩定社會預期、穩定行業生態的目的。
推動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
對于中選產品生產供應保障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負責人周健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深化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的改革工作,其間開展了國家集中采購藥品的生產動態監測,協調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并且持續提升國家集中采購藥品生產供應保障能力。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繼續做好集采中選產品的生產供應保障工作。一是繼續開展國家集中采購藥品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并協調解決可能影響生產供應的苗頭性問題,保障我們中選的品種能夠穩定供應市場。二是切實督促企業做好中選品種的生產供應,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提升生產供應保障能力。三是集中攻堅醫藥產業短板難題,支持一批解決關鍵共性技術、示范帶動作用強的優質項目,引導企業在生產工藝、高端輔料、制藥設備等短板空白領域實現新突破。”周健指出。
集中帶量采購能夠有效降低藥價,節省醫保基金及居民醫療費用支出,但也有聲音指出,改革可能影響到藥企的創新性和生產積極性。
對此,陳金甫指出,目前確實有部分企業還是比較焦慮。“因為它確實在激烈競爭中間主要靠成本和質量,當然也有規則的指揮棒的作用。我們從集采制度的推進,包括具體操作規則的設置,始終是把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與臨床的質量提升、老百姓就醫的可及性這三個目標放在一塊兒來總體平衡考慮的。”
其介紹稱,從設計之初,這項制度就是緊緊盯著藥品價格虛高的問題導向,緊緊圍繞著為中國百姓提供高質量藥品,運用價格工具,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陳金甫指出,集中帶量采購即是帶量采購、招采合一,就是從企業角度考慮的。同時,醫療機構采購藥品,必須確;乜,同時也保證招標采購盡可能減輕企業的行政成本,“醫藥行業特別是耗材領域,貨款的積壓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藥品半年以上、耗材一年以上未回款的占很大比例,集采后它的回款得到有力保證”。
“這些從集采規則本身,對醫藥企業產生的影響,從原來的帶金銷售公關,走向真正的質量和成本的競爭,真正促進它形成規模效應,真正推動中國仿制藥進入頭部企業。有些企業反映,想通過集采真正做大做強,走向國際,甚至成為國際仿制藥大企業、頭部企業,這都是有可能的,這是一個概念,制度性的影響。”陳金甫指出。
(作者:朱萍 編輯:包芳鳴)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