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同時也開啟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
這是一次重要的銜接,也是一輪全新的考驗。相比而言,鄉村振興要實現的是生態、文化、產業、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綜合發展,從而激發鄉村的內生動力,其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
在這個全新的戰場上,國資央企再次凸顯了責任擔當。為黔東南脫貧攻堅戰貢獻重要力量的康佳集團,積極響應“三農”新號召,再次成為了鄉村振興路上的“排頭兵”。
1
“如果說鄉村教育是建一座城,美育就是點亮這座城的燈塔。”
這是近日康佳集團發布的首支公益紀錄片《山海之約》中的一句話。紀錄片中,講述了康佳在貴州的大山中,為孩子們播下了一顆“美”的種子,并最終長出了參天大樹的故事。
2019年,康佳與藝術家張春旸聯手,向貴州三穗寨頭村小學捐建了中國第一家鄉村校園成長美術館——春旸成長美術館,架起了一座傳遞美育教育與愛心的橋梁。一系列教育幫扶行動由此展開:2020年,美術館建成開放;同年底,學生作品在北京展出,讓更多人了解了當地孩子們的故事。
2021年,一項“康佳數字教育幫扶計劃”引發了廣泛關注。總書記多次指出,鄉村振興要靠科技深度發展,而康佳這項計劃,正是基于自身的科技成果優勢,在多媒體硬件上給予無私捐助,在系統軟件上對教育資源大量傾斜,立體化提升了鄉村學校的教育水平。
據介紹,今年2月,康佳還對內開啟了百位“援夢合伙人”的征集活動,實現對貴州天柱、三穗兩縣貧困學生的一對一結對幫扶,讓鄉村振興的實踐落到了更細處。“只要學生們在求學道路上愿意走,腳下就永遠有路”,一位負責人稱。
2
國家鄉村振興局社會幫扶司司長李富君指出,參與鄉村振興是中央企業助推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的重要實踐,需要發揮理念、資金、市場、技術、人才等優勢,為鄉村振興作出新貢獻。
如何將自身經營特色結合到鄉村振興工作中?康佳教育幫扶的“軟硬件結合”模式無疑是一個標桿案例,但正如開頭所言,鄉村振興的任務之所以艱巨,就在于需要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等多方面的全面振興,對于康佳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康佳逐漸摸清了大致思路。據內部人士透露,近幾年,康佳不少節日員工福利、慰問困難員工的禮品,都采購于貴州三穗、天柱兩縣。同時,內部也在積極推廣“三穗鴨”等特色農副產品,每次上架后銷量也都相當可觀。
這對于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至關重要。要知道,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消費上的有力幫扶,能夠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讓鄉村振興的工作更好地展開。
據悉,去年康佳還與黔東南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立了康凱科技實業公司,在當地發展光伏產業、納米微晶石深加工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與產業、經營結合的“雙贏”式幫扶,會比單向“輸血”走的更遠,關系也更為緊密。
3
日前,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立足當下鄉村振興發展形勢,為“十四五”時期數字鄉村發展做出了重要部署安排。
“要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充分發揮信息化對鄉村振興的驅動引領作用”,一系列細則的出臺,明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關鍵價值,讓康佳等科技創新型企業大有可為。
例如,在助力“三穗鴨”品牌推廣的過程中,康佳就積極發揮互聯網運營平臺的優勢,提供了強大的廣告投放支持,讓幾百萬家庭認識了這一品牌。而本次計劃中,也著重強調了“數商興農”,積極打造農產品(000061)網絡品牌,支持地方特色農產品市場推廣。這與康佳此前的工作方向高度一致,政策利好的推動下,未來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據介紹,康佳目前在三穗、天柱兩縣的幫扶資金、物資等累計已超過千萬元,更重要的是,在科技創新及產業基礎的推動下,為鄉村振興工作培育出了一批新模式、新業態,從而走出了一條“產業幫扶+鄉村振興”的可復制路徑。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如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開啟,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仍需奮力向前。但可以確定的是,像康佳這樣發展目標與國家命運緊密連接在一起的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同時,也必將獲得更多時代的紅利,踏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