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有余】
她們從更苦的地方,為了找稍微好一點兒的生活,不惜離家千里,來到他鄉。
余勝良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的故鄉豫中平原出現過一批外地女子,她們是上世紀60年代生人,現在年齡在60歲左右。嫁到本地應該是生活所迫。
打我記事兒起,我們那里就有兩個四川女子,其中一個的孩子跟我年齡差不多,現在也有四十余歲了,另一個女子的孩子也有35歲。她們是附近一個村莊早嫁到本地的四川媳婦兒從老家那邊介紹過來的。
其中一個女子嫁給了我本家,丈夫早早生病去世,村里人開玩笑問她要不要回老家,她說不回去,老家太苦,這里日子輕松一些。當時還在生產隊,我小時候還穿補丁衣服,不怎么挨餓,但家徒四壁,什么都沒有。
但是我們眼中的苦日子,在她看來已經很輕松了,她勞動非常積極,村里人回憶她大腿粗壯有力,好像有用不完的勁兒。丈夫生病離開后沒幾年,她經人介紹改嫁到隔壁村子,孩子跟爺爺過了幾年后,也跟了她。
另外一個四川女子,湊巧當過我家后面鄰居,老公踏實能干,她生了3個孩子,平日并不怎么勞動,善于做飯,過年要炸食物,她可以炸整整一天,從我家平房頂上看過去,炸好幾筐,黃澄澄的。人們都說,四川女子吃油很厲害。
她老家是攀枝花,帶老公孩子回去過。她老公回憶說,那邊是要把肉吊起來用煙熏,剛開始吃不慣,后來覺得還挺香。
攀枝花慢慢變富裕了,也許比我們這里要富裕。等我家里率先在村里安了電話,她頻頻往老家打電話。
后來,她和老公感情破裂,和平分手,房子一分兩半,各過各的日子,終于還是帶著最小的女兒回老家去,據說又找了人嫁了。
我上高中時,一位老師講了他那里一則趣事,一位外地嫁過來的婦女無論怎么樣都學不會拉平板車,只要拉上平板車,就能拉到溝里去,好像溝渠有吸引力一樣。
平板車當時是主要運輸工具,下地干活兒離不開,放生產工具,牛糞馬糞,拉莊稼,拉糧食,上面鋪個被子,冷天也能運人。
沒有平板車的平原生活,簡直無法想象。但是外地女子習慣挑擔子,改不了習慣。可以想象,這個外地女子一定是生活在落差大的山區。
當時,應該有好多村子都有這樣的外地女子,她們從更苦的地方,為了找稍微好一點兒的生活,不惜離家千里,遠離家人庇護,來到他鄉。不過并沒有他們遭受虐待的傳聞,包括從安徽嫁到本地的女子。
古羅馬時代,嫁人且生過孩子的寡婦非常搶手,她們已證明可以生育。村子里很多改嫁多次的,還把孩子帶了過來安家,大家沒有覺得古怪,日子過得也很好。
生育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村子里總會有男性沒辦法結婚,他們在婚姻市場是失敗者。
身體有殘疾,特別是智商有殘疾的孩子,每個村莊都有一兩個。后來我才知道那是唐氏綜合征患者,這些孩子,對普通家庭而言是大麻煩,有些人家養不起,就把孩子領到遠離家門的路邊,任他自生自滅。但如果是女嬰,存活下來的概率要更高一些,她們長大后,可以找個老實人嫁了,有時候還被伺候得很好,她們可以生出健全的孩子,組成一個個家庭。
靠婚姻來騙錢的自古就有,我們老家有個專門的詞匯叫“放鷹”:女子就是放出來的鷹,騙的是彩禮錢,等到某天晚上接上暗號就消失了。現在跨國新娘騙局走的也是這個路子。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以上文章發表的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證券時報立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